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
2023-01-09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吴紫薇李菲
文/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吴紫薇 李菲
健康信息是指与公众、病患及其家庭相关的健康与医疗资讯。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全国卫生信息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全民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并促进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数据共享体系。“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公共图书馆等健康信息服务机构须响应国家战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满足公众信息服务需求。
公共图书馆在肩负推动用户对健康资讯获得的任务方面有着漫长历程,在早期关注社会变革和公众健康教育,到步入21世纪后,对用户的医学健康、预防保健、营养知识、卫生素养、保健政策咨询服务等多样化的保健信息需求量日益增长。在公共图书馆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员发现他们亟须更新健康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公众健康随着大众健康能力的增强和信息化的发展,民众对健康意识的程度日益提升,对预防性健康、治疗康复、卫生科学知识、健康信息服务等多元化的健康资讯要求更加丰富和迫切。公共图书馆是综合性的信息组织,信息资源优势与平台的资源使其有责任也有能力介入到健康知识服务体系中。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现状
(一)发展现状。国外图书馆界开展健康资讯业务的起步最早,业务比较完善,业务内容较为系统完整,保健知识素养培训、保健指导咨询服务、保健知识科普、健康信息书目编制等全方位开展。由于图书馆在健康信息服务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仍处在发展阶段,所以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对健康信息服务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分析上,还缺乏完备的系统实践模型。
通过收集资料和研究发现,国内已有一些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探索。当前图书馆中的保健资讯业务主要为普及性的健康和卫生信息,发展的方式有单一业务方式、联合业务方式、自助客服系统等。中国图书馆界在健康资讯的领域已经进行了不少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举办健康讲座、食品安全咨询讲座等,各种趣味化游戏、亲子学习小课堂等模式也逐渐兴起(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举例
(二)公众需求。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组织,以客户为核心,满足需要是本馆所有服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社会人口老龄化和现代生活节奏紧张的基础上,老年人、年轻人的保健要求也将日益增加,随着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多,有限的医疗卫生机构无法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保健资讯要求。公众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组织,其提供的保健信息服务项目能够有效补充专业医疗机构和互联网保健资讯的缺失,给市民带来更加完整、权威、高效的保健资讯服务。
互联网健康资讯尽管规模巨大、查阅便捷,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监督管理漏洞也对大众健康资讯的使用造成障碍。公众对健康信息的自主搜寻的主要目的均在于健康管理,不同的人群对健康知识应用的侧重点不同,通常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处理健康状况、防治慢性病、进行健康教育及保险管理。自从发生了新冠疫情和洪涝灾害等突发事件之后,灾后卫生修复也成为公众通过公众图书馆收集的卫生资料的一个主要方面,因而灾后卫生治疗、灾后卫生治疗措施等相关的资料也存在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相对停留在表面,虽然部分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健康信息”的相关讲座,但从根本上并没有让公众感受到公共图书馆的实际作用。伴随着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公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增加,公共图书馆在健康信息服务上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一)信息服务供给不足,忽视用户需求。现阶段中国公众图书馆的健康资讯业务规模较小,且信息较为片面、浅薄,不能进行健康信息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在提倡建设“健康中国”的今天,已不能正确、快捷地满足人们的健康资讯需要。信息使用率低下、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问题也是造成目前健康信息公共服务不健全的根源。尽管很多图书馆已把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作为服务的重要内容,但活动的形式和效益均不完善,无法从根本上满足需要。而且,公共图书馆所能开展的服务内容是泛化的,面对特殊人群,不能进行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导致用户缺少对图书馆卫生服务内容的理解,也没有对卫生数据进行分类和运用的意识。
(二)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对卫生教育的重视也由传统常见病转向了疾病防治、养生健康、心理卫生等方面的诊治,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及时做好自我保健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科普信息传播。但由于当前公共图书馆馆藏的健康信息资料主要以专业书籍和专业论文居多,存在着专业性较强、术语繁琐、晦涩难懂等特征,远超过了一般的公众理解与接受范畴,普通读者根本无法合理使用,从而造成大量的医学书籍常年无人问津,医学资料无法获得更有效地利用,无法提高相关医学类书籍的使用率。
(三)公共图书馆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下,网络与各类新闻媒体有着良好的社会性和传播优势,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各类图书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成为公众网络信息获取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我国不少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未能运用好社会媒介来推广和丰富自己的健康资讯业务,没有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公共图书馆的曝光度不强、不能有效通过互联网进行定期定频的有关健康信息的发布,导致公众无法及时了解公共图书馆针对健康信息的相关动态,进而导致公众无法有效投入到相应业务活动中。
三、提升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策略
(一)满足健康信息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为公共图书馆的建立提供了条件支持。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应从用户健康信息需求角度出发,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各年龄阶段人群的特点,针对其不同的需求,与科技公司、卫生行业相关单位协同配合,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嵌入评估、控制、管理、传递的服务过程,建立准确、智能、有效、方便的公众图书馆健康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利用智慧导航、智能借阅、智慧服务、智能咨询等方式,建立智能管理服务中心。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与智慧医学服务平台的协作,将专业性医学与健康信息资源引入图书馆服务中,从而使公共图书馆能向使用者提供最基本的智能健康资讯问答服务。
(二)重视资源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丰富、权威、准确的健康数据来源是公共图书馆健康数据服务的基石与保证。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医学专业资料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健康卫生、疾病防治、心理等满足普通群众需要的科普型资料工作,可编制科普小册子,选择大众易懂的方式,向其讲解医疗专业术语,有助于大众迅速、正确地获得所需资料。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该做好电子资源信息库的建立。除去采购CNKI综合数据库外,也可采购医药专业数据库,或通过加强馆际协作,与医科大学图书馆、医院图书馆等开展协作,以充实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科学数据信息,进一步完善馆藏数据库系统结构,补齐公共图书馆中医疗卫生信息所欠缺的问题。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图书管理员在线教学,为公众讲解如何便捷地使用图书馆网站的检索功能,提高公众的信息检索能力,更好地方便公众获取所需的健康信息。
(三)拓宽媒体新渠道,加大宣传吸引力。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查阅以及访问图书馆官方网站等可发现,许多公众人物在图书馆讲座以及推广活动中与图书馆建立起了密切联系,进行借阅健康资料、咨询健康常识、了解医疗数据库等的活动。但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形式较为单一,要想进一步拓宽健康知识服务领域,就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可与社区、养老院、福利院等单位建立固定联系人,方便日常联络客户,开展多途径宣传。另外,还应该掌握好大数据时代下网络的发展趋势,积极运用各类新兴媒介平台向读者发布健康资讯、进行健康咨询等,从而吸纳更多社会人士关注卫生信息服务活动,增强卫生信息服务活动的实效性,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素质。
(四)加强图书馆员专业培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图书管理员是否具有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能力是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评价的标准之一。目前由于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管理员缺乏医学知识,整体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目前已经有部分公共图书馆与当地医院建立了合作机制,但此形式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各地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自身特点及当地环境,更好地与当地卫生部门合作,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健康信息服务,加强馆员医学相关知识的培训,以顺应公共图书馆时代发展的需求。
四、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单位,健康信息服务已成为其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图书馆与客户之间实现健康信息互动的主要途径,也成为了其获取和分析客户需求信息的主要手段。图书馆所进行的健康信息服务不仅在于提供自身服务,更应着眼于怎样在这一活动中提高公众的卫生知识素质,从而实现更多角度的共享和合作,拓宽传播卫生信息的领域,从客户的实际需要入手并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要把握“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战略地位,突破以往一成不变的业务方法,勇于探索实践,积极充实服务内涵,提升健康信息服务的整体效率,以适应中国全体民众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出一种既适应公共图书馆基本现状,又富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新渠道,以达到资源和业务上的深度整合与效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