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益元配方奶粉对婴儿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分析
2023-01-09陈斌,王可
陈 斌,王 可
(1黄梅县人民医院,湖北黄冈 435500;2 湖北文理学院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湖北襄阳 441053;3湖北文理学院临床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湖北襄阳 441053)
研究证实,喂养方式是婴儿肠道菌群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包括混合喂养、配方奶粉喂养、纯母乳喂养等方式[1-4]。母乳喂养是世界公认且提倡的最健康的婴儿饮食方式,母乳中所含有的低聚木糖、菊粉、低聚果糖等益生元能够作为肠道有益菌群的“食物”刺激其生长繁殖,同时还能抑制有害菌群的过度繁殖,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提高婴儿对肠道致病菌的抵抗力,促进其健康发育[5]。因此,含益元配方奶粉相较于未含益元配方奶粉或更适合无法母乳喂养的婴儿,但相关研究鲜有。基于此,本研究随机抽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黄梅县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比不同方式喂养下婴儿肠道特征及肠道常见细菌数量,分析含益元配方奶粉对婴儿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健康新生儿129名。纳入标准:①母孕期无微生态制剂服用史、放射线接触史、特殊用药史;②胎龄37~42周,新生儿阿氏评分7分以上,出生体重2 500~4 000 g;③无先天性发育畸形、出生窒息史、缺血缺氧性脑病等;④分娩方式均为阴道分娩。排除标准:①家长不愿纳用试验指定配方奶粉喂养;②因乳糖不耐受、乳蛋白过敏等原因不适合配方奶粉喂养;③处于疾病治疗期或恢复期;④试验期间未严格按照喂养方式要求进行喂养。本试验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所选婴儿家长均已签署相关医疗文书,并自愿入组观察。
1.2 干预及分组
采取数表法将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喂养方式干预,分别为益元组(含益元配方奶粉喂养)、普通组(未含益元普通奶粉喂养)和母乳组(纯母乳喂养)。益元组和普通组均是出生后1周内因不足、不愿、不能等各种原因无法母乳喂养才选用配方奶粉喂养,其中普通组中的配方奶粉除未含有益生元外,其它成分均与益元组一致,碳水化合物总量相同,且为同一品牌同一生产批次。另将以纯母乳喂养的43例婴儿纳入母乳组作为参考对照,母乳组均可坚持纯母乳喂养3个月以上。3组婴儿在胎龄、胎次、出生体重、性别、出生身高等基线数据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说明本试验有可比性(表1)。入组后均由儿科专业人员指导喂养,并详细告知婴儿家长喂养相关注意事项。连续喂养3个月后入院采集婴儿粪便标本,置于无菌干燥容器中,编号后-80℃保存备用。采用双盲法进行样本收集、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
1.3 观察指标
益元组、普通组和母乳组婴儿在满3个月时入院进行粪便采样以检测其中的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肠道常见细菌数量以及乙酸含量,并测定粪便pH值。同时记录3组婴儿观察期间呕吐、便秘、胀气、哭闹等喂养不良情况。
1.4 样本处理与培养
益生菌培养:取粪便标本1g置入10 mL的已进行还原处理的脑心浸注液中,在5%二氧化碳培养箱充分混匀并10倍稀释,取稀释标本10 μL均匀涂布于Rogosa SL Agar(日水)培养基中,37 ℃恒温下厌氧培养,于48 h菌落计数乳酸杆菌,于96 h菌落计数拟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培养:取粪便标本1 g置入10 mL的已进行还原处理的脑心浸注液中,充分混匀并10倍稀释于超净台,取稀释标本10 μL均匀涂布于MacConkey Agar(中国药典)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于24h菌落计数肠杆菌、肠球菌。乙酸检测:取粪便标本1 g置入pH值为6.5的0.1 mmol/L磷酸钠缓冲液中,充分混匀后离心分离,取悬浮液,应用GC-7890型气相色谱仪检测粪便乙酸含量。pH检测:取粪便标本1 g置入ddH2O(重蒸水)中,充分混匀后离心分离,取悬浮液,应用多色指示纸检测粪便pH值。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3组肠道常见细菌数量差异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益元组、普通组和母乳组婴儿拟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SNK-q法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益元组和母乳组婴儿拟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高于普通组(P均<0.05),益元组与母乳组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2)。
表2 3组肠道常见细菌数量差异比较
2.2 3组肠道乙酸水平及pH值差异比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益元组、普通组和母乳组乙酸含量及pH值,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NK-q法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益元组和母乳组的乙酸含量较普通组高,pH值较普通组低(P均<0.05),益元组与母乳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3)。
表3 3组肠道乙酸水平及pH值差异比较
2.3 3组喂养不良情况比较
收集3个月后益元组、普通组和母乳组婴儿喂养期间发生的不良情况,表4结果显示,益元组和母乳组婴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情况,普通组婴儿共5例发生呕吐、便秘、胀气、哭闹等不良情况(占比11.63%)。普通组喂养不良情况发生率与益元组和母乳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4 3组喂养不良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肠道微生态是目前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体的胃肠道在正常情况下可寄生上千种细菌包括有益菌、条件致病菌、有害菌[6-7]。微生态平衡便是指这三大类细菌在肠道内维持着一定的比例。有益菌的减少、条件致病菌的过多过少或有害菌的增多均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引发诸如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或会引起机体炎症的发生[8-10]。对于婴儿而言,肠道菌群的建立是从出生后开始,婴儿期是肠道细菌定植和演变的关键时期。有研究发现,在婴儿期肠道菌群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相关,尤其是炎症性肠病、心血管疾病、过敏性疾病等,且认为肠道微生物群的建立在婴儿神经发育及脑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11]。因此,调节婴儿肠道菌群、维护其肠道微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据报道,影响婴儿肠道菌群改变的因素除与分娩方式、环境等有关外,喂养方式也占据重要地位[12]。母乳作为婴儿最为理想的饮食来源,其所含有的益生元是母乳中第三大营养物质,仅次于脂肪和乳糖[13]。益生元是一种在人体内不被消化但可选择性地刺激并改变肠道内对人体健康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生理活性的碳水化合物,常见有低聚木糖、菊粉、低聚果糖等[14]。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益生元作为拟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因子”,能够为其在肠道内定植提供能量供应,加速肠道有益菌群的定植和建立,对提高免疫力、改善胃肠道微环境、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巨大[15]。因此,对于因不足、不愿、不能等各种原因无法母乳喂养的,或可选用含益元配方奶粉替代母乳。鉴于此,本研究以足月健康新生儿为试验对象,分析含益元配方奶粉对其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益元组和母乳组的益生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较普通组更高,而益元组与母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各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说明含益元配方奶粉能够使婴儿肠道内益生菌增加明显,且可达到与母乳相近效果,对改善肠道微生态效果显著。这也证实了龙晓蕾等[16]的研究结论。益生元在肠道内的发酵会产生乳酸、乙酸、气体等,降低肠道pH值的同时也能起到通便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益元组和母乳组的乙酸含量较普通组更高,pH值较普通组更低,而益元组与母乳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益元组和母乳组均未见明显不良情况,而普通组发生5例,与另两组相比差异明显。说明含益元配方奶粉能够使婴儿肠道内乙酸含量提高,pH值降低,从而有效改善婴儿肠道微环境,维护其肠道微生态平衡,且无明显喂养不良反应,相较于未含益元的普通奶粉更适合作为母乳替代品。
综上所述,含益元配方奶粉可部分模拟母乳功能,在调节婴儿肠道微生态方面可达到与母乳相近效果,对促进婴儿健康发育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