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一体化互融式”综合保育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OBE 的《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改革
2023-01-09刘俊霞裴睿
刘俊霞 裴睿
1.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2.兰州大学幼儿园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1 引言
分析近年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关于“保育”、“保育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等文献资料,发现文献研究多关注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幼儿园保育工作标准的文献较多,即主体都是倾向于研究幼儿园教师职后保育能力提升的各项支持性研究。关于幼儿园职前教师保育专业能力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研究学前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能力提升的研究近年逐渐增多,可以看出研究者开始逐步关注幼儿园职前教师保育能力的培养,关注点集中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能力的现状及对策、保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研究内容大部分是宏观的分析幼儿园职前教师保育能力提升的理念及思路,关于具体培养的内容和途径方法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OBE 人才培养理念,依托课程改革来探究幼儿园职前教师保育知识能力培养的模式及具体实施内容和方法。
2 定位及内涵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融合模式,即保育理论课、幼儿园见习和保育实训室在学生综合保育能力培养中的分工和互相支撑模式。根据幼儿园职前教师综合保育能力结构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保育理论课程、幼儿园见习实践课程和保育实训室实操实训课程合理分配课时,各自根据所对标的保育能力结构要求完成课程任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拥有科学的保育理念、全面的专业保育知识、能够对幼儿一日活动进行全面保育的专业实操技能,实现幼儿园教师职前全面专业保育能力的培养。
2.1 综合保育能力
分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中对保育员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主要关注对幼儿进行环境创设、生活照料、安全健康管理、早期学习支持和合作共育五个方面的保育知识及对应的保育实操技能。从“保育员”到“保育师”的转变,知识能力要求更加强调了进行环境创设早期学习支持和合作共育三个方面,意味着保育师不仅要掌握生活健康护理方面的知识技能,还要有基本的配教及家园沟通知识能力。在后疫情背景下,培养幼儿健康意识、健康卫生生活习惯并将其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常态化已经成为幼儿习惯养成的重中之重,只关注和强化保育员保育实操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健康保育的需要,保育师的的知识技能必须是“综合保育能力”,即拥有科学的健康保育理念、全面的专业保育知识、能够对幼儿一日活动进行全面保育和处理意外应急处理的专业实操技能。
2.2 “一体化互融式”培养模式
“一体化互融式”培养模式重点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学习主体,基于保育学、生理学的理论学习、教师保育实操技能训练和幼儿园保育见习三维教育基础上的学前专业学生综合保育能力的养成模式。“一体化”强调专业保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保育实操技能的掌握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即理论课、实操课程和课外见习实践课程不是分离的,课程安排是一体的,同属一门课程。“互融式”强调理论课、实操课程和课外见习实践课程之间的构成逻辑关系是相互融合的,即课程内容结构的安排是基于知识技能掌握的内在逻辑关系。“一体化互融式”培养模式整体强调理论课、实操课程和课外见习实践课程基于幼儿园保育师知识能力要求,各自完成自己的培养任务,在课程安排的同一过程中实现对幼儿园职前教师综合保育知识能力的培养。
3 幼儿园新入职教师保育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标幼儿园保育实践需求点调查来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知识能力培养结构是课程改革设置的基本理念,通过对幼儿园新入职教师保育实践工作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在保育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对保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保育知识掌握较浅,不能有效支撑幼儿园保育实践工作;保育技能操作不规范,流程不清晰;保育工作过程不够细致耐心;缺乏幼儿安全、意外伤害处理知识和技能等等。分析调查结果,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除了工作经验不足所导致出现的问题之外,有很多保育工作实践出现的问题在专业学习时是可以加强和提高的。所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知识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根据幼儿园保育工作实践需求,来进行学生保育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加强职前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
4 “一体化互融式”综合保育能力培养模式课程改革
4.1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强调学生保育理念、保育知识和保育技能的培养,即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同时课程目标的设计强调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级指标保育情怀、保教知识、保教能力、综合育人和学会反思的细化对标。每一项目标都是对应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应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保育观;培养学生热爱幼儿、不怕脏、不怕累、耐心保育幼儿的保育情怀和理念。2.通过对学前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特征、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知识,形成基本的保育技能。3.通过对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等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学前儿童意外伤害基本护理能力目标。4.通过对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评价及管理能力。
4.2 实施思路
构建“一体化互融式”幼儿园职前教师综合保育能力培养模式以两个主题研究为基础。一是基于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的保育实操调查,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中对幼儿园教师保育能力的要求确定了幼儿园职前教师综合保育知识能力培养结构。二是确定了三维课程与幼儿园职前教师综合保育知识能力结构的对标,明确三维课程各自的教学职能,综合分析三维课程各自的教学任务比例及融合支撑形式,形成了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三维一体”幼儿园职前教师综合保育能力培养模式。在确定了三维度课程内容分担任务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理论及实训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完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保育知识能力的培养。
4.3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基于OBE 理念强调成果的输出,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首先坚持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一线幼儿园出发,对幼儿园保育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调查,重点观察幼儿园保教人员在一日活动中的保育行为。以此分析幼儿园保育工作需要保教人员具备哪些保育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在保育工作中有哪些短板,存在哪些问题。其次,结合《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保教人员保育知识和技能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分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确定幼儿园职前教师,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保育能力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系。最后,根据梳理出的综合保育能力培养知识能力结构细化安排基础理论知识和保育实操技能实训的具体模块内容,并合理安排学习的顺序及层次。课程内容构建在“一体化互融”理念下强调以下几点。
1.强调对标保育实践需求。课程内容的构建是基于对幼儿园保育实践工作的调查分析,在充分了解幼儿园保教人员保育知识能力的需求点的基础上,以《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保教人员保育知识能力要求和标准结构为参考,来确定具体的保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结构,强调教学的每个点都要落地幼儿园保育实践。
2.强调知识能力互为支撑。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保育实操技能的实训要互为支撑。根据每部分基础理论知识的特点,来安排这部分知识学习对应的技能实训,确保技能实训能在相应专业知识的指导下进行,也更好的用技能实操实训来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完成“儿童心血管特点”专业知识的学习后,马上进行“儿童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实操实训,保证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技能实训效果达到最优化。
3.强调保育技能的全面性。实训课程内容安排强调培养学生对幼儿进行全面保育的技能实训。一是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常规保育能力,掌握对幼儿入园晨检、盥洗的基本流程和要求;二是对幼儿活动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或意外伤害进行急救处理的技能,包括儿童生长发育指标测量技能、儿童呼吸道意外阻塞急救技能、儿童心肺复苏急救术、儿童体温测量分析技能、儿童皮肤意外伤害处理技能、儿童骨折紧急处理技能和幼儿园环境卫生消毒技能。
4.4 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实施方法强调主题模块下的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通过多种方式探索,以达到从专业知识的学习到实操技能的掌握。
1.线上平台拓展学习。课程学习中有效运用了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在教学平台建课并建立系统章节目录上传相应学习资料。课前发布预习任务点,课后发布相应测验及拓展阅读资料任务点。在平台支撑下,有效拓展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以利于学生更多的实训实操时间,并能根据任务点的完成情况及时督促学生学习。
2.保育案例讨论分享。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进行集体或分组的幼儿园保育案例的讨论分享,帮助学生理解保育专业理论。学生在专业知识理论学习后,讨论保育案例或视频是保育专业知识理论落地幼儿园的第一步,通过系列讨论,学生从理论上熟悉相关保育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要求。
3.规范操作流程示范。在技能实训课程实施过程中使用规范的操作流程“视频微课”来进行保育过程基本流程及操作细节的示范,在来自幼儿园保育实践的“视频微课”的讲解示范下,学生可以学习掌握保育操作的每个部分细节要求。
4.保育情景实操练习。在“视频微课”的讲解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相应保育技能的实操实训,教师与学生一起可以“虚拟保育情景”,然后进行模拟实操练习。此过程是对学生保育技能实操实训的关键一步,学生需要将所掌握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演练,教师需要将操作中的不当或错误支出进行纠正,并和学生讨论该保育流程及操作的易出错点等等。经过充分的操作和讨论,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5.保育实践观摩体验。每学期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和毕业前一学期的实习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知识技能学习落地幼儿园保育实践工作。在见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幼儿园保育环境及保育工作的特点,将学校所学保育知识和技能与幼儿园保育实践建立练习,寻找差距,调整以往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认知,学习如何做好幼儿园保育工作。实习工作更是直接参与幼儿园保育工作,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在幼儿园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地幼儿园保育实践工作,完成学习成果落地幼儿园的最后一步。
4.5 目标导向多元评价
学前专业学生综合保育知识能力的评价是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强调目标导向的多元评价,强调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全程引导,保证过程督导和学习成果的评价。
1.过程督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知识能力的考核第一个环节是课程结束时保育知识技能考核,保育技能实操考核占比百分之四十。技能实操考核采取抽题制现场实操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技能掌握及操作的有效环节。一年级至三年级每学期教育见习期间学生见习观摩幼儿园保育工作,要求撰写保育见习报告,分析对保育工作的认知和体会,督促学生思考和加强对保育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成果考核。学生毕业前保育能力基本功考核是最终检验学习成果的环节。保育知识考核采取学习通网上答题形式,保育技能实操考核采取现场考核形式,要求学生演示模拟考核保育流程,并对保育流程进行解说分析,强调学生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保育实操技能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