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2023-01-10杜金镭张天元杨莹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失眠症类药物疗法

杜金镭 张天元 杨莹莹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2)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最基本的需求,对于维系生命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失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1]。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8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指出中国目前饱受睡眠障碍困扰的有五六千万人,且人数仍在逐年攀升,但接受治疗的却不足2%。现代医学和中医学有效结合治疗失眠,既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弥补彼此的不足。

1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1.1 诊断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第3版》[2](CCMD-3)相关诊断标准如下:(1)症状标准:①以失眠为惟一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或醒后疲乏、不适感,或日间困倦;②具有过度关注失眠后果的优势观念。(2)严重标准:因睡眠总时长、质量的不足而引起明显的苦恼,并伴有社会功能受损。(3)病程标准:至少发生3次/周,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上。(4)排除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等因素引起的继发性失眠。

1.2 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导致失眠发生的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躯体疾病:临床上因躯体疾病引发的失眠,又称为器质性失眠,多因伴不适感影响睡眠[3]。(2)生活习惯:无规律的生活作息,如长期熬夜、睡前运动锻炼等。(3)情志因素:激动、愤怒、焦虑、抑郁等均可导致失眠,情志失调是诱发失眠的重要因素。(4)生理因素:如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性兴奋等均可导致失眠;睡眠质量和年龄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性,多数情况下年龄越大,睡眠质量越低。(5)药物因素:长期服用如避孕药、镇静催眠药、甲状腺素等药物产生的依赖性、药物的过度使用及停药时的戒断反应均可导致失眠的发生。

1.3 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关于失眠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是过度觉醒假说和3P假说。(1)过度觉醒假说[4]:研究发现失眠者的脑电频率在白天和夜间都表现更快、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兴奋、释放炎症因子增多、植物性神经的功能活性增加等,该假说认为其发病机制是一种过度觉醒。(2)3P假说:“3P”即易感因素(Predisposing)、促发因素(Precipitating)和维持因素(Perpetuating),该假说认为3P因素综合累积,达到发生失眠的阈值[5],所以发病。

1.4 治疗 非药物疗法治疗失眠已成为近些年来相当火热的一个话题。目前相比于主流的药物治疗,大多时候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却不可否认它们在失眠的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的推广和普及只是时间的问题。

1.4.1 非药物治疗

1.4.1.1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6],它以睡眠健康教育、认识睡眠限制、认知治疗为主。通过分析失眠产生的原因,使患者对睡眠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睡眠理念及睡眠习惯,以此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李霞等[7]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90例失眠症患者,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王元慧[8]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现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其日间功能;孙宝民[9]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患者9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失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4.1.2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的基本原则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通过让患者自身接受失眠这个事实,进而减少在未入眠状态时的恐惧与焦虑,不必带着压力而强迫自己入睡,在身心放松的环境下反而更有利于入睡。

1.4.1.3 松弛疗法 松弛疗法又名放松疗法,该疗法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动作练习,有意识的调控去使自己的身体达到完全放松的状态。有音乐放松疗法和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前者是通过听音乐放松身心;后者则是通过脑电生物治疗仪收集脑电信号,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与分析后反馈给患者,同样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有意识的自我调节,以此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1.4.2 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3类:(1)镇静安眠药:本类药物主要是苯二氮卓类(BZ)和非苯二氮卓类(NBZ)。第一代镇静催眠药为巴比妥类药物,临床使用历史已经超过1个世纪,因其存在明显的缺点,如不良反应多、容易抑制呼吸、过量使用易致死等安全性问题,故大部分早已被临床所淘汰。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苯二氮卓类药物,即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该类药物较为常见的有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等。与第一代药物相比,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们可以与相应的受体选择性地结合,吸收迅速,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比较安全[10]。但是该类药物的不良作用仍然不可忽视,长期使用会出现宿醉效应、反跳性失眠、记忆损害等不良反应[11],因此,在治疗慢性失眠时多选择短疗程或低剂量的间断治疗。第三代镇静催眠药为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代表性药物有唑吡坦、佐匹克隆以及右佐匹克隆等。第二代与第三代在药物作用机制上的最大区别是后者只是选择性地作用于相应受体的亚型[12]。虽然该类药物安全性更高,在基本上不改变睡眠结构的同时更不易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但是价格却相对昂贵。

(2)具有催眠作用的天然成分: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产生的一种内源性吲哚胺类物质,在昼夜时间管理上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13]。褪黑素能够有效地促进睡眠,它在夜间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白天,约是白天的1~2倍。有研究发现尿液中褪黑素的数量与夜间睡眠质量成正比,即褪黑素数量越多,夜间睡眠质量越好[14]。

(3)其他药物:其他治疗失眠的药物还有镇静性抗抑郁药、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但这些药物通常不单独使用,常与上述2种催眠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 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2.1 概念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15]。该病名最早可追溯到《难经·四十六难》:“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老人血气衰……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黄帝内经》中还将其称为“不能眠”“卧不安”“不瞑”等。《灵枢·口问》记载:“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寐”。

2.2 病因 失眠的病因繁多,各医家与经典也早有论述。如《黄帝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明确指出胃系疾病可以导致失眠。《景岳全书·不寐》云:“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说明疲劳过度、思虑过度均可导致血虚,进而引发失眠。总的来说,失眠的病因可归纳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因素。

2.3 病机 失眠的病因虽多,但究其根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灵枢·口问》云:“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寐”。又《灵枢·营卫生会》篇云:“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故昼不精,夜不寐”,认为营卫失调导致阴阳失交,进而引发失眠,进一步丰富了中医关于失眠的病机学说。

2.4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失眠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从根本上治疗失眠。汤药内服、针灸、拔罐、推拿、熏蒸等手段具有多样化、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特点。

2.4.1 中药汤剂治疗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在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的情况下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林国平[16]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将70例患者随机对照分组,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7.14%,疗效极为显著;欧巧玲等[17]运用阿普唑仑联合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症状明显改善;陈艳[18]运用丹栀逍遥散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9%,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突出;吕姝婷等[19]运用安神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发现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赵海丹[20]运用温胆汤治疗顽固性失眠,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4.4%;刘薛萍等[21]运用酸枣仁汤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肝癌术后血虚型失眠,发现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2.4.2 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相比于中药来说,易于携带、方便饮用,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倾向于选择中成药治疗失眠。失眠常用的中成药有乌灵胶囊、舒眠胶囊、甜梦口服液等。支海鸯等[22]运用乌灵胶囊联合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患者中医证候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刘娅萍等[23]运用舒眠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4.64%;王尚红等[24]运用甜梦口服液对386例失眠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后,发现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较前均普遍延长,相关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戴红等[25]运用坤宝丸联合安神补心丸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4.44%。

2.4.3 中医其他治疗 (1)针灸疗法:针灸自古流传至今,在治疗许多疾病时常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治疗失眠时,常与中药汤剂、中成药等相配合,疗效甚佳。柏春林[26]运用针灸治疗40例失眠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贾海波等[27]通过自拟安神汤联合温针灸及耳穴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30例,总有效率高达93.33%;唐玉财等[28]运用温针灸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30例,3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86.67%。

(2)电针疗法近年来逐渐流行,它通过微电流刺激穴位,调整神经中枢,进而起到镇静催眠的效果。罗兴文等[29]发现电针结合推拿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明显优于口服西药。刘鲲[30]运用头皮针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8%,发现失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头皮针及电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黄华英等[31]运用电针治疗焦虑抑郁失眠患者60例,总有效高达96.67%。

(3)穴位贴敷、熏蒸等疗法也是治疗失眠较为不错的选择。孙培培[32]运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患者,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值得推广;陈莺[33]运用中药熏蒸治疗36例失眠症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4.44%,效果值得肯定;邢蓉等[34]运用穴位贴敷疗法结合艾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86.2%,结果令人满意;姜昊[35]运用丹硫散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发现治疗组无论是在睡眠质量提高,还是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韩锋[36]运用中药熏蒸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失眠症,发现安全性较高,疗效十分显著。

3 存在问题及展望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研究从未停止脚步,就目前而言,失眠的发病机制仍需明确。西医药物治疗失眠虽然效果突出,但因其同时带来的诸多不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中医药治疗失眠历史悠久,在辨证施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等丰富多样的治疗手段,调整气血,平衡气血,达到从根本上治疗失眠的目的。我们应该系统地总结出中医论治失眠的优秀学术思想,更加全面、有效地指导临床,不断挖掘中医治疗失眠的优势,用科学试验来诠释中医的神奇。中医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顽强的生命力,眼下这个更需要中医的时代,让中医不断发光、发热是我们每一位中医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失眠症类药物疗法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分析
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