新时代推动供销合作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供销合作社为例
2023-01-10张国文
张国文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要健全完善双线运行机制,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打造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并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从严治社,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责任担当,为农服务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哈尔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发展现状
(一)供销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快实现较快增长。2021年,全省系统销售总额实现90.96亿元,同比增长6.57%。二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哈尔滨市供销合作社围绕农资经营、农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等主营业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向上争取等方式,共进行了二十余次项目的洽谈招商,谋划了11个产业项目。
(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积极推进开放办社。通过“两社融合”模式,全力落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基层社组织建设工程”和“千县千社”振兴计划,带动基层社恢复重建。二是全力指导推进村级基层社建设。目前,全省系统村级供销合作社已达106家。三是积极拓展综合服务社服务功能。全省系统现有农村综合服务社338个、庄稼医院56个,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23个、协会222家。
(三)为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不断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2021年全市供销系统生产托管面积40.11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总面积146.94万亩次。二是积极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方正、阿城和五常3个县级社被列为全省“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三是积极发展电商新兴业态。按照“先试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木兰县实施“七彩木兰”电商扶贫供销村级服务站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25家并运营。四是进一步做好涉农培训工作。2021年各市、县(区)供销合作社利用春播后的农闲时间积极举办农技培训班,共组织10余期,培训农民500余人次。
(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日益完善
以哈尔滨供销物资集团公司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截至目前,“我来收”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已发展大小回收车700余辆,自有和整合社会分拣加工中心30余个,服务范围涵盖主城区及阿城、呼兰、双城部分区县,覆盖100余万户家庭,年可回收处置各类废旧物资能力达100万吨。四是通过开放合作、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广泛吸纳有实力、守信用的社会力量,联合建设或改造辐射半径较大的分拣中心。五是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供销物资集团公司、双城区社通过新建废旧农膜分拣中心和设置乡级回收站点的方式积极开展农膜回收和农药包装废弃物业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推动哈尔滨市供销合作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还存在社企分开职能界面还需进一步厘清、思想观念较为僵化、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想要推动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深化改革,破除障碍释放活力
一是健全完善双线运行机制,增强联合社治理能力。加快完善“三会”制度,各级联合社定期召开代表大会,有效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统筹推进行业指导体系、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纵向层级联系方式,优化横向社企关系,构建高效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二是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经验,深入推进社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完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切实防范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廉政风险,不断提升社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市场导向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要从供销合作社实际出发,参照“国企混改”的模式,吸收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企业发展,稳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整合系统资产和资源,逐步形成现代农产品加工销售物流体系、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供应服务体系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等业务板块。
(二)补足短板,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推进社有企业资产整合和战略重组,围绕农民生产生活生态需要,推动优质资源向农资商品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要涉农领域和再生资源行业集中,培育和打造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行业骨干龙头企业。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县级社统筹服务能力,合理规划县城内经营服务资源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加快推进县基服务一体化,加强县级社对基层社资产的监督管理。采取“党建带社建”、联合社帮扶、社有企业带动、电商服务站改造等方式,改造提升薄弱基层社,逐步消除无资产、无业务、无人员的“三无”基层社,努力实现乡镇基层社全覆盖。三是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加快推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共建、业务融合、功能拓展、服务提升,形成供销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服务农业生产的综合型平台,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导向、产业发展为基础、流通和金融服务为支撑、利益共享为纽带、风险防控为保证的综合协同服务新机制。
(三)搭建平台,打造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服务网络,培育专业化服务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基层社、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等主体,构建以社有企业为骨干、基层社为基础的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加强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因地制宜开展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搞好市县供销合作社配合,发展农资直供经营、区域性集中配送等供应模式,实现农业全过程、全产业链的供给服务。二是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在巩固提升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整合和改造供销合作社各类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构建起由县到村的现代化商品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精准有效对接。鼓励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电商平台开设特色馆、建设网上商城,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三是实施“供销品牌创建行动”。加大“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普及和推广力度,推动系统内各类经营服务主体全面规范使用统一标识;强化品牌建设,培育供销特色产品品牌、服务品牌、文化品牌,扩大供销合作社的品牌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四)立足主业,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立足“三农”领域,聚焦主责主业,精心谋划建设一批优质项目,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到市县同向发力、协同推进。全力推进中央厨房、粤港澳大湾区助农服务园区、供销24小时智能便利店项目建设,促进产销对接、城乡对接,让优质农产品“从田间直达百姓餐桌”。加快推进与粤天禾嘉宝、倍丰农资集团等大型农资企业的合资合作,构建农资销售服务网络,加快形成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服务新格局。二是广泛开展联合合作。推动社有企业、基层社、联合社之间开展业务合作,促进行业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上下贯通、整体协调、高效运转。积极推动社有企业跨层级纵向整合和跨区域横向联合,推进市县社有企业在股权、项目和业务上的联合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上下贯通、协同发展。三是强化社有企业监督管理。着力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决策、执行、监督工作机制,完善管控体系,推动监管对社有企业核心业务、重大项目、改革重点领域、资本运营重要环节的有效覆盖,堵塞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切实防范重大经营风险。
(五)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一是深入实施供销合作社“绿色农资”行动,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做好农药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促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助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二是积极推进“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平台建设,打造以哈尔滨供销物资集团为龙头、县域分拣中心为支撑、乡村回收网点为基础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开展智能化回收,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三是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向乡村下沉,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络与传统业务优势,加快推进县及县以下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四是加强与农村环卫清运网有效衔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探索再生资源回收、垃圾清运、村镇保洁等“一站式”服务,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六)创新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培养选拔一批政治强、懂业务、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二是积极引进培养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供销合作社治理机制不断优化、加快发展。三是优化市社机关、直属企业、基层社干部队伍结构,探索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与之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四是探索市社机关与直属企业、各级联社之间的干部交流使用机制。五是强化人才的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目标管理等制度,强化考核与薪酬、培养使用挂钩的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