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自尊感、社会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

2023-01-09唐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7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康复

唐颖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精神病之一,到目前为止,疾病诱发机制尚不明确,有关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社会、生物和心理等因素有关。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发病率及致残率,具有反应迟钝、孤僻少语、生活懒散、吵闹兴奋等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极易损伤患者社会功能和机体,降低其生活质量[1]。经调查研究发现[2],抗精神病药物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适症状缓解,但是对于自尊感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不利,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结合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提高[3]。因此,本次研究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阶段性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及其对自尊感、社会功能和康复情况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5~65 岁,平均年龄(42.98±3.14)岁;患病时间3~17 年,平均患病时间(10.35±3.64)年。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36~62 岁,平均年龄(42.89±3.23)岁;患病时间3~16 年,平均患病时间(10.29±3.5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症状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相符;②年龄>18 岁;③自愿签署相关文件。排除标准:①存在自杀行为或者自杀倾向严重者;②存在智力障碍;③具有药物依赖史或者酒精依赖史;④合并器质性病变或者凝血功能障碍;⑤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⑥拒绝参与本次研究或者中途选择退出。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定期组织患者学习精神卫生知识,同时对患者日常用药等进行指导。带领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手工制作、歌舞比赛等。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2.1 认知期(第一阶段) ①健康宣教,2~3 次/周,宣教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方法、疾病诱因、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临床症状等,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和掌握疾病,自愿接受疾病的治疗,促进其自我安全防护能力的提高。②心理调节,1 次/周。鼓励并引导患者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时,针对患者获得的进步予以肯定。

1.2.2 评估期(第二阶段) 通过SDSS、BPRS 量表综合评估患者社会功能及病情变化。现阶段,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社会回归问题包括缺乏生活技能、人际交往难度大和社会功能减弱等。

1.2.3 目标期(第三阶段) 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师应多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联合患者具体状况制定目标,同时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康复训练方案,加强对训练项目选择的重视,明确训练周期。为保证患者按时、按量的运动,需要明确训练项目,尽量在2 个以内。

1.2.4 训练期(第四阶段) 将训练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康复人员在一旁负责指导和演示,直到患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训练方法。主动接触患者,并与之交流,了解康复训练状况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定期检测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如果未达到标准,则需要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训练内容如下:①社交技能:以患者个人喜好和兴趣为依据,组织患者感兴趣的活动,比如下棋、唱歌、书画比赛等,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②生活技能:该阶段要求患者能够自理,包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梳头洗漱、饮食、叠被子等,然后指导患者进行家务训练,包括买东西、打扫房间等。③学习技能:开展绘画、书写等课程,并留置作业,让每位患者自由训练,比如手写小常识、表述新闻消息等。④职业技能:指导患者进行手工训练,从简单开始,慢慢向困难转变,包括工艺加工、折纸、编织、钻石画等。

1.2.5 技能保持期(第五阶段) 大部分患者在该阶段已经掌握了许多基本技能,因此,康复治疗师应鼓励并支持患者挑战,尝试新的事物。在完成目标后,制定新的训练方案和目标。

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6 个月的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自尊感:采用SES 量表评估,评分10~40 分,分值与自尊感呈正相关;社会功能:采用SDSS 量表评估,总计10 个因子,包括家庭职能、职业功能、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等,每个因子的评分区间为0~2 分,分值与社会功能呈负相关;预后状况:采用BPRS 量表评估,分值与预后效果呈负相关[4]。②康复效果:采用康复疗效判定量表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卫生能力、兴趣爱好、社交能力和生活能力,各项满分10 分,分值与康复效果呈正相关[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尊感、社会功能、预后状况对比 训练前,两组SES、SDSS、BPR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SES、SDSS、BPR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尊感、社会功能、预后状况对比(,分)

表2 两组自尊感、社会功能、预后状况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训练后对比,aP<0.05

2.2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兴趣爱好、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卫生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分)

表3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随着病情发作次数的增加,导致患者病情越来越严重,该病的发生,导致患者家庭负担和经济压力增加[6]。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特别是长时间住院治疗者,与社会接触较少,再加之生活乏味、单调,进而出现孤僻退缩、社会活动主动性欠缺、对外界无兴趣[7-10]。因此,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联合非药物治疗方法,对患者社会功能进行重建,协助其及早融入社会[11]。近年,有些精神科专业工作人员建议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大部分医院采用常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该方法将所有患者集中在一起统一训练,目的性及针对性不足,康复训练效果不理想[12]。而阶段性康复训练方法,以患者实际状况为依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13]。针对相对懒惰、伴有恐惧心理的患者,开展生活技能训练,使其能够实现生活自理,然后训练患者社交功能,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在此期间,充分展现个人价值,增强其治疗自信心,协助其及早融入社会[14]。除此之外,多让患者接触外界环境,主动与其他人交流,从而改善其孤独感,引导并鼓励患者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15]。

据有关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外界对疾病的歧视而出现病耻感,再加之社会支持较差,导致心理压力增加,最终形成低自尊。自尊感指的是个体对自我赞许和珍视程度。低自尊不仅降低了患者自我价值感,同时也对自信心的培养造成影响,出现抑郁、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这些均会对患者社会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阶段性康复训练实施后,首先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同时结合心理疏导,对其病态心理进行纠正,引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自愿参加集体活动,摆脱封闭状态,使其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而促进其自尊程度的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观察组SES、SDSS、BPR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相比于常规康复训练,阶段性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者自尊感提高中具有显著效果。观察组兴趣爱好、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卫生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结合阶段性康复训练方法有助于患者积极主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提高其社交能力,同时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指导,能够帮助其生活自理,促进其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便其及早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阶段性康复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其自尊感和社会功能,而且能够加快其康复速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