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3-01-10祖先鹏柳润辉徐希科沈云亨
祖先鹏 柳润辉 王 卓 徐希科 沈云亨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在全国造成了极大影响。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属于“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全社会进入应急状态抗击疫情,为了进一步控制疫情传播,控制人员流动,学生严禁私自返校,为了防止耽误学习进度,各大医学院校逐步开始进行线上教学。利用好网络课堂,做到“不停教,不停学”。
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遭受到了巨大冲击,医疗行业更是如此。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千千万万的医疗工作者不顾生命危险,日夜奋战坚守不移。这也让国家和人民看到了医护工作者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一代医护人员的医学院校,在面临疫情这场大考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确保教学质量不滑坡,教学标准不降低,培养出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民卫士。鉴于单一的网络教学模式首次大范围应用,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就将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展开讨论。
1 新冠疫情期间教学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1 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适应性不好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面对面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配合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时反馈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职责不只是口头上讲述知识,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传统教学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师生归属感强,教学临场感强;而网络授课模式由于空间上的限制,教师只能通过讲述或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方式,教师与学生的适应性较差。
1.2 硬件设施影响教学质量 虽然网络设施的建设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但仍有部分贫困地区存在线上学习终端设备及网络覆盖等客观条件较差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硬件设施允许的条件下,部分教师由于年龄较大,无法适应教学app的使用,“不会用”“用不好”的情况屡见不鲜,影响教学质量。
1.3 对医学生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在疫情这个大背景下,医务工作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将来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医学生来说,心中不免也多了几分疑虑,会出现压力负担太重,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缺乏信心,担心未来能否胜任工作岗位;处于毕业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课题的收尾工作无法进展,论文缺乏可靠数据,毕业答辩能否顺利通过等难题,这些方面都对医学生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不好,影响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的展开。
1.4 实验课内容无法展开 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实验课占了教学课时的很大比重。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需要在实验课上对其进行巩固,实验课是促进知识理解与巩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各个专业掌握基础实验技能及临床操作的主要方式。但在线上教学中,实验课只能以教学视频的形式替代,从动手操作转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理论课,并不能真正发挥出实验课应有的技能学习训练与理论知识理解巩固作用。由于学生在家中不具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因此学生只能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操作,不利于实验技术及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 在线教学的筹备与准备
2.1 教学平台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的教学平台也被大量开发出来。智慧树、QQ云课堂、腾讯会议、钉钉、雨课堂、云班课等一批软件广泛用于线上教学。另外大量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在线课程资源和教师自建的教学课程资源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教学,诸如中国大学MOOC、人卫慕课、云教材等都支持免费学习,平台上面的资源也十分全面,包括配套的电子版书籍、ppt、教学视频、课后练习、作业题库等[1]。面对传统教学在内容和方式的差异与网络平台多样选择的现实问题,需要选择适合教学工作的网络教学平台,满足上课、互动、签到、布置作业等不同教学需求,进而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选择自己需要的授课平台,筛选出适合自身教学的课程资源,适当穿插在教学中,可以在减轻工作量的同时帮助提升教学效果。根据个人教学方式和个人教学偏好合理选择平台,及时通知学生掌握平台使用方法,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平衡好实时教学与现有教学资源的关系,既不能全程实时直播授课,也不能放任学生独自观看视频不加监督,要根据学科特点交叉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教师与学生网络应用培训 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于网络的应用至关重要,能否用好这个媒介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对于一些大龄教师,虽然自身教学能力较强,但是可能难以适应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对于现代设备的陌生会影响教师自身水平的发挥,还会给教学带来多种不便,因此对于教师的网络应用培训迫在眉睫。网络教学对主讲教师的综合网络教学素质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管理部门必须加强主讲教师遴选和培训,选拔一批真正适合网络教学的主讲教师参与网络教学工作[2]。培训也要因材施教,对于年长的教师应该多加关注,如果实在无法掌握,可以把线上教学工作多分配给年轻的网络应用能力强的教师,年长的不能掌握网络应用的教师多承担一些幕后工作,为直接教学的教师分担一些压力。教学不是一方努力就能做好的事,只有教和学默契配合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对于学生,掌握网络平台的使用不是问题,但是学校方面要尽早通知使用哪个平台、什么时间授课,整理好详细的使用手册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确保学生在上课前掌握好。
2.3 线上教学方式的改革 网络平台功能的多样化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创新,除采用常规的教学APP线上直播授课的形式外,还包括线上直播与即时通信软件的综合应用,线上直播与教学视频资源的结合使用,通过腾讯会议等平台师生直接进行讨论等。无论是哪种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教师在选择的时候思路要发散,教学无定法,要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学进度、学生的素质能力、学生的课堂反馈效果等综合评定,巧妙设计,选择合理的方案。适当的教学互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必不可少,常见的方式包括病例讨论、举手抢答、提问、答疑等,教师要巧妙地设计教学互动环节,通过这些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学习状态,对学习效果好的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对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多加监督,给予帮助。但教学方式不管怎么改革,都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3]。
3 在线教学的具体实施
3.1 课前准备阶段 网络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手段,教师主要担任的是监督和答疑。相比于以前的线下授课,“个性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代替了大块时间的集中授课[4]。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课前准备阶段,除了教师要做好备课,学生也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只有课前做好预习,才能及时反馈出理解不了的问题,上课时听课才能有所侧重,避免无知沉默。虽然课上教学时间有限,但结合预习,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就可以做到学有所获。在日常授课之前,教师要提前一节课发布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在上课前收集学生们的问题,针对主要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于较简单易于理解的部分适当跳过,高效利用上课时间。对于一些自控力较差或者学习欲望不强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专门督促,及时交流,检查学习进度,做好课程的预习工作。
3.2 在线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通过网络授课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比如网络突然掉线、声音消失、课件不显示、上课人员不齐等,这就需要课代表和教师密切配合,及时交流,在课前课代表查好人数,避免旷课、迟到的发生;在上课时如果出现一些影响课堂效果的问题,课代表要尽快联系教师解决;教师方面应该尽量选用支持视频回放、视频录播的平台,在有突发情况时,供学生使用,也可以供基础不好或没听懂的学生巩固知识;教师为避免硬件等出现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应在每节课上课前检查授课设备,如有故障及时解决或加以替换,防止影响正常的上课安排。
3.3 课后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研室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目的就是服务学生,所以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及科研服务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线上教学的时间及空间限制,学生难以在课上对教学进行反馈,教师也无法完全接收所有反馈,所以教学效果的评价要在课下进行。教学评估的实施依托于诸如“问卷星”等数字化平台,以电子问卷为载体,相对于传统的纸质问卷成本低廉、实施方便、大大减少人为误差、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是学生提供合理建议的有效途径。教研室可以每周或每月对授课对象发放电子问卷,调查学生对于网上教学的意见及改进措施。匿名填写保证学生畅所欲言,录入分析收集到的有效问卷,通过计算机分析软件将有固定选项的部分汇总成表格,对问卷的主观部分进行整合,审阅汇总的信息,分析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根据问卷上呈现出的主要问题,集中制定线上教学现阶段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及时加以实施。这种问卷反馈方法通过广泛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为使用人群提供建设性意见开通渠道,集中大众的智慧,可以从受众的角度及时发现施教者无法发现的问题,通过开展会议讨论等方式制定合理的方案并督促落实,进而促进教学高效展开[5]。
4 新冠疫情期间网络教学模式的思考
4.1 对推进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 在现代医疗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条件的医护人员是医学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不只是医学技能的培训,还有心理素质、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思想觉悟水平的提升,这些能力对于医学生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面对重大医疗事故时,最考验医护人员的心理和素质,是否具备“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能否积极参与到抗疫一线,能否稳住心态去面对疫情,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这些都是医护人员素质能力的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宣传正能量,发挥思政教育特色[6];在医学领域飞速发展的时代,医学生的在线教育不应该单纯是“填鸭式教育”,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网上的课程资源,对课程学习进行规划,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反映,及时解决;对于实验课等难以进行的课程,主动观看视频,熟悉实验方法,理解实验过程,利用好随手易得的材料进行模拟操作,尽量不耽误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的培养。
4.2 改进教学管理制度 合理规范的制度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为保证“教学体系不松,标准不降”的目标,学校要考察实际,全面谋划,多措并举,精心部署一系列教学保障工作[7]。在正式开课前,组织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完善好线上教学的管理奖惩制度;正式开课时,要落实好查课制度,不定时、不定人随时进入课堂进行抽查,防止出现学生缺席、教师全程播放教学视频、教师未按时上课等教学事故,影响线上授课质量;课后要针对查课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召开教师大会,对好的教学案例进行展示,供大家参考学习,对于教学效果差的案例也要进行公示,指出存在的问题,提醒其他教师不要犯类似的错误。与此同时要完善奖惩制度,对于长期以来查课效果良好的,课后学生评价优的教师不仅要给予口头表扬,还要计入教师总考评成绩,作为日后嘉奖、评选等的重要指标。对于那些长期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间的帮带作用,引导他们向表现良好的教师多学习教学经验,弥补自身不足[8]。
4.3 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是“停课不停教”的实践主体,为了适应线上教学的客观条件,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加快角色的转变,提升在线教学能力,根据疫情设计符合时政需要的教学,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9]。在教学适应阶段,适当减慢教学进度,这个时期主要选择一些简单的章节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自主学习环节,提高积极性与参与度,防止厌学情绪的产生;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对于有些线下教学中性格内向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学生,多给予他们发言交流的机会,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要出现教师自讲自听的情况,弥补在线教学中产生的师生之间的疏离感;设计课程时,要充分体现“阵地教学”的思想,融入思政元素,弘扬抗疫过程中的先进个人与先进事迹,强化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让学生们感受到肩上的重担,充满动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国家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0]。
4.4 为教学内容改革提供方向 目前医学院校的课程以基础课程为主,医学基础知识的教育体系已基本完备,但是这并不符合如今的医疗大环境,临床上较大型的疾病很多都是难以完全治愈的,只能维持现状,这些疾病的防控手段都是以预防为主,但作为输送医学人才的医学院校课程设计对于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比例较小,预防医学的教材与教师也不能满足要求。在诸如新冠疫情这类全球性病毒肆虐之时,国家医疗体系中预防医学人才的缺乏所带来的弊端就充分暴露出来,面对疫情,防控为主的要求却要由没有接受过多少预防医学教育的医务工作者们来承担,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医学院校需要建立完善预防医学教育体系,加大对预防医学领域的研究,增多预防医学的课时要求,为国家的预防事业培养合格的预防医学人才[11,12]。
4.5 加快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线上教学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讯设备为依托实现的,所以互联网的好坏直接影响线上教学质量,关于做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线上教学实现的重中之重。虽然互联网已经初步普及全国,但仍有部分偏远地区的学生存在没有网络覆盖的情况,许多地区存在基础网络设施落后,网络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换代,表现为网速不足以支持教学使用,网络掉线率高影响听课效果等情况。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国家要加快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那些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要加大财政支持,切实保障好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如有需要,一方面应该及时与国内三大网络运营商沟通合作,加快科技创新,降低网络经济成本,为网络的全面普及和网速的提高提供助力;要确保网络设施的保障检修人员实时在位,在自然灾害、参数问题等导致设备故障时及时到位检修,保证网络通畅[13]。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加大对教师网络设备的监督和保障工作,专门为家中网络设备等有问题的教师开设资金项目,着力保障好教师方面的基础设施平稳运行。
5 结语
线上教学作为适应疫情时期的首选教学方式,初次大规模应用存在许多问题,在给教学带来困难的同时也引起了教学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广泛的思考,通过不断的探索与革新,使这种依托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新生教学模式逐渐完善,逐渐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也逐渐带来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此次疫情结束后,广大医学院校可以把线上教学融入传统教学中,充分利用好线上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