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的探讨
2023-01-09罗淑萍
罗淑萍
(白银市平川区宝积中学 甘肃 白银 730913)
前言
作业不仅仅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首先要让老师充分的了解知道作业的概念,作业的意义,作业不是为了给学生增加一定的课后任务,也不是非要让学生牺牲课后玩的时间去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厌恶作业。因而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充分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并且作业的内容也需要有所改进,一些作业过于简单并且繁多,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负担,并不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所以针对以往作业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进,让作业不再是任务,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学习化学知识,通过作业让学生能够发现学习化学的快乐,这才是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1.作业设计
1.1 价值
课堂的时间本来就是有限的,所以老师讲的内容也是局限性的,这就会导致有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与吸收课堂上的知识。进而作业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理解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上的内容,这就是作业的价值。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把作业理所当然的认为成了教学成果检测的方式,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了解自己教学的成果是否达标,这样一来就违背了作业的价值,不仅不能够发挥出作业的作用,还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案例:比如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本中第一章的第二小节就是化学实验室之旅,这一节的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化学实验中所采用的一些仪器,例如集气瓶,烧杯,滴瓶,玻璃棒,漏斗,胶头滴管等等一系列的化学仪器都是需要学生能够实际的去观察认识。而如果老师在讲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多讲一些内容而跳过去实验室的环节,那么就已经错了,在学生入门的时候就没有进行正确的引领,那么势必会对学生后续学习化学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老师再想通过作业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仪器的记忆也是徒劳,作业是无法取代实际体验。
所以学习化学的时候一些实验类的课题需要借助实验室进行教学,这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实验的教学会发现,学生对化学是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因而作业的价值需要老师正确对待,只有老师及时的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以及作业的价值,才能更好的让作业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从作业中学习到课堂上没有得到知识,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而非需要老师一步一步引领着学习,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化学水平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1.2 分层
在设计化学作业的时候可以对作业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成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老师可以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中加入一些课堂作业,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而课后作业就可以针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探究化学中的奥秘。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可能忽略了分层,导致作业量过大,给学生的课后学习增加了不少负担,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化学的压力有所增加。所以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一些过于简单或者容易理解掌握的作业可以用于课堂中作为课堂作业,在课堂中抽取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完成,完成后老师可以根据提问的方式检验完成的情况,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化学知识。另一些有一定的难度以及需要进行一番思考的作业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水平。
案例:比如在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的化学课本中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这一章,第2.4节中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中会出现元素概念的介绍以及一些元素的名称,“同一种原子的核里都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在化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也就是元素的概念,然后紧接着课本上就会讲述元素的名称与元素符号,这个时候就可以针对元素的符号以及元素的名称可以加入有关的课堂作业,帮助学生记忆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就是在学习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把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记混了,导致后面的化学学习也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元素名称与符号,当然这并不代表学生一定可以在课上就能记住,还是需要课后的巩固。因此这节课后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记忆情况,布置一部分手写作业布置一部分记忆作业,让学生也能够利用起课后的时间去记忆相关的元素知识点,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
1.3 内容
作业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全部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固然需要巩固,但是对于一些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来说,巩固课堂内容的作业有些重复,因而可以对作业的内容进行一些丰富。比如可以在作业末尾增加一些实验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验体会到化学中的乐趣,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化学知识。但是在布置实验作业内容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考虑到实验的可行性,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考虑到实验的危险性。要选择一些实验可行性相对比较高的实验。
案例:比如在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本中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中第3.3节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布置一项实验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实验并观察,例如让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是否需要与空气(氧气)接触?可以让学生回家拿一根短一点的蜡烛,并找一个玻璃杯子,然后将蜡烛点燃后将玻璃杯子盖住蜡烛,观察蜡烛被玻璃杯子,盖住之后是否还能正常燃烧。
在作业内容中增加实验作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动手实验操作,更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在课堂中大部分的实验由于时间的原因,都是由老师展示完成,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实际操作,所以通过实验作业能够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化学实验。同时在布置实验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学生一些安全事项,让学生在实验发生意外情况的时候能够理性面对。
1.4 难易程度
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都不同,所以在设计化学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一点,作业的难易程度要均匀。作业不能一味的偏难,这样会使一些化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受到打击,会极大的程度上降低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样作业也不能太简单,这样会使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因为没有挑战性而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要将难易程度均匀分布,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在作业中巩固基础补充知识,让学习较强的学生能够体会到探究化学的快乐。
案例:比如在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本中第四章生命之源——水中第4.4节化学方程式这课内容的学习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对于方程式中一些符号的意义记得不太全,这时候作业的开头内容就可以是写出方程式符号代表的意义,这样一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是加强巩固了方程式符号的意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是“热身”。作业依次叠加难度,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能够循循渐进,这样即使题目不会但是不至于让基础薄弱的学生直接丧失回答的机会,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依次叠加的难度让他们会越来越期待后面的题目,会更大的程度上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此在设计化学作业的时候,将作业的难易程度均匀划分有利于提高作业的完成率,并且作业的价值也能够发挥最大化。
2.存在的不足
2.1 缺少主体意识
不论是作业设计还是实施,都不能忽略了学生是主体。以往设计中老师总忽略了学生,总以老师为主体,作业都是以老师认为的重点开展的,只要是重点学生就要多做练习,多记忆。但是学生才是主体,所以在进行要作业设计后,需要进行一番调查,可以选择问卷调查,让学生对作业设计进行评价,老师才能从学生的评价中发现作业存在的问题,要多实际的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多以学生为主。作业的布置与实施也是如此,不要以老师为主体的角度去布置作业,要通过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去布置作业,让作业能够实际的发挥出作业的价值,并非不是成为学生的任务。同样作业的难易程度也需要根据学生而进行调整,要根据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均匀分布。
2.2 缺少创新
由于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捷,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也需要多创新,多引入新元素,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作业的设计也需要融合生活,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反复的使用同一种类型的作业,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多融入一些创新,同时作业的形式也需要有所创新,传统的作业形式已经无法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激发学生去探索的兴趣,所以不断的创新才能让作业的作用加大。
2.3 缺少互动
虽然学生完成作业后统一都是由老师批改,但是家长对学生的作业一无所知,不知道学生的完成情况,也不知道学生的正确率,这都让学生与家长缺少一定的互动。所以作业不仅仅需要老师批改,更需要家长批改。然而有的家长就会说,可能会看不懂无法批改,但是学生的字迹是否工整,是否有空缺这基本的查缺补漏是能够完成的吧。在以往的作业批改中,只要老师注意到学生的错题,让学生及时纠正,但就这一遍学生并不一定能够意识到,就需要家长多与学生的作业进行互动,这样才能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主动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批改后的作业并不是就可以放起来就再也不用打开看了,有错误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可以通过收集错题的办法,让学生对错题进行巩固,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多看一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效率。
3.实施
3.1 正确作业观
作业设计是一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业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首先就需要有正确的作业观,有的学生认为作业就是多余的任务,就是加重他的学习负担的罪魁祸首,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作业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感受,布置大量的作业,认为只有大量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这种错误的想法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作业观,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做作业是最痛苦的事情。所以树立正确良好的作业观,有利于将作业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并且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树立正确良好的作业观,不要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也不要布置大量的作业,适量的作业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要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作业观,不要让家长再给学生增加作业负担,促进学习是需要方法的,一味的让学生做作业并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2 层层递进
作业的布置与作业量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率,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虽然每个学生之间有所差异,但是老师也要层层递进,而不是同一化。就如同作业的布置,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自然要低一些,因而过多的作业量会给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会影响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将作业分化成必完成和选择性完成,必完成的作业是针对全部学生的,必完成作业的难度也是适中的,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够自主的完成作业。而选择性完成的作业则是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完成必完成作业的效率要高于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效率,所以通常花费少许时间就可以轻松完成,这时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目标。所以为了能够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汲取更多的化学知识,选择性作业能够提供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进行延伸,从而强化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是作业量需要针对性递进,作业的难易程度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分化。并且老师还可以在实施这类作业一段时间了,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问卷调查或者访谈,让学生对这类作业作出评价,也能够及时的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进,这样一来能够更加突出作业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3 多样化
在以往的作业中基本都是以书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的,因而学生对书面作业的形式大多都习以为常了。而要想将作业实施到位,就需要对作业的形式也要有所改换,比如可以增加小组形式作业,将学生进行分组,三人或五人组成一个小组,布置一项小组作业,需要组员课后一起完成,并在第二天课堂上验收小组作业的成果。小组成员可以将基础薄弱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混合搭配,更有利于促进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还可以将作业形式变换为动手实验,化学中有太多的实验了,且一些实验较为重要,在考试中成为重点内容,所以动手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同时还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实验的步骤。
案例:比如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本中第五章燃料中5.2节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和5.3节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中有多个实验,比如实验一碳燃烧生成什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探究一下碳完全燃烧后跟不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产物各是什么?从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碳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碳不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是一氧化碳,并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实验二给那个小组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然后让小组中的一个成员用较长的玻璃管对试管进行吹气,往石灰水中吹了一会气后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这可以让另一个组员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后,就可以得出实验结论:碳的性质,一是碳的密度明显大于空气,而且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二碳可溶于水,跟水反应后生成碳酸,碳酸又不稳定,比较容易发生分解,受热的时候会有气体逸出。
类似这种的实验都可以作为作业布置给小组,让小组成员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并且有的实验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不仅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起来,同时更容易让学生通过生活发现化学。让学生知道其实化学知识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化学也并没有那么难懂,只要动手实验,就会发现其实化学比我们想象的简单很多。
结束语
作业不是任务,不是完成就可以了,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提升,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因而作业的设计与实施需要着重注意,及时的将策略进行优化改进,能够有效的提升作业的价值,让学生也能够在作业中学习到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