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途径探索
2023-01-20林熠
林 熠
(南平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福建 南平 354200)
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方法和发展方向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是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国有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意义,所以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也必须履行服务和监督职责,使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步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完善国有企业的各方面工作,以保证国有企业的高效发展。
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概述
1.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指通过独立监督和评估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以提升企业经营发展水平的工作。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放在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与完整性上,包括对方针、计划、流程、规章制度的执行状况,以保证企业资本的安全性、对社会资源的合理节约与合理使用,以及企业目标的达成等。不过,根据当前我国各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而言,可以发现,内部审计还没有在企业中发挥出相关的技术进步和内部管理功效,无法适应现代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质量管理的目标要求。
2.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定义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建立、督促和管理企业内部审计策划、建立和执行的规章制度和报告,其目的是保证企业内部审计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照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确定适当的质量控制目标,并明确了内部审计政策,严格规范企业内审计人员的活动。每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一个独特的发展目标,针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必须找出在企业正常运营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风险,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协助企业完成内部审计目标。为此,企业有必要明确内部审计目标,以暴露企业正常运营活动的经营风险及其企业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务。内部审计还必须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提供适当的依据。所以,企业必须注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审计计划不完善
审计计划是在一系列内部审计工作开始前制定的计划,以便对今后的工作有指导,使后续的管理工作能够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下开展,其主要目的是希望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开展管理工作。因此,审计计划也是企业管理中必须执行的核心过程,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计划,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降低工作风险。但是,从目前国有企业的发展来看,在编制员工审计规划时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规划中规定的发展方针和发展目标不明确,资源配置模式不合理,经营管理模式不科学,不能满足企业的各种发展需要等。除此之外,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即使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内部审计计划,也会因为设计人员的工作态度而造成计划的实施力度不大,甚至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的情况。
2.审计力度不强
审计力度指的是相应的政府以及审计机构所开展的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其对于审计质量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前,在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内部开展审计工作。但是,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国有企业在开展实际的审计工作中,相应的审计机构其实施力度不强,致使其审计质量存在不足。在部分审计机构的工作实践中,存在着走形式的状况,并未增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没有开展有效的考察、调研等。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整体分析,其专业素养相对较低,也没有充足的在此方面的工作经验。此外,国有企业本身对于审计未抱有过多的期望,致使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并且,审计结果只能作为一种提供参考的依据,和其他的应用性文件差异较大。当前,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审计力度不强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两方面因素:一是相应政府部门对于审计机构的实际执法力度不强;二是审计机构的相关管理人员其正确的审计意识存在不足,致使此项工作无法顺利、高效的落实,影响最终的审计成效。
3.监督能力不足
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之中,监督力度与审计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审计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提升监督能力,能够充分增强企业的审计质量。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来讲,只有全方面达成有效监督,才能够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当前,在国有企业的审计方面,存在着内、外监督相对不足的问题。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发展情况存在混乱性,难以实现在信息方面的共享,各个部门间存在的竞争、差异等因素也导致内部监督无法获得完善。此外,一些国有企业的相应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审计质量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将公众对于企业发展所形成的外部监督忽视。因此,导致企业审计质量相对较低。出现此现象,不仅仅是国有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在管理能力、审计意识方面的不足,也与社会公众缺乏对于企业实施监督的意识缺失相关。
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与其工作质量有着很大的关联,企业只有在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独立性的前提下,才可以对国有企业经营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估。不过,由于现在不少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组织设定不合理,从而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容易受领导人员的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了领导人员的工具,由此使得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结果越来越没有客观价值。在当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由金融机构直接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甚至还把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监督整合了起来,另外部分国有企业也直接使用财务机构员工担任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甚至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组织。由于上述情况都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报告的独立性形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国有企业很难保证其内部审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与有效性。
5.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质量既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对整个国有企业发展前景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所以对于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的要求必须做到格外严格,因为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不光是要做好本职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把国有企业的整个经营发展形势融入到本职工作当中,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才能,要有良好的专业水平,要有善于观察的眼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地分析实际情况,并加以解决。目前由于人事部的人员招聘制度相对松散,再加上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过多,对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并不能落实,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相对肤浅,又或者业务能力不高,在实际工作中也无法作出综合分析,甚至长期的从事同一项工作,导致员工在看到问题时或者分析问题的角度都会受到限制,也无法合理有效地对突发状况进行管理,或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6.内部审计整改及结果运用不够充分
国有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来发现问题并出具审计报告,到此虽然已经完成了约工作量的80%,但是对于实现其价值而言可能仅仅才占到了20%,而强化对于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才可能使剩余80%的价值得以实现。可以说,如果国有企业想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来创造价值,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结果运用这一重要环节。目前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意识不足。部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内部审计部门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以后,直接将内部审计报告向上提交了事,内部审计整改监督不够到位,整改措施或内部审计意见建议未能触及管理根源,导致一些审计出来的问题在后续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屡审屡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部分国有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意识不足,同一个类型问题仍然在不同时点或不同工作中屡次被发现,对审计资源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其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方法单一。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水平和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效果,然而部分国有企业虽然也运用了内部审计结果,但是往往是形式化或照搬照抄,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一旦内部审计对象发生改变,那么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就会失去效果。再次,内部审计结果未能得到有效共享。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及时与被审计对象交流沟通,使得彼此之间的沟通协作存在不够到位的情况,进而使得内部审计结果存在共享途径不够畅通,运用时机滞后的问题,最终对内部审计结果指导、参考作用的发挥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大人才建设力度
国有企业内部可以引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对职工审计业务素质的培养水平,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奖励措施,并建立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为更好地满足国家的经济发展,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内部人员的培养,积极建设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团队,以提升国有企业整体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除精通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之外,还应加强对各方面的专业培训,从而使员工能够适应能力极强的审计师团队。首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募人员时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员工们必须清晰地了解国有企业的人才分配,并知道国有企业究竟缺乏哪一类人员,在开展招聘工作时会优先选择这批人员,除学术才能极高以外,关于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们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其他方面的专业技能,甚至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考虑进来。接下来还是要做好人员培训,除了一些定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外,还可以开展一种轮岗的技术培训方案,让员工可以从不同的领域中学会不同的技术,从而锻炼员工的综合实力,使员工不再局限在一个专业领域,从而开阔员工的思路。当今社会发展得十分快速,而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也需要不断地改变,因此审计人员也一定要具有随时可以改变自己技能的能力,以应对市场经济需要。
2.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规范性
要保证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做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工作。为了规范基础工作,国有企业必须对内部审计基础工作提出严格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国有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国有企业应该有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不断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突出内部审计的职能,更加规范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在申请过程中发现,内部审计职能的后续落实难以保证,必须有具体的规章制度约束,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定期确保其能够真正地在实践中正常运转。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编制合理的内部审计计划、制定审计工作底稿、制定审计决算报告等,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严格提出工作规范要求,并对不合格人员进行惩罚,从而使国有企业职工们端正了自己的工作态度,而不是以应付的心理状态去完成工作,进而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整个发展。同时除了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制度,还必须对国有企业以往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监督,并对一些不合格的管理制度及时进行了调整,这样使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才能够对国有企业整个业务发展形成积极影响。同时,为推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标准化建设,要根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状况和内部审计的基本特点,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定期审计活动,以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此外,为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规范和约束条件符合当前发展态势,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也有了相应约束条件,并建立社会责任审计机制,以防止重复推诿和浪费,从而提升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服务质量。
3.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当今社会逐渐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也获得了更广阔的运用。所以,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人员不但要熟悉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对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网络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全面的认识,还必须不断引入一些国际领先的计算机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特性是实现工作独立性的主要前提,内部审计组织的工作独立性越高,代表性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就越高,如果内部审计组织没有工作独立性,其内部审计范围也就遭到了很大的局限,审计建议也常常难以接受,并由此造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品质较差。所以,国有企业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分配。首先,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职权方面,给内部审计机构以所需的审计权限,才能改善国企状况,并最终使内部审计的部门更加独立而有法律地位。其次,按照目前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内部审计部门采取了不一样的管理方法,在内部审计机构直接由总经理负责人的同时,将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合起来形成监督委员会。再次,应保证员工的独立性,使其不因上级压力而遵循既定的法律程序,实施内部审计操作,最终影响内部审计结果。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办法进行了不时的调整,以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也确保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质量管理动态控制时,应明确将内部审计质量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严格对审计报告策划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在质量管理中贯彻合理的工作思路,确保管理的可行性,从而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管理,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4.夯实审计质量管理基础
审计项目建立和计划编制,是国有企业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环节。针对性较强、切实可行的审计项目和审计规划,是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有效实施和审计职责合理落实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持续完善国有企业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就必须在实践中做好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工作是国有企业促进审计项目高质量进展的一个关键措施,要指导有关工作单位提高认识,积极寻找和站稳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工作的落脚点,重视做好审计项目质量的基础工作,并推动有关工作单位以推动国有企业开展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工作为契机,对标发现国有企业各种审计工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短板和问题,提升国有企业审计质量水平。在审计立项工作上,国有企业要正确定位。围绕国有企业中心任务和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制定了年度审计项目规划,使得审计工程项目始终贴合中国国企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发挥重要作用。
5.加强内部审计全过程管理
国有企业要形成审计前引导、审计中监督、审计后监督管理的工作思路,逐步扩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活动,以适应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确保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能够适应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同时,国有企业也要注意加强检查,建立闭环管理体系。因此,以具体审计项目为例,审计人员必须制定审计计划,改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审计人员除对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外,还应注意经济责任的划分和审计业务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此外,还应在审计后做好第二次审计,并组织定期审计。在审计终结时,国有企业还应该注意完善自身评价制度,由审计组出发对结合实际的案件开展自身评价,对审计活动的缺点进行深刻反省,并对自己工作的效果进行重新评价。除此之外,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考核和评价方法进行内部评价,以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改革。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利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单位和审计机关的工作意见,以及国有企业外部监督机构的意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进行百分制的评价,整理所有数据,然后给出评价权重,以确定国有企业最终结果的绩效得分,但必须注意的是,国有企业还需要关注审计结果如何帮助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此外,国有企业应注意引入外部监督制度。这一方面,国有企业应牵头,建立审计评估机构,引入外部监督机构,规范内部审计。
6.充分运用内部审计整改及结果
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在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是不仅重要环节,还是最终目的,体现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审计效果。为避免部分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出现“审多用少”或“只审不用”的情况,将内部审计结果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提高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意识。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氛围,引导和带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企业其他各个部门提高对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部门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从内部审计整体工作的角度对审计结果加以汇总和归纳分析,将一些倾向性、普遍性及典型性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找到,使内部审计结果从操作层面能够上升至管理控制层面,促进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宏观效应的实现。
其次,创新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方法创新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得以发展的动力源泉,唯有不断创新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方法,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内部审计部门可通过对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来查找不足、综合分析、判断评价、高效实施,通过对内部审计结果传统运用方法的不断叠加、积累及改进,对内部审计结果的再运用进行多角度的挖掘,创新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方法。通过建章立制、宏观管理决策、审计信息服务、管理建议书、风险警示单等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方式,来内部审计结果实现多维度运用,提升内部审计结果的指导性和时效性。
再次,有效共享内部审计结果。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离不开其他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应加强与被审计对象的交流沟通,可要求被审计对象对问题成因进行研究和剖析,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为避免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可实行问题清单制,主要是将内部审计出来的问题加以分类管理,划分为一般、重要、重大三个级别,重点关注重要、重大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关注一般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做到既突出了重点,又实现了全面整改落实,为有效共享内部审计结果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在中国当今的综合国力昌盛、社会要求多样化、市场实力日趋强大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发展形态也开始逐步地由向外部发展延伸转变为对内发展,而内部审计结果直接反映着国有企业运营情况,是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不过也因为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时期比较短,相对理论知识和经验并不丰富,导致国有企业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仍面临着不少问题,所以,如果想要使国有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就一定要对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做好管理工作。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负责人,必须针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态势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时调整管理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对内审计的质量管理,以提高国有企业对内审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还要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改善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