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镇和街道改革打造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2023-01-10河北省委编办
●河北省委编办
河北省以党建统领为主线,以放权赋能减负增效为核心,系统性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系,着力破解乡镇(街道)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通过改革,全省乡镇(街道)共精简工作机构13.3%,向乡镇(街道)下沉编制2.3万余名。
一、构建党建统领、资源整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的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实现基层治理由党建引领到党建统领的跨越。一是强化基层党(工)委领导地位和作用。明确乡镇(街道)对辖区内各类组织的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把方向、做决定、管干部、统资源、强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从制度安排上使党的主张、党的意志、党的政策方针得到更好贯彻落实。二是建立大党建、大工委工作机制。在乡镇(街道)统一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全面推行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和兼职委员制度,将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纳入党建网络,统筹辖区内外条块等各类资源,构建协调联动的基层组织体系。三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牵头统揽作用。全面推行“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健全农村和城镇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业委会、服务站、保洁队等“六位一体”组织体系,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格局。
二、构建权责统一、简约高效的基层机构职能体系
省委出台《乡镇和街道职能体系框架》,着力破解基层权责不对称问题。一是建立职责事项清单。制定乡镇(街道)5个方面、90条职责事项的指导清单,解决好“是什么”“干什么”的问题。建立乡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科学规范“属地管理”,打破基层“有限权力、无限责任”尴尬局面,防止和纠正各级向基层“甩锅”、推卸责任的行为。二是优化整合机构设置。按照“4办、1队、1站、2中心”架构,统筹乡镇(街道)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设置;允许乡镇(街道)结合不同区位特点和需求,灵活优化调整各类机构。理顺派驻机构管理体制,对乡镇派驻机构进行整合规范。三是推动人员编制下沉。实行限额和编制双统筹管理制度,明确每个乡镇(街道)编制原则上不少于50名,鼓励基层建立编制“周转池”,赋予乡镇(街道)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自主权,着力解决“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编制资源效益。
三、构建快捷利民、就近就便的基层审批服务体系
省委编办、省政务服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乡镇和街道审批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动形成纵贯省市县乡村五级、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审批服务格局。一是有序下放审批服务事项。综合考虑乡镇(街道)承接能力,向乡镇(街道)平均下放审批服务事项106项,把适合在基层办理的市场准入、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审批事项,以及贴近基层、便利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应放尽放,实现基层政府有权有责。二是搭建便民审批服务平台。在市县全部组建行政审批局,乡镇(街道)统一设置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并向村街和社区延伸设置综合服务站,推动审批服务网上办理,推动实现“一站式”便民服务。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一窗办、网上办、就近办、一章办”,积极推进“马上办、定制办、村内办”,推动政务服务“零等待、零障碍、零缝隙、零距离”。
四、构建规范统一、覆盖全域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出台推进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构建覆盖乡镇(街道)的综合执法体系,有效解决多头执法、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等问题。一是健全法治保障。颁布实施《河北省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聚焦乡级综合行政执法各个环节,从执法范围、执法规范、执法机制、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步入法治化轨道。二是组建执法队伍。整合基层现有站所、分局和县级下放的执法资源,在全省乡镇(街道)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全面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同步下放编制和人员,全省乡级综合行政执法队编制平均12名。三是下放执法事项。印发乡镇和街道行政处罚事项指导清单,选择基层急需且能有效承接的执法事项,分两批下放行政处罚权112项。四是规范执法行为。省级制定了整套64种基层执法文书格式,对基层执法人员进行了两轮全员培训,提升工作能力。
五、构建激励减负、关心基层的政策保障体系
省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配套出台乡镇和街道干部队伍建设若干措施,强化激励减负、关心关爱干部,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一是拓宽晋升渠道。打通乡镇(街道)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人员交流渠道,打破基层干部晋升“天花板”,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二是提高补贴标准。提高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收入,健全完善食宿等“五小”设施,让基层干部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三是完善考评机制。根据乡镇(街道)职责事项清单,清理各类“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