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2023-01-09黄敦平
黄敦平 王 雨
要实现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培训、提高农村电商地域品牌知名度以及农业全产业链的智能应用。
引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广大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得到调动,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数据表明,1978 年至2020 年间我国农业产值年均增长4.6%。但随着时代变迁,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不利于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制约农民增收,挫伤农民务农积极性,影响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有效降低农户生产成本,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截至2020 年底,我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25.1 万家。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5G 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逐步进入数字时代,需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活动中应用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农业总产稳中有增,农民收入稳中有升。
赋能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需要。当前,中国超过80%的土地呈现明显的块状、分散化,农业机械化、规模化进程受阻,加之我国以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农村合作经济依靠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带动,把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统一起来,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选择。同时,由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具有季节性,农业生产劳动率较低,导致农业发展缓慢,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延链、强链。而数字技术能够应用到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对农业生产的对象、环境以及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二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农村合作经济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内生动力。在合作经济组织中推行先进的数字技术,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农户农业生产运营的各个节点,能够帮助小农户全方位构建数字化运营理念,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打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外部资源,强化协同性,并提升产业链资源整合、配置能力,重新解构产业链关键要素与服务。
赋能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第一,数字技术的资源配置效应赋能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改变农业资源配置局限于固定区域空间的弊端,使得资源配置的形态、方式与效率得到转变,原来资源配置主要在某一地理或物理空间内运行,而通过数字技术配置资源将突破时空限制,数据处理和应用可以依赖网络空间。在供给和需求层面,数字技术有效整合碎片化信息,帮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减少生产种植和销售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同时,数字技术极大地便利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洞悉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创新网络购物和直播带货销售模式,加快市场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实现要素的供需平衡。
第二,数字技术的创新效应赋能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6%,已达到39.2万亿元。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AI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数字经济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经济增长的强劲驱动力。产业的创新能力已然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应用的关键,也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赋能有助于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效应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提升产业价值,使传统产业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最终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数字技术的倍增效应赋能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发挥农民主体优势,促进科学技术等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生产活动中的应用。通过数字化共享网络,可以使小农户减少对外部的依赖,提高个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提高城乡间商品流通的效率,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动力。一是拓展农产品流通的上行渠道,帮助农户提高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二是促进农民形成统一、正确信息技术认知,提高工业品下行流通效率,提升农民消费水平,逐步为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赋能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第一,农村数字基础配套设施滞后。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数字鸿沟明显体现在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上,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数量为2.97亿,仅占全国网民数量的29.4%。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数据整合共享不足、开发利用不足。在软件建设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数字化政策供给不足。
第二,农村数字人才体系尚未健全。人才是数字赋能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建设数字乡村需要人才支持。对于农村的人才定位,一方面需要中高端或核心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大量拥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农民。从数字赋能实践来看,人才仍然存在巨大缺口,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从事数字经济的主体多为农村居民,与专业人才相比,大多数农民文化教育水平偏低,难以完全掌握数字技术。同时,信息化人才匮乏造成新的城乡“数字鸿沟”,导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刚性吸引力更弱,人才流失加剧。此外,对农民的高素质培养仍然缺乏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实践反馈和成果考核。
第三,数字化程度较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数字化程度低,导致农业利润薄弱。相较于小规模生产经营来说,大规模生产经营的效益明显更高。以玉米为例,当前我国每吨玉米的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美国主要以智能灌溉、远程控制等数字技术进行规模化种植,而我国合作社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制约了合作社规模化发展,从而不利于农户增收。
赋能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第一,加快建设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为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基础设施完善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基础,互联网经济发展必须打通无形的“信息高速公路”和有形的交通道路。首先,加快农村通信基站和无线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基建的升级改造。普及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宽带通信网“三网”应用,扩大5G覆盖范围,引导农民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端。其次,创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础设施数字化转换与升级。支持合作社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推动合作社所在地区的交通、物流、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大合作社数字农业所需的无线传输设备投入。特别是有交通区位优势的农村合作组织应着力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域的物流网络体系,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争取实现“有线、无线、物流”的“三网”全覆盖。
第二,打响农村电商地域品牌,为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业态支持。互联网时代极具口碑效应,对于具有丰富特色产品的区域,要积极培育农村电商地域品牌,提高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的知名度,塑造区域农产品的良好形象。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农村电商地域品牌,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涵盖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数据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形成可持续的商业生态模式。要规范已有品牌的管理,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经营,加强对小农户的引导,塑造良好地域品牌形象。
第三,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培训,为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孵化多类型人才。要多措并举培育和发展电商企业,构建政府主导、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培训体系,鼓励高等(职业)院校、社会团体等各方积极参与,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有意向的创业者、农户、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帮扶对象进行创业和技能培训。组织电商龙头企业开展对口帮扶“结对子”活动,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电商的能力。建立数字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充分调动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和职业学校等资源优势,培养理论与实践技能兼具的专业型人才。着眼于农村地区数字农业发展需求,开展数字农业相关项目建设。
第四,推广数字化农业智能应用,为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科技支撑。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始全产业链发展。应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包含设计、生产、供应、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制造体系。在生产体系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在运营体系中,与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实现农村合作组织在多平台运营;在供应链体系中,通过组建集工厂、研发中心、物流仓储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提升合作组织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