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1-09黄华灵
黄华灵 高 凯
(1.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970;2.广州南方学院,广东 广州 510970)
国务院举行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面临的重重困难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各项决策和部署层层落实。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联合阿里云研究中心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全链路数智化转型洞察》报告中指出,数字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受疫情的影响越小,但是中小企业整体上的数字化成熟度是低于平均值的。多个环节中,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还是依赖于人为经验进行管理,后疫情的环境下,仍然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因此,许多学者对中小企业应如何脱离困境进行了研究。刘然(2020)认为,可以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全面强化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同。郭良涛(2020)认为,应该全面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壁垒,推动数字化工具创新升级。李玮等(2020)提出,应该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作用,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在以上背景下,研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十四五”规划对数字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此次规划中,“数字化”一词共出现了25次之多,数字化更是独立成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命题。2021年,国内疫情逐渐缓解,中国中小企业第一季度发展指数为87.5,已连续4个季度上升。然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马彬表示:尽管连续三个月,生产成本指数有所下降,但这个数字还是很高。第二企业的劳动力供给,需求上升但是供给有所下降,也有企业反映普通工人和技工就是招工出现了比较难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方案,就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据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对全国1480家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的末端产业链都是由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这些企业的困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复工后大型企业的经营压力。在这次疫情中,走在数字化前端的企业在危机下展现出来了极强的韧性,而那些“数字边缘化”的企业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其他同等水平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步入数字化转型的队伍中,传统的依靠成本而占据优势的营销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已经被逐渐抛下。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业务流程趋于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务的运行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同时也能为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管理依据,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在服务方面,客户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数字化转型便于更加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传统企业的发展方式主要是一次性大量购买原材料,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转成产品后再批发给零售商,让顾客在实体店购买。而数字化转型一般需要三步:原始数据的收集;建立数据模型;数据的应用分析。
首先,对于那些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企业来说,要推动这些企业的数字化建设,需要先完成初步的建设。例如,可以使用云化的轻量级生产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机器设备进行从单机生产到网络化的转变,使生产流程从分步式转化成连续式[10]。对中小企业互联网进行基础性改造,部署和实施低成本、模块化的设备和系统,推动企业“上云”,加速设备联网,完成原始数据的收集。其次,中小企业在完成数据收集之后,应继续打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全数据链,深挖数据价值,建立数据模型,着力促进设计、生产、物流、仓促等环节的整体协同性。最后,经过数据的收集,中小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分析自己的定位,使产品更具有差异性。通过推动互联网资源与工具的共享,将已有的数据进行有效化分析,围绕采购、设计等环节,将客户的定制化、个性化需求可以快速有效得反馈到生产体系中,加速企业变革步伐,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思科与IDC合作的对亚太区 14 个经济体 1340 家企业的研究中指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都面临着战略和组织;流程和治理;技术;人才和技能四个层面,这也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个重要因素。然而,除了认知不足与财力不足,缺乏数字化技能和相关人才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1.认知不足
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不足,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最新的技术手段也不甚了解,更不要提对其进行“战略和组织”。疫情是出现确实使数字化需求在短期内爆发,使许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快车道”,部分企业的高层已经认识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但是后劲不足,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随着生活恢复到正轨,许多中小企业又恢复了常态。数字化转型退潮压力很大。
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很多企业负责人对数字化只是了解了初步的概念,只停留在运用办公自动化、网络销售的初级层面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特点和优势,对为何开展与如何开展转型都知之甚少。部分管理者还会担心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从而对数字化进程加以阻挡。
对于员工的数字化培训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果员工对数字化产生抵触情绪,也会使转型难以落实。数字化转型不止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管理观念问题,除了硬件购买、软件部署以外,还涉及到企业管理、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多个维度的变化,这需要整个企业上下一心进行改革,也需要极强的行动力和团队能力,才能看到成效。
2.财力不足
融资是中小企业难以跨越的另一难题。中小企业缺少可靠的财务记录和足够的抵押品,尤其在疫情之下,更是如此。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是仍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我国33%的中型企业、38.8%的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不少企业除了增加的经营成本,还要承担空间消毒、地面消毒、员工体检、发放口罩等方面的支出,造成中小企业的收入锐减。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延迟开工,还要承担工资、房租、偿还贷款本息等现金支出,且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放慢,造成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下降,运营困难,特别是餐饮、休闲、住宿等服务业领域,更是面临着现金流断裂、资金不足的情况,有些中小企业甚至面临破产的局面。
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的报告结果中可以看出,受疫情影响,29.58%的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了50%,58.05%的企业下降20%以上。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成本高,见效周期长,虽然疫情的发生让他们看到了数字化的优势,但是迫于成本压力,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难以痛下决心,短期内只能先把资金用到日常运营或现有产品的简单技术升级上,事关长远的数字化转型的投资支出将会下降,从而拖慢转型步伐。
图 企业主要支出压力
3.技能不足
由于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还没有做好能力储备,缺乏专业技术。大型企业在数字化改造方面有更强的优势,体量更大,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产生规模效应。然而,中小企业能力较小,体量有限,尽管有些企业确实进行了数字化升级,也只是基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数字化的真正价值。
《亚太区中小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指数报告》中指出,中小企业“缺乏对运营和客户数据的洞察力,缺乏强大的IT平台来启动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内部IT部门力量薄弱,资源较少,难以开发自己的数字化平台。另外,信息安全是数据化转型的又一问题,数字化转型必需有强大的网络安全作为支撑。中小企业的安全性需求和大企业往往没有差异,但是由于自身没有强大的IT团队和足够的IT预算,中小企业泄露数据的可能性更大,例如,如果造成知识产权的泄露,对企业就是致命打击,且很难补救。因此,不少企业存在数据孤岛、数据质量低或不准确的情况,甚至有些企业仍然停留在纸质文档的阶段,难以体现数字化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4.人才不足
目前,数字化人才短缺是中小企业转型难的又一因素。在中国大陆,有24%的中小企业将人才缺乏的问题列为数字化转型的最大的障碍,远高于亚太区整体的17%的占比。
新冠疫情使整体人口流动大幅减少,造成企业数字化人才在数量上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在质量方面也存在巨大缺口。中小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不足,使得大量的数字化人才在选择工作时,更偏向于去稳定且待遇较好的大型企业就业,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的明显劣势。同时,招入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人才是否能与企业转型的方向一致、相互匹配,也是需要观察的。除了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员,某些建筑、塑料制品的行业中,也缺乏专业人士解读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而不能减少转型风险。
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1.构建数字化经济体系,提高数字化转型意识
第一,构建数字经济体系,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势在必行。这是需要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努力的变革。首先,数字化赋能是第一要务,即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利用数字化知识与技术进行管理模式的革新,这种革新既包括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实施,也包括业务模式等方面的改造与探索。例如在此次疫情中,政府利用数字化技术,科学、有力地防控疫情,社会大众利用数字化平台实时了解疫情状况,行业利用互联网盈利模式改变销售方式,帮助各地实体企业渡过难关。这次疫情加速了数字化的渗透,突破了原本的行业壁垒,生成了新的竞争模式。当中小企业深刻意识到这一点,自然会建立起新的认知,尽快接受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其次,在整个数字化体系中,每一要素的协调都是重要的,这是一种集体化的行为和状态,只有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相互协作,共同发展,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意识。
第二,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主的数字化宣传、培训和引导,包括提供优惠政策、奖励补贴、表彰等激励机制,提高转型意识。通过数字知识的速成课程,提高管理者的基本数字化素养,提高其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意识,做到双管齐下,使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真正认识数字化带来的便捷与红利。最初,可以建立“管理专业化和成本精细化”的初步构想,利用数据集合把控成本,从根本上与利润挂钩,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和接受度。
同时,政府可以抓住各个行业转型成功的中小企业,树立数字化转型标杆,让其他中小企业看到成功的例子和希望。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和自身的条件限制,很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缺乏信心和动力。政府可以建立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工程,树立转型标杆。这些企业的选取最好是行业的核心企业,也应该考虑在中小企业中的借鉴意义,有一定的共通性。以转型率落后于其他行业的施工业为例,可以推举典型企业,通过宣传和培训,让其他企业认识到“智慧工地”、“成本管控”等数字化系统运用的重要性,看到当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出现问题时,系统及时报警的优势,降低信息失真、信息孤岛的问题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和收益水平。
2.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财务困境
从开源的角度上说,应拓宽融资渠道,提倡企业资金来源多样化。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难以判断中小企业的真实营运状况,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和成本。因此,中小企业除了传统的融资方式,还可以推动数字惠普金融模式,运用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抵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方式的使用,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融资难的困境。疫情期间,国家为了支持中小企业渡过困境,通过互联网技术,借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一系列的相关技术,在金融领域进行了信息共享,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以低成本、低门槛的姿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了大数据的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构建起基于数据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数据的可信度,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相关成本,提高向中小企业融资的机会。
其次,探索新型担保模式,利用云平台信息进行产融对接,构建企业与金融机构、数据公司的广泛合作,积极吸引多种来源的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兴趣,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方式。基于平台对企业资信的了解,可以推荐希望投资的个人和机构与其进行线上交流,进一步降低信用风险,减少了交易成本,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小额投资。并且,通过线上融资方式,还可以解决企业融资渠道的地域不平衡问题。
再次,可以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基金,强化资金保障,在经济上扶持,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做到政企紧密联系,全方位支持。例如,欧洲委员会利用欧洲地区发展基金,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数字化技能,提高其转型几率。同时简化、缩短中小企业申报与审批流程,加强对中小企业专项基金的绩效追踪与评价,确保资金和资源有着正确的投入和高效的使用。
从节流的角度上说,政府应该采用宽松的财政政策,推进企业降本减负的相关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达到减轻中小企业运营压力的目的。由于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各有不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可以根据行业进行“定制”。例如,对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可以在短期内减免税费,或者延长税费期限。对受新冠疫情影响弱的行业可以适当降低本年的税率和费率。对中小企业的各类设备检验费、占道费等价格适当下调等。
3.普惠数字化技术,建立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
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具有很强的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特征。通用目的技术是产业革命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多种应用场景和广泛的发展空间,可以促进生产、流动、组织方式等方面的优化。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技术分别是通讯技术(以5G为代表)、网络连接技术(以物联网为代表)、计算技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以及大数据储存和处理技术。这些数字技术都属于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都具有普惠性特征。所谓普惠性体征是指不但需要这种数字化的获取门槛低,还需要其技术易于操作,便于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应减少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而无法享受数字红利,造成“数字鸿沟”。这一点,可以通过培养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方法解决,这部分“供应商”可以针对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场景,研发有针对性的方案,达到普惠性的目的。
同时,从供给端的角度而言, 不断升级数字基础建设、提高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帮助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关键措施。例如,加速推动5G网络建设和商用部署,促进“5G+”垂直行业融合应用;优化“云计算”、“数据中心”等资源布局,为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更稳定、更便宜、更优质的网络、计算、分析等数字化工具,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壁垒。
另外,数字化工具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新冠疫情的冲击使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形势出现新的变化,需要在加大内循环的同时,推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使中小企业能更好得应对外部的冲击。政府可以先阶段性减免税收,对科创型企业的研发加大支持,减缓中小企业生存压力,鼓励企业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在后疫情时代,可以使服务创新,把单一线下营销模式,发展成线上线下双向协同数字化创新模式;也可以加速产品创新,改善产品性能,通过大数据更贴合消费者需求;还可以支持平台创新,巩固疫情催化的各类数字化模式和新业态的升级,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技术方面,数字化转型需要强大的网络安全做后盾,IT安全问题也是中小企业的顾虑之一。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不仅需要得到政府层面的支持,提高企业层面的意识,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比如,政府可以就信息安全问题,出台规范性文件和监管方法,从根本上让执行者有法可依,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实时性与安全性。同时,统一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定期对员工进行IT安全培训。企业还可以聘请数字化能力出众的科技公司参与其中,形成内外合力,从技术上保证数字化背景下的安全问题,减轻技术负担。
4.避免单打独斗,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
为了弥补中小企业的能力和资源不足的问题,应该避免单打独斗,考虑合作伙伴、建立平台;发挥协会精神、加强校企联合;支持中小企业网络化协作,发展产业间合作;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在考虑合作伙伴方面,不仅应该包括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还可以包括用户、公有云提供商,以及大量的数字化转型开放者。同时,在选择新的合作伙伴时,中小企业也应该优选选择创造能力强,云实力高的伙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企业之间的友好协作,可以提供工作效率,彼此之间共享平台,从生产到销售都进行线上监控,对运输路线可以进行实时追踪,确保产品安全高效得到达客户手中。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发挥行业协会的信息优势和中介作用,有效连接企业与学校,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当前,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有着迫切需求,但是人才匮乏。而高校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创新成果等待落地,两者结合才能共同实现“双赢”局面。校企可以建立大量“落在实处”的实习基地,在产学研的联合中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需求。在实习基地“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下,让学生感受和解决企业转型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字化认知和数字化综合素养,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根本上解决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缺口问题。
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协作也非常重要,建立基于数字化平台的虚拟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的网络化协作,以弥补单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实行技术、产能与订单共享,充分发挥产业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16]同时也可以建立数字化转型线上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专家共享模式,解决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需求各异的不同问题,找到共通点,让更多企业受益。例如,2018年,腾讯推出的“数字化助手”,通过公众号、企业微信、小程序、云大智(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工具,帮助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五、结论
在现今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未来,中小企业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第三平台的赋能下,会走得更远。企业经过数字化更深度的发展,会在高性能终端设备的协同下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阶段。
新冠疫情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困境也带来了机遇,不论是在产品方面、管理方面还是销售环节方面,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虽然,中小企业的转型仍然面临着认知不足、财力不足、技能不足、人才不足的问题,但是中小企业可以在国家、社会、协会等方面的帮助下,构建数字化经济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培养更多的数字化人才,从而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即使未来面临其他危机,也有“一战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