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探究需求的“亲亲宝贝坊”的创建与实施
——以小班幼儿饲养小动物为例

2023-01-09浙江杭州市钱塘区观澜幼儿园310000诸葛霞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0期
关键词:亲亲宝贝蜗牛

浙江杭州市钱塘区观澜幼儿园(310000)诸葛霞

一、问题提出

“自然角”是班级探索自然的小窗口,这里有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各种的小动物。幼儿可以参与饲养动物,可以探究植物的生长秘密。但是,如何让物品能摆放整齐、美观,让动植物能长久生存、生长,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也成了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现状

现象一

小班幼儿最喜欢进入自然角,对动植物都非常好奇,以至于他们会偷偷地把石头扔进水里,把泥巴挖得到处都是,小动物被吓得四处逃散。为此,教师急得大叫:“不要抓小动物,不要扔石头。”甚至有教师通过限制幼儿的游戏时间以及行为来保护动植物。

现象二

在饲养区,幼儿只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喂养等照顾小动物的活动。对动植物的观察探究也只是教师问,幼儿才随意回答。基本上,幼儿的观察探究处于被动且无序的状态,久而久之,自然角也变得无人问津了。

(二)分析

1.幼儿探究需求被束缚

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决定了幼儿喜欢动手,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产生满足感。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幼儿充分的动手探究机会,对幼儿来说不仅是探究行为受束缚,更是探究需求受到影响。

2.探究内容不能满足幼儿需求

小鱼和乌龟让小班幼儿很好奇,他们会去触摸它们,动手抓它们。但是时间一长,幼儿的探究需求有了变化,只是触摸并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他们又开始寻找其他探究方式。

3.探究不充分,幼儿缺乏深入探究的方法

如果只是单一、重复或者无序的探究,幼儿的经验就得不到积淀,最终会导致幼儿的探究无意义,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

因此,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可以探究的事物,还要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使其了解探究对象的特点,积累探究的经验。

二、问题的解决——创建“亲亲宝贝坊”

为了满足幼儿亲近小动物、探究小动物的需求,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自然角的条件创建了“亲亲宝贝坊”。

“亲亲宝贝坊”依托于班级自然角,是在自然角最方便幼儿观察的位置,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需求,为幼儿提供的饲养小动物的场所。在这里,幼儿可以随时来喂养小动物或者与小动物互动,也可以探索、交流自己的发现。

(一)框架设计

1.师幼共同收集幼儿感兴趣的动物,再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分批饲养。

2.师幼共同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环境、材料去创设饲养、交流、探究的环境。

3.建构多种帮助幼儿探索的互动模式,明确在探索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二)实施过程

1.环境创设

创设“活”的环境,即选择方便幼儿通行、适合动物生长、方便展示的空间进行改造;投放幼儿喜欢并能接触的小动物,以及能满足幼儿持续亲近、探究需求的工具或材料。

2.活动时间

表1 “亲亲宝贝坊”活动时间安排

3.活动策略

“亲亲宝贝坊”作为自然角的延伸区域,既要满足幼儿想要探究动物的需求,也要通过环境的创设、游戏的组织来丰富幼儿的探究经验,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

(1)两个行动:激发有爱的探究需求

案例:从插牌到主动洗手

针对前期自然角出现的伤害小动物的行为,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原因,并根据幼儿的集体约定请家长一起制作“亲亲宝贝牌”。在进入“亲亲宝贝坊”之前,幼儿需要先将自己的照片插入“亲亲宝贝牌”,然后才可以开始游戏。

有一次,牛牛拿了玩具扔到蜗牛房里。颖颖:“老师,他把玩具扔进去了。”牛牛愣了一下说:“我想给蜗牛玩玩具。”“什么样的玩具是适合蜗牛玩又安全的呢?”孩子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后来,孩子们了解到蜗牛的习性,便选择了可以攀爬的树枝或者不易腐烂的长条玩具给蜗牛玩,而且还注意保持这些物品的清洁。接下来,教师发现有些幼儿在去摸小动物前都会先洗手。

分析解读:案例中的第一个举动是插“亲亲宝贝牌”。这是活动初期教师根据与幼儿的约定,为了保护区域中的小动物而设置的,佩戴牌子就代表着小朋友们愿意保护小动物。从幼儿后期的表现可以说明“亲亲宝贝牌”能满足幼儿随意进出的需要。第二个举动,就是洗手,由幼儿原有的经验入手,让幼儿知道动物也是害怕病菌的,而且我们也需要关注动物的喜好,减少对动物的伤害。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泛灵性以及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经验迁移,既满足了幼儿与动物互动的需要,也激发了幼儿保护动物的欲望。

(2)三个阶段:丰富探究内容,提升探究需求的层次

“亲亲宝贝坊”饲养的动物根据幼儿讨论以及投票结果产生,通过三个阶段的活动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以蜗牛饲养为例。

表2 “亲亲宝贝坊”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

分析解读:幼儿的探究需求从活动初期简单的观察、触摸就能满足,到了活动后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思考菜地的蜗牛和饲养的蜗牛有什么不一样。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说明幼儿对于动物的探究需求已经从不足需求向增长需求过渡,也说明幼儿的探究需求得到了满足,且开始产生更高级别的需求。同时探究经验的积累,也让幼儿的探究内容更丰富,更积极地进行探究。

(3)多感官互动:拓展多种探究方法

满足了幼儿的探究需求,接下来怎么让小班幼儿习得探究的方法,让他们的下一次探究更有趣呢?

案例:“亲亲宝贝坊”的感官互动

一天,肖肖看到益智区有个蜗牛拼图。拼完发现,蜗牛眼睛大大的很可爱!菲菲笑着叫出来:“可是,蜗牛没有眼睛!”“是没有眼睛吗?你们要不仔细看一看?”教师借机引导。于是,一场寻找蜗牛眼睛的活动就开始了。大家都发现拿着手在蜗牛头上一晃,蜗牛触角就会缩回去。难道触角是眼睛吗?在进行离园活动总结时,教师请小朋友与爸爸妈妈一起探讨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

接着,教师将幼儿的发现用图形符号进行整理归纳,做成可互动的展板。比如,用笑脸、哭脸代表幼儿的不同发现;将表示动物特征的相应图片放在一起,让幼儿自主观察选择,和小伙伴说一说;制作幼儿选票牌,对不同的发现可投票选择。

分析解读:教师抓住幼儿爱动手的特点进行探究游戏的植入,让幼儿在游戏中先动一动、玩一玩,再想一想、说一说。这既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感官互动,也满足了幼儿多动手的需要。最后,在有趣的体验中,幼儿了解到不同动物的特征,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不同的探索方法。

三、成效

(一)幼儿有了探究的满足感

通过前期“亲亲宝贝坊”的创建与实施发现,幼儿再次看到不同的动物时,不再是直接上手抓,而是先看一看、问一问;他们会提醒同伴动作轻一点、声音轻一点,也会在活动前后主动洗手,动作也变得温柔了。

(二)幼儿有了积极向上的探索需求

幼儿在“亲亲宝贝坊”的活动中,对小动物的身体构造、行为活动总是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如看到小动物时总是很放松、愉悦;对与动物有关的活动积极主动参加,能用观察、猜测、试验、讨论、比较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对观察后的发现,会积极与老师、同伴进行语言交流,部分幼儿还会用图形符号来表达;幼儿在观察时专注的时间延长,有意探索的行为增强,探索需求更科学合理。

(三)增进了幼儿对探究动物的了解

幼儿知道了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饲养注意事项,也知道了同一类动物的不同生活状态。比如,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可以找到蜗牛,野生鲫鱼与小金鱼的不同习性;知道不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保护动物的欲望。

猜你喜欢

亲亲宝贝蜗牛
握手亲亲
亲亲你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神奇”宝贝
快乐宝贝秀
快乐宝贝秀
《宝贝》等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