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针灸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

2023-01-10吕美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孙思邈医德针刺

于 冰 吕美珍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与康复保健系,山东 烟台 264199)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纲要从课程思政的内容、标准、分类等方面对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实施给出指导性意见建议。其中针对医学类专业课程,纲要中指出要着力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课程思政的实质不是开一门新课,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2]。现在一些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存在与专业课融合度不高的问题,因此要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中医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中医专业课程与思政无缝衔接、有机结合[3],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笔者以《针灸学》教材中经络腧穴、刺灸法、针灸治疗3部分内容的实际教学为例,针对不同篇章的特点探讨课程思政的合适切入点。

1 经络腧穴篇——案例导入

1.1 培养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绪言部分,以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魏晋时期著名医家皇甫谧的故事为切入点。皇甫谧为了治疗自己的风痹证,40多岁的时候弃文从医,让他的儿子在其身上进行了成百上千次针灸试验。启发学生们,作为一名医生,要有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就像皇甫谧一样背后经历了长时间的默默付出甚至奉献自我才换来现在世人看到的医学成就。医学知识中早已内化了医德素养,只是以前没有单独列出,以课程思政的方式提出,符合医学类课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特点[4]。

1.2 培养人命至重的医德和持之以恒 不断创新的精神 经络腧穴部分,以“阿是穴”的命名为切入点,讲述孙思邈首创“阿是穴”的故事,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有以下几点:(1)“人命至重”的医德本源。孙思邈发现“阿是穴”的时候已经70多岁高龄了,但还是步行30多里路赶到患者家中为其治病,并且一直抢救到半夜。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可以看出孙思邈认为人的生命贵于千金,作为一名医生其本职工作就是救死扶伤,因此不论什么情况下,积极努力的救治患者、维护人类的生命健康都是每个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职业责任感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理念一致。孙思邈认为医生的根本就是“人命至重”,这也是医德文化的本源[5]。(2)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孙思邈虽然将患者抢救回来,但患者双腿仍疼痛难忍,孙思邈想用针刺止痛,可是将医书中记载的止痛穴位试了一遍都不见效,孙思邈没有放弃,终于在患者左腿发现一个最痛点,针后疼痛立即缓解。孙思邈寻找阿是穴的过程说明中医临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发现的过程,作为一名医生,切不可因治疗一时的失败而轻易放弃、推脱,甚至将患者拒之门外。孙思邈认为“天地有可消之灾,形体有可愈之疾”,也就是说医生要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那么患者的疾病就有可能治好,就像自然灾害也可以消除一样。阿是穴的创立,为针灸临床选穴做出了巨大贡献[6]。启发学生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的医生,要有探索创新精神,做到与时俱进、在发展中学习,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进而推动整个针灸学科向前发展。

2 刺灸法篇——理实结合

2.1 培养以患者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 实训课中,为了练习针刺、艾灸、拔罐等操作,往往2人一组,在学生们身上互相练习,要从实训课开始培养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精神,让学生们将练习中的学生当成未来的患者,例如在练习针刺的时候,尤其将来遇到初次针灸的患者,要先解释针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酸麻胀痛等针感及晕针等意外情况,针刺完留针时,保持安静,给患者加盖衣物等;在艾灸时,要注意观察询问患者的体感温度,以免过热;在拔罐时,冬天玻璃罐往往较凉,要先预热罐口,再行拔罐。以上细节就是医生对患者人文关怀的体现,利于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实训课上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医患事件,并引入与患者之间沟通交流技巧等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做到授课育人两不误[7]。

2.2 培养医疗安全意识 在进行毫针刺法、三棱针放血、皮肤针叩刺等练习时,因为要与血液接触,所以一定要做到严格无菌操作,消毒严格彻底,单人单针防止交叉感染,保护患者也是保护医生自己;在进行艾灸、拔罐等需要用火的操作时,要注意用火安全,不要烫伤患者或烧损衣物;在练习针刺时,要注意一些危险部位的针刺深度和角度,要求学生们掌握好解剖知识,防止刺伤重要脏器造成生命危险,这些元素都是医疗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形成的具体体现[8]。

3 针灸治疗篇——翻转课堂

锻炼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难点,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教学方法[9]。经过前期对经络腧穴和刺灸法2部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针灸理论知识和各种操作方法,针灸治疗是对前2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课前教师先在网络授课平台布置一个针灸常见病例,并在平台上传相关知识的视频、PPT等资料,将班级学生分为4~8人的小组,以小组形式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资料,讨论形成一份针灸处方,并采用PPT汇报的形式分组上台展示讨论过程和成果,然后由其他小组学生先进行组间评价,最终由教师做出点评。

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式教学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查阅文献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PPT制作和多媒体运用能力等[10]。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1]。

4 结语

中医院校应该倾注心血建设专业思政课程教育体系[12],作为中医专业课教师更应从思政教育与文化、知识相结合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养成学生高尚的职业品德[13]。通过针灸名家事迹的讲述,启发学生学习古代名医身上高尚的医德品质;通过实训课的练习,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安全操作的意识;通过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总而言之,对针灸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孙思邈医德针刺
清明的雨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孙思邈巧用大蒜治痢疾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究竟活了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