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01-09张瑞彬彭伟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7期
关键词:髓内高龄股骨

张瑞彬 彭伟君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骨科领域多发性创伤类型,多呈粉碎性,以局部压痛、疼痛、肿胀为表现,老年患者也常伴基础疾病[1]。保守治疗不良反应较多,手术方案的选择主要是选择帮助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改善预后的最佳方式[2]。创伤早期内固定治疗可发挥有效矫正作用,使患者卧床时间减少,直接关乎到康复预后[3]。其中PFBN 内固定术复位与稳定性良好。为明确PFBN 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4 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1 年6 月~2022 年7 月收治的64 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13 例;年龄74.0~86.0 岁,平均年龄(79.24±1.23) 岁;AO分型:A1 型12 例,A2 型18 例,A3 型2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2 例;年龄 73~87 岁,平均年龄(79.17±1.21)岁;AO 分型:A1 型14 例,A2 型15 例,A3 型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陈旧性骨折;②手术禁忌;③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PFNA 治疗。取大粗隆顶点向近端延伸纵型切口,长约5 cm,依次切开,大粗隆前中1/3 交界区域进行规则开口,导针精准置入,C 臂透视下引导,沿导针插入主钉,于股骨颈内放置导针。透视下观察,在股骨颈中下1/3 处选择长度适宜螺旋刀片打入,适当加压,锁入远端锁钉,完成尾帽的安装操作。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PFBN 治疗。顶点向近端取直切口,导针精准置入,透视下明确位置后,对近端开展扩髓,置入髓内钉,透视检查,股骨颈中央拧入长度适合压力螺钉和张力螺钉,适当加压处理,锁入远端锁钉,安装尾帽。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1 围手术期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

1.3.2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Harris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90 分为优;80~89 分为良;70~79 分为可;<70 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4]。

1.3.3 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髋内翻和肺部感染、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0.63%高于对照组的68.75%,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目前老年人髋部骨折中,根据骨折部位不同,考虑主要以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情况最多,而此类患者常合并其他相关内科疾病,在此情况下,如开展保守治疗则极易诱发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即使未发生上述并发症,恢复后的髋关节功能受限,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5,6]。目前对于此类疾病,多数学者[7-9]认为应尽早手术,而手术治疗有利于早期活动,达到降低病死率的效果。相对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可以达到早期恢复功能状态的效果。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对于疗效的提升也有显著的优势[10]。PFNA 治疗骨折具有固定牢稳、微创、手术简单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患者[11,12]。但是并不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并发症主要是以固定不稳定为主要诱发因素[13]。而PFBN 则是在基于“杠杆-平衡-重建”理论的力学特性上设计出的全新髓内钉系统,其三角稳定仿生学原理为术后早期负重提供了依据,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传统髓内钉治疗面临的退钉、旋转、切割及不稳定四大难题[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1.68±9.37)min、住院时间(10.67±2.42)d、术后负重时间(28.84±7.61)d 均短于对照组的(70.12±12.25)min、(13.26±2.86)d、(33.67±5.84)d,术中总出血量(111.16±18.64)ml 少于对照组的(162.81±13.5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0.63%高于对照组的68.75%,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BN 方案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恢复患者髋部“杠杆-支点平衡”的效果,有效提升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BN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住院及术后负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髓内高龄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形态与颈椎后路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浅谈并发症形成原因及对策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