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KC-MUST 筛查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营养干预情况的研究

2023-01-09舒琳姚卉卉李莎杨晓童林佳琳李云春姚林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7期
关键词:本院出院入院

舒琳 姚卉卉 李莎 杨晓童 林佳琳 李云春 姚林利

癌症是由基因和环境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并且被认为是当前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1],2012 年全球估计有1410 万例癌症新发和820 万例癌症死亡。研究表明有40%~8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2],其往往与癌症治疗相关毒性程度高、住院时间延长及整体预后较差等有关[3-7]。早期识别癌症患者的营养风险是营养管理的首要关键点,借此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营养干预。本院采用由香港医院管理局营养服务统筹委员会编制的香港华人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Hong Kong Chinese-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HKC-MUST)对癌症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HKC-MUST 是在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的基础上经过改进BMI 界值后的更适合亚洲人群的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为了解本院通过使用HKC-MUST 筛选出的有营养风险的癌症患者的营养干预情况,现进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92 例肿瘤内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 例(44.6%),女51 例(55.4%);年龄28~85 岁,平均年龄(58.22±13.76)岁;肺癌20 例,鼻咽癌12 例,直肠癌9 例,乳腺癌8 例,肝癌6 例,宫颈癌6 例,胃癌5 例,卵巢癌4 例,前列腺癌4 例,其他18 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②年龄18~85 岁;③患者神志清楚、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住院<1 d;②孕产妇。

1.2 方法

1.2.1 个人信息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收集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教育水平、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

1.2.2 体格检测 患者入院次日早晨空腹测量身高和体质量,并计算BMI,BMI=体质量(kg)/身高(m)2。

1.2.3 实验室检测 由医院生化实验室统一测定患者相关生化指标。

1.2.4 营养风险筛查 患者入院24 h 内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记入电子病历系统。HKC-MUST 通过评估BMI、无意识的体重减轻和任何影响营养摄入>5 d 的急性疾病评分判定营养风险。评分标准如下:BMI≥18.5 kg/m2=0 分,16.0~18.4 kg/m2=1 分,<16.0 kg/m2=2 分;过去3~6 个月无意识的体重减轻<5%=0 分,5%~10%=1 分,>10%=2 分;急性疾病影响营养摄入>5 d,否=0 分,是=2 分。将3 项评分结果相加评估营养风险:总分0 分为低营养风险,总分1~3 分为中营养风险,总分4~6 分为高营养风险。

1.2.5 营养支持 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及EN/PN 同时使用。EN 为经口和管饲供给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流质营养制剂的治疗方法,能量10 kcal/(kg·d)。PN 为通过静脉途径输注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营养素,使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的营养治疗方法,其中非蛋白热卡10 kcal/(kg·d)。营养支持为:使用EN 或PN 5 d 者。

1.2.6 质量控制 疾病诊断由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完成,营养风险筛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取得护士执业证的护士完成,营养支持方式由临床营养医师和临床医师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营养风险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院HKCMUST 筛查适用于肿瘤科所有住院患者,完全适用率为100%。不同性别、年龄及教育水平患者的营养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营养风险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n(%)]

2.2 不同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营养会诊率比较 低、中、高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34.3%(23/67)、66.7%(10/15) 和60.0%(6/10);不同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低、中、高营养风险患者营养会诊率分别为10.4%、20.0%、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比较[n(%)]

表3 不同营养风险患者营养会诊率比较[n(%)]

2.3 不同营养风险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ALB、TP 水平比较 入院时,低、中、高营养风险有、无营养支持患者ALB、T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低、高营养风险有、无营养支持患者及中营养风险有营养支持患者的ALB 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中、高营养风险有、无营养支持患者及低营养风险有营养支持患者TP 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低、中、高营养风险无营养支持患者ALB 与有营养支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低、中营养风险无营养支持患者TP 与有营养支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低营养风险无营养支持患者TP 低于入院时,中营养风险无营养支持患者ALB 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高营养风险有营养支持患者TP 高于无营养支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营养风险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ALB、TP 水平比较(,g/L)

表4 不同营养风险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ALB、TP 水平比较(,g/L)

注:与入院时比较,aP<0.05;与无营养支持患者比较,bP<0.05

2.4 不同营养风险有、无营养支持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 低营养风险有营养支持患者的住院天数(25.70±1.41)d 短于无营养支持患者的(26.50±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营养风险有营养支持患者的住院天数短于无营养支持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营养风险有、无营养支持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d)

表5 不同营养风险有、无营养支持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d)

注:与同营养风险的无营养支持比较,aP<0.05

3 讨论

早期营养风险筛查可尽早识别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有NRS 2002、PG-SGA 和MUST 等,目前临床上缺乏统一标准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各个医院的选择有所不同。有研究显示,MUST 与其他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在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识别中显示了同样的适用性[8,9]。本院采用经过改良MUST而来的HKC-MUST 评分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经本院使用发现,相比其他营养风险筛查工具,HKC-MUST 操作简单,耗时少,能满足临床≥95%住院患者及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的需要。

目前,关于营养干预对接受放化疗患者的益处存在争议。Jin 等[10]认为营养干预对鼻咽癌放射治疗中患者的体重、BMI、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没有改 善。而Meng 等[11]、Bossolo 等[12]、侯威等[13]的研究显示早期营养干预显著抑制了患者体质量、BMI、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的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营养支持患者的住院天数普遍低于无营养支持的患者,但仅低营养风险营养支持患者住院天数与无营养支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中、高营养风险患者的病情较重及中、高营养风险患者样本量较少有关。另外,低营养风险患者中无营养支持患者出院时的TP 水平较入院时显著下降,而高营养风险有营养支持患者出院时TP 水平显著高于无营养支持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没有发现营养支持后肿瘤患者较为显著的营养状况改善,但对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及时进行营养支持可显著减轻肿瘤患者住院期间蛋白水平的进行性下降趋势。

本院肿瘤科住院患者低、中、高营养风险营养支持率分别为34.3%、66.7%和60.0%,营养会诊率仅为15.2%。可见,虽然中、高营养风险的支持率较高,但本院的营养干预率并未达到理想水平。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营养不良对肿瘤患者的危害,但营养支持的益处仍然没有得到肿瘤科医生和营养师的充分重视。Arends 等[14]针对意大利肿瘤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调查显示,肿瘤科医生和临床营养师之间缺乏结构化合作,并且对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缺乏实用建议。此外,患者及其家属对营养的重要性及营养支持的相关认知缺乏、国家未将全部临床营养制剂纳入医保范围、营养支持短期效果不明显等原因造成临床高营养风险患者未能及时接受营养干预。因此,亟需建立良好的肿瘤科医生与临床营养师联系制度、完善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等减少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HKC-MUST 可有效适用肿瘤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但目前肿瘤患者营养干预率仍然较低。需要重视的是,应尽快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早期识别营养风险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

猜你喜欢

本院出院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