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提升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优化研究*
2023-01-10张明丽满永宏李梦华
张明丽 满永宏 李梦华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河南 南阳 473000)
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标志,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通过与传统教育领域的全面融合,推动传统教育向互联网教育的深刻变革[1]。如何通过理念转变、技术创新来提升“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1 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1.1 忽视互联网学习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重新定义了教学模式,也为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来了机遇。但是,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往往受限于传统观念,仅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视作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仍用习惯性教育思维开展教育活动。在这种状况下,互联网学习仅仅沦为了传统教学在新型载体中的镜像。虽然授课地点发生变化,但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与传统教学却并无二致。其结果不仅掩盖了互联网学习的优势,而且放大其弊端,进一步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引起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对该种学习方式的质疑。
1.2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对学生主体和个性的尊重是其认知构建的重要动因。客观世界的理解决定于学习者基于自我经验的心理过程,这种自我经验既需要系统的结构化知识,也需要非结构性的个性化背景,并通过价值引导完成外部输入到内部生成的自主建构过程。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受限于自身观念和社会影响,重视全面发展而忽视个性培养,亦或是偏爱成绩出众学生,而忽视个性差异学生,未能有效的因材施教,因此压抑了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学生认知构建过程。
1.3 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缺乏运用互联网进行有效学习的执行能力和总结能力。得益于多年的互联网普及和进步,各个层次的大学生群体非常熟悉互联网的社交功能和娱乐功能,但是对于互联网的学习功能、学习资源和学习模式构建却知之甚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成长背景所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教师对学生网络学习的主动引导和管理。此外,基于评价和反馈的总结过程在学习活动中至关重要。及时的和习惯性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能保证教学活动与教学计划的一致性。该过程的缺乏削弱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效果,最终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降低。
2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在相关领域的探索下发生了深刻变革,但是,这些变革所覆盖的教育领域仍不全面,在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参差不齐,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现有的教育培养方式,与时俱进地提升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1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1.1 注重教学引领 教师对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解和运用将产生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效应。首先,教师应该率先深入学习和了解网络自主学习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而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将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相结合,主动引领学生改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将自主学习观念潜移默化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最后,教师在教学初期,应该着重教授网络自主学习最必要的相关技能,通过视频、亲自示范、操作说明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独立的网络操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转换通常需要较长的过渡时期。虽然网络普及增加了学生对网络熟悉和认可程度,但如何将基于沟通和反馈为主体的日常网络环境应用于培养专业性自主学习中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网络知识和运用方面的优势,通过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络专业化数据,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过程控制;在公共网络学习平台建立可回溯性的教学内容,进行语音或视频即时性交流等一系列手段,提高学生对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使用率,进而不断提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可度。
2.1.2 创设教学情境 合理的情境创设在高质量的网络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情境创设能够从现实问题出发,营造身临其境的知识需求氛围,在学生心中树立学习目标,进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学目标、问题难度和知识储备等方面。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该设计发散性思维的问题,避免单一性思维对学生思考和探索热情的限制;而对于概念、原理等抽象的理论性内容,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利用数据化影音技术加以呈现。既能强化基础知识,又能扩展学生智力水平的上升空间。
2.1.3 倡导按需学习 按需学习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升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个性化学习是学生在网络平台下自主学习的必然方式。因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合理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可以独立地思考并提出问题。这种模拟未来职场的真实工作环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个性化学习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维能力构成较大的挑战,教师的合理应对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提前预判到特定教学情境下可能需要的数据资料,或者可能出现的知识需要,从而在网络平台上充分准备相应的学习资源;在决定学习资源数量和难易程度时要兼顾不同知识背景、理解能力差异而导致的个性化资源的需要。同时,还要持续追踪和积累学生的使用反馈,以期不断完善学习资源,应对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需求。
2.2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网络学习平台作为载体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提升自主学习效果的核心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包括自我管理、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3个方面。首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求学习主体掌握自我管理方法,这既能保障在非监督情况下的网络学习的顺利实施,也是利用网络平台实施自主学习的实质。其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求学习主体掌握目标管理方法,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前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从而理清学习动机,这显著影响自主学习活动的实际效果[2],是自主学习目标管理的前提。最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求学习主体掌握时间管理方法。只有合理的分配和控制时间,才能提高网络学习时间的有效性和利用率。作为高校,则应注重从以下3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1 信息资源的检索 在数字信息时代,熟练使用各类搜索引擎是实现信息有效获取的必需技能。因此既要培养学生掌握通用型搜索引擎的常规操作和使用范围,也要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专业数据的来源和存贮方式。同时,要提高学生对不同来源数据的甄别能力,以保证网络自主学习环境的安全性。
2.2.2 学习环境的优化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实时指导与保持学习过程的连续性是优化学习环境的难点。实时指导通过提升师生间的互动性而有助于督促和辅助自主学习,但是也存在干扰甚至打断独立思考过程的隐患。同时,合适互动工具的选取也是优化学习环境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基于我国网络操作环境的工具软件,例如微博、微信、QQ、钉钉、留言板、论坛等工具,在师生互动的实践过程中各有利弊。如何扬长避短地在不同需求环境下使用这些工具,对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定位和教学理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方面,应该注重将功能群(微信群、QQ群)实时信息交流与功能平台(论坛、留言板)有机结合,以建立适用于不同工作场景的工具组合。一方面提升师生互动对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为学生预留充足的个性化探索空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自我评价的强化 自我评价是激发学习主体内在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客观评价忽视了学生自我监督的重要价值,学生在迎合评价主体的学生任务中,会逐渐削弱个体独立思考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的自我评价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适宜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将涵盖教师的客观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进一步激发自主学习模式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3]。
2.3 优化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2.3.1 自主学习的目标管理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产生持续而高效的学习过程的重要保证。缺乏学习目标,会导致学习过程的盲目性、混乱性,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因此,目标管理在学习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学习者,尤其是高职学生制定目标,就成为自主学习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学习目标的设立应该先于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既要包括长期性的总体目标,也要涵盖阶段性的短期目标。其次,学习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实际,目标内容要细致而详尽,顺序安排要合理,才能为实现各阶段目标提供具有参考性和可操作性的定位。再次,应该为各项目标设定期限,从而保证其时效性。最后,要根据学习者综合水平和学科特点,制定衡量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的指标,即对学习目标进行量化,从而监督学习目标的总体执行情况,用以督促和反思整体学习过程的质量,并用作提升未来学习过程的参考。
2.3.2 自主学习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提高自主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合理地分配时间和控制时间能够显著地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时间管理有着个性化的鲜明特点和本质规律,即因人而异。不同个体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个性化时间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既往的经验,可以降低个体确定工作和学习时间最优化分配的难度。而现有关于学习质量的研究,则为不同学习内容和适宜时间提供了有效依据[4]。同时,学习时间的分配还要考虑现实因素,以保证学习时间不受外力干扰,并为突发状况而扰乱的学习过程准备应对方案。此外,要根据学习目标的主次和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使因时间分配而产生的执行顺序能够确保学习目标的完成。
2.3.3 自主学习的评价优化 优化自主学习的评价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由以往的单一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力,营造富于竞争力和推动力的学习氛围,例如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网络平台互动式评论则是实现多元评价的有效手段[5]。一方面,在网络考核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实时地得到学习质量的直接反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整体学习质量的评估了解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工作的提升。同时,网络可以降低学生和教师进行沟通的时间成本,进而高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
2.4 加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当代数据科学引发的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在线教育模式日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这在当今全球化新冠疫情广泛传播的形式中,愈加突显。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网络教育平台。以高校学生为使用对象的平台,其建设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6]。但是高校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
2.4.1 丰富网络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是满足使用者的学习需求,达到教育目标的基础。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高校应在基于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课程开发,配以严格的审查机制,并以此为基础配备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的选择应重视其在网络平台的共享性。以往的经验表明,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与其获取难度呈现相关性,易于搜索和便于下载是对高校优质网络资源的核心要求。此外,高效汇总和整理的网络资源也将节省使用者的搜索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7]。
2.4.2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平台的发展战略将深刻地影响在线自主学习的教育质量。高校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应该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相关专业的合作共建和资源共享,在保证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推进网络教育考核的互认工作。这一方面能提高高校学生以兴趣为引领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也将促进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8]。但是,这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不能以牺牲教育特色为代价,应当将就业市场的短期预期与长期趋势结合起来,既能保证具有共性的基础学习资源的共享,同时也要保证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学习资源的有效获得。
网络学习平台管理决定着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效率和学习效果。首先,必须保持网络学习平台管理者与使用者的有效沟通和反馈。可以利用基于PC端或移动端的调查工具,对使用者进行定期的调查。
调查内容应该同时针对共性和专业性的使用体验,即反映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需求的满意程度。其次,必须严控网络平台的授课质量。对于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明确而细致化的要求;对于离线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同时制定合理而及时的教学质量检测内容,持续追踪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质量[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