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PL 联合羟氯喹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1-09严松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7期
关键词:氯喹红斑痤疮

严松华

玫瑰痤疮是以持久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中部[1]。若未能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可导致病情加重,诱发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引起高血压、代谢性疾病等[2]。若患者抓挠患处,病菌传播到指甲部位,也会导致其他部位发生感染,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羟氯喹是临床治疗玫瑰痤疮的系统药物,可发挥抗炎、抗免疫及抗紫外线损伤等作用,取得一定治疗效果[4]。研究指出,羟氯喹对改善皮损症状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需联合其他治疗方法。DPL 为新型窄谱光技术,在面部美容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快速、高效地解决面部色斑、毛细血管扩张等问题[5]。本研究筛选本院于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玫瑰痤疮患者展开分析,评估DPL 联合羟氯喹治疗效果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于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30 例。对比组:红斑型23 例、丘疹型7 例;男10 例,女20 例;年龄18~55 岁,平均年龄(46.68±10.54)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3.23±1.05)年。研究组:红斑型24 例,丘疹型6 例;男11 例、女19 例;年龄18~54 岁,平均年龄(46.12±10.39)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45±1.1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依据患者发病情况、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各项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玫瑰痤疮;②思维正常、认知清晰,具备一定理解、交流及配合等能力;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内容、过程及目的,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标准:①聚合性、坏死性等其他类型痤疮者;②合并免疫、血液系统及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③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周期女性;④对研究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史、禁忌证者;⑤语言、听力、精神及智力障碍等不能合作者;⑥中途脱落、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比组给予羟氯喹治疗。给予患者羟氯喹(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63,规格:0.1 g×14片)服用,0.2 g/次,2次/d,共治疗12周。

研究组在对比组治疗基础上给予DPL 治疗。羟氯喹用药同对比组。DPL:详细告知患者DPL 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对皮损部位进行拍照备案。若患者对疼痛比较敏感,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规格:每克含丙胺卡因25 mg 与利多卡因25 mg)进行表皮麻醉,于治疗部位均匀涂抹冷凝胶,使用湿纱布护住双眼,根据患者皮肤类型、皮损情况等选择DPL 参数。首次治疗时先在耳前部位以低能量进行测试,依据测试结果调整参数后进行治疗,光斑垂直对准患处,以皮损处毛细血管颜色变暗、加深作为治疗终点反应。治疗后1 周内使用薇诺娜透明质酸贴敷料、屏障特护霜敷于整个面部,并使用防晒乳防晒。DPL 每4 周治疗1 次,共治疗3 次。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显效: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等相关症状基本全部消失;有效:相关症状较治疗前改善明显(>50%);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红肿、紫癜及皮肤干燥紧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3 皮损症状改善情况 于治疗前后对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红斑、脓包丘疹及瘙痒等客观症状进行评分,症状由轻到重分别计0、1、2、3 分,评分越低说明皮损症状改善越好[6]。

1.4.4 生活质量 于治疗前、治疗4 周、治疗8 周、治疗12 周,使用DLQI 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共10 个问题,分值0~30 分,评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好[7]。

1.4.5 炎症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IL-1α、IL-6、IL-8、TNF-α 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红肿、紫癜及皮肤干燥紧绷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比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红斑、脓包丘疹及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红斑、脓包丘疹及瘙痒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红斑、脓包丘疹及瘙痒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比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DL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 周,研究组DLQI 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比组比较,aP<0.05

2.5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1α、IL-6、IL-8、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α、IL-6、IL-8、TNF-α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IL-1α、IL-6、IL-8、TNF-α 水平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

表6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比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玫瑰痤疮的具体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指出,其可能与遗传、神经血管调节异常、微生物感染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和皮肤免疫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8]。由于玫瑰痤疮长期存在可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等造成影响,而单纯使用羟氯喹并不能取得显著效果,伴随激光、光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DPL 在皮肤科得到广泛应用,为玫瑰痤疮治疗提供新方向[9]。

本研究从多个疗效、不良反应及炎症损害等多个方面观察DPL 联合羟氯喹治疗玫瑰痤疮的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红斑、脓包丘疹及瘙痒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红斑、脓包丘疹及瘙痒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 周,研究组DLQI 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α、IL-6、IL-8、TNF-α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IL-1α、IL-6、IL-8、TNF-α 水平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肿、紫癜及皮肤干燥紧绷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DPL 联合羟氯喹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为可观。分析原因为羟氯喹联合DPL 可以激发出100 nm 波段的精选窄谱脉冲光,该波段包含黑色素、氧合血红蛋白吸收峰值,当热量被传导至血管壁,能够造成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痉挛收缩,进而封闭血管、减轻炎症反应[10-13]。与强脉冲光(IPL)比较,DPL可使有效治疗能量得到精准集中,进而快速、高效地解决玫瑰痤疮,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14,15]。

综上所述,对玫瑰痤疮患者采用DPL 联合羟氯喹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皮损症状、生活质量及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喹红斑痤疮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应用
磷酸氯喹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木星的小红斑
木星上的大红斑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新生儿毒性红斑的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