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3-01-09张越凡

当代体育 2022年48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素养

张越凡

1 前言

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要求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在朝着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发展社会体育的方向进行改革。纵观现在高中体育的现状,学校基本以课堂教学与大课间的形式体现,内容形式单一化,技能并非可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更无法能满足学生真正需求,尤其在文化课学习压力的前提下,在课外时间和空间上,无法得以实施平衡,这是我们一直思考并想解决的问题。而 “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的开展是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新模式,最大限度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享受“乐中学、学中乐”。

2 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定义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课外活动,校外的体育锻炼进行有机的结合。体育俱乐部是课内外一体化的形式,以增进健康,培养体育特长,促进相互协调而进行的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以体育爱好者自发性自主性的结合为基础。

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从表意上就是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相结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形成了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以课堂体育学习、课外体育锻炼、校外体育活动等形式融汇为一体,给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化、多种类、多层次的学习空间。从本质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并重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使体育教育的核心价值得以体现。始终坚持把体育意识的培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 高中“課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

3.1 教师综合水平得以提高

教学离不开教师,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综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高中“课堂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师们不但要承担原有的教学任务,而且要组织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教学内容大大增加,教师原有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并且不同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制定都会在不同的模式下有所区别。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而且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进行内外兼修,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令学生崇拜的体育教师,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另外,由于“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开展,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改变了以往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少的状况,交流会变得更加顺畅,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2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入,推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也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的综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和相应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它将运动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品德与情感品格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核心素养统领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支点。通过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强调以体育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全新的高中体育教学形式,依托特色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推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让运动与健身成为学生终生受用的方式。

3.3 体育教学效果得以增强

怎么样才能体现体育教学效果得好坏?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情况等等都是衡量体育教学效果的体现。所以要创造激情的课堂氛围,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如果说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和锻炼习惯的培养只靠每天45分钟的体育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课外进行大量的练习并且,教学设施和练习设施、练习场地为主,时间有限,资源有限。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建设,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俱乐部团体,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学生的锻炼时间大大增加,体育技能掌握得更加熟练,并且将课堂所学的技能技术得以巩固,体育锻炼的兴趣。技术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相互模仿而自行掌握,技术较强的学生可以以竞赛的形式加以巩固,达到学以致用。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明显改善。学生也可以参加一些赛事(以俱乐部形式),融入社会的体育这个范畴,紧紧与学校体育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参与,其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促进其养成良好体育态度及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4 体育评价得以全面

评价学生体育水平如何,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即根据学生课堂内外的综合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体育测试的数据加以分析,上课表现态度,对技术的掌握的情况进行总结。其实,进行的通过体育课考核成绩衡量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这种方式过于片面,也不够科学,存在偶然性。在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下,可以将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如:锻炼时间、频率、习惯、态度、参加体育组织的赛事活动的行为等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打分后计入总的体育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全面。

3.5 体育课程得以丰富

以往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围绕田径的跑、跳、投,体操的基本技术、球类的基本技术展开,高中属于模块教学,可以涉及到一些其他的项目。但是纵观中国的高中校,由于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的限制,我们的模块开展的种类并不是很多。通过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学校可以开展男女生皆宜的球类,也可以与时俱进的新兴项目: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游泳、帆船、跆拳道等,又可以增添传统的项目,如武术、舞龙舞狮等等,又可以加入益智类的活动形式如棋类、桥牌等等,这兼顾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多样性,拓宽了学生选择的空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体育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4 高中实施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困难

4.1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

受以往教育的长期影响,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高中教师并没有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难以充分符合学生实际要求,所以导致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各高中学校针对于体育方面的教学内容,主要还集中较为传统的排球,羽毛球等,项目内容教学当中学生很难对他们产生兴趣,这对于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来说也非常不利。针对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教师必须要选择更加具有特点的体育教学内容来进行创新,才能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针对于当前的教学评价以及目标等多个方面的设定,也没有根据当前的发展标准来建立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自身认识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阻碍性,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对当前现状进行改变,确保为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推进与开展提供有效帮助。

4.2高中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不足

由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并且还面临着高考这一重要转折点,所以导致高中生们对于体育方面的参与水平不足,对体育运动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学校以及教师在对体育方面的教学也没有过多的重视,所以造成教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同时根据现阶段的调查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家庭当中也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通常家长都是要求他们进行充分的学习,哪怕是通过家务来锻炼身体这种情况出现也是极少的,导致高中学生平时参与的体育运动量相对比较少。还有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各高中学校没有重视对体育方面的教学创新,所以造成整个体育练习的系统和设备配备不是非常齐全,不能为高中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所以造成其参与积极性不是非常高。

5 实施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途径

5.1 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模式

高中体育课内教学所能占有的时间和所能提供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和项目上来说相对比较丰富。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观,促进学生在运动认知、健身实践和社会适应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也要转变只重视体育课内教学,而忽视课外体育运动的指导和干预的教学思想,摆脱课堂教学的禁锢,努力实现课内外资源的共享,通过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实时身体监测,提供合理科学的俱乐部活动方案。实现学生体育潜能开发的最大化和体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5.2 整合资源,强化内外一体

学校体育资源包括教师、教材、校内的场地设施、器材、校园体育活动等。而校外的资源比较广泛,包括专业教练、校外训练基地等。当然,除此之外,校外的体育文化、运动竞赛、社区公共体育活动等。形式上多种多样,内容上丰富多彩,层次水平也有差异。在学生选择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与课内学习任务一致或相关的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内容,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指导学生尝试新的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与课内学习不同的运动项目和形式,这样拓宽学生的运动体验,学生的运动参与更加广泛,体育素养更加全面。

5.3 借助媒介,提供展示平台

课堂所学是基础,要将基础打牢,课外干预既要达到对课内教学的强化,又要注重特长培养。体育技术体能不是一蹴而就,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才能学以致用。课堂内的学习方式,与体育俱乐部的运动体现和运动层次肯定不同,给学生提供了发掘和实现体育特长的无限空间;或许在不经意间你的这项技术变成了学生的特长,就会使学生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这份成就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主观意识。

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活的重要元素。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世界都在处在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体育都随之也被信息化的冲击,并汲取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养分。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早已经在体育课堂中被运动的很好,微课视频教学在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各种微媒介和运动软件,进行展示,竞赛,为学生提供平台,传播体育校园文化,和世界文化接轨。

5.4 改进评价机制

对于大多数的高中生来说,要想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那么必然要设立较为合理的评价机制来促进这一工作发展。然而从目前情况上来看,很多高中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或者设立的评价机制,并不符合现阶段高中生们的需求,所以无法正确进行体育引导。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体育教师必然要做出评价机制的改进与创新,在体育考试方面可以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进行充分的结合。在最终期末考试内容设置方面,也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些业余的体育锻炼和平时表现内容作为总评分机制。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在体育课出勤达到了96%以上那么就可以给他们基础分数,但如果。除了参与平时的体育课程之外还参加了体育俱乐部的辅导课程,那么就要在此基础上加分。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他们更加有激情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并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5.5 合理划分管理机构的功能

作为体育教师,在设立相应的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明确其管理的主体是谁,同时根据体育委员领导的管理来实行相应的管理机构价值体现。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实践阶段,体育教师也要在课内外共同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同时围绕体育部、班级俱乐部等多项部门来设立相应的教学活动。但对于体育课外的一些活动开展,则可以通过与校内的学生会进行联合举办,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丰富体育教学的整体管理机构和功能。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教学落实与开展的阶段,也要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而作为学校内的体育管理领导者来说,也要在原有基础上拓宽相应的活动教学资源,根据当前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来设立相应的体育竞赛活动,这样就能确保该俱乐部发挥出自身价值与作用。为了保证该俱乐部的可持续性发展,那么也要不断培养人才投入到这一工作当中来,培养他们的综合实力并建立一支更加专业的体育管理队伍,进而为管理机构功能实现奠定基础。

6 结论

(1)随着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成为体育课教改的一个热点话题。顺应了当前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体育活动,能更有效地發挥体育的教育教学功能,提高教师综合水平的提升,优化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社会体验和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良好锻炼习惯培养。

(3)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整合内外资源,增加了学校、社会、生活的联系,也有效增加了校内外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培养学生兴趣,发掘学生特长,满足学生内心需求,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