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融媒体新业态高校教材建设刍议
2023-01-09□文│仕帅
□文│仕 帅
2016年12月,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1]2017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教材建设步入一个新时期。
把握高校教材建设方向,要不断提升其思政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切实提高建设水平。系统打造契合新时代要求、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校教材,是教育出版的一项重要课题,每一位高校教材出版人责无旁贷。笔者认为,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师生现实需求、科技发展现状,应着力打造“融媒体新业态教材”,即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的互补优势,在人力、内容、载体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形成集“纸质教材+数字资源+网络平台+整合服务”各要素为一体的系列化、品牌化产品。
一、打造融媒体新业态高校教材的现实意义
1.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以及人们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作为教材使用的主体,原有阅读模式改变,“高屏幕、低纸质”已成为常态,原有传统纸质媒介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2]这些变化,促使高校教材的编写者与出版单位必须重新考虑教材内容的组织优化以及出版形式的改变,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高校教材的编写、出版、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及跟随教育和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潮流,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更加先进的方向不断迈进,进而推动新业态深度融合和创新。[3]新时代,数字化与纸质化融合形成的融媒体新业态教材,是高校教材建设的必然趋势之一。
2.高校师生的需求
随着高校教学课改要求以及慕课、视频公开课、微课等形式的出现,传统以“课上纸质教材授课为主”和“课下数字化资源为辅”的课堂设计已难以适应对教学资源设计的要求。[4]教材的设计应该从教学活动视角,关注学习需求的转变,确保能够应用于不同方式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效率,采用共享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能够直接融入数字化教学中,从学习资源扩展到学习过程,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功能拓展到信息化课改教学工具中。
3.融媒体新业态教材的发展优势
融媒体新业态教材具有强大优势。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知识服务资源库”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知识服务资源库”为例,该项目是以两本纸质教材为基础,通过与作者和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制作了在线课堂视频、BIM建模视频、BIM三维动画展示视频、虚拟仿真动画以及习题题库。融媒体新业态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表现形式丰富。传统纸质教材是以静态的图表和枯燥的文字呈现内容,受表现形式所限,许多科技类数字资源无法展示。而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融媒体表现手法,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普通的文字内容与视频、音频、动画、课程讲解、习题解答、案例拓展等内容重构链接,则可以实现声情并茂、身临其境。
内容实时更新。新业态教材在编排上纸质部分主要侧重理论、原理、框架、知识点等基础知识,所需更新相对较少,而数字部分依托的是互联网模式,更新便捷且成本低,尤其是线上数字资源、教学辅助资料、知识拓展延伸、课后练习解答等,可以随时根据需求进行实时修改或更新扩展。以此确保新理论、新标准、新知识、新方法、新实例等能够在第一时间传到教师和学生手中,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方便教学使用。融媒体新业态教材集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二维码、APP、网站平台等于一体,可以支持多种形态终端的阅读,既便于教师以多元化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够突破传统授课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实现多时空、多样化的学习,同时在课上课下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维度的互动和共享,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根据学生学习轨迹定向推送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
契合环保理念。传统纸质教材在印刷和生产过程中会污染环境、增加碳排放量,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会占用较多的社会资源,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碳中和”等理念深入人心,教材建设应向着精细化、低碳化、智能化模式发展。融媒体新业态教材可利用融媒体在线技术,随时随地使用,没有纸质教材时空的局限性,成为绿色环保和资源节约的必然选择。
二、融媒体新业态高校教材建设面临的挑战
1.理念有待更新
融媒体新业态教材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但是高校教材到底是要“融媒体+”还是“+融媒体”具有一定差异。“融媒体+”的主体是融媒体,是以载体为主导,重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系统;而“+融媒体”的主体是教材,是以内容为主导,利用互联网理念和信息技术,全方位、多层次解决师生的刚需和痛点问题,提升传统纸质教材的创造力和服务质量。所以,对高校教材而言,要建立以“内容为王”的“+融媒体”教材。
“+融媒体”并不是弱化呈现载体,而是强调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实现先进技术对新业态教材支撑、驱动、引领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
2.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近期融合出版遇到瓶颈期,发展比较迟缓,在制度建立、岗位设置、人才引进、技术合作、融合发展方面还需有所创新,[5]具体问题包括顶层规划和发展战略不够明晰,导致教材开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持续性;各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缺少统筹协调者,体制机制不畅,造成工作流程出现空档且烦琐;由于经济效益的影响,资金投入存在犹豫心理,对培育数字化产业耐心不足;缺少平台,难以快速准确掌握自身产品的市场反应、评价及导向,而用户数据的采集和挖掘对融媒体新业态教材建设至关重要,决定其生命周期。
3.复合型人才有待提高
对传统出版单位来说,编辑是核心岗位,而打造融媒体教材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融媒体新业态教材数量越来越多,但很多教材的市场占有率、运营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类似“产品经理”的编辑来统筹规划其生命周期。融媒体教材需要具有编辑、出版、营销、互联网技术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调研、规划、策划、研发、加工、审核、测试、上线、出版,到运营、推广、迭代等,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挖掘用户需求,负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打造融媒体教材,人才建设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无法完全契合现有教学模式
近些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正在发生变化,逐步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但是改革遇到瓶颈、不够彻底,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展现融媒体教材的优势。而且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教师只是将教材中附加的数字教学资源传输到学生手中,并没有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延伸,造成了由原来的“纸质灌输”走向“电子灌输”的形式主义。[6]融媒体新业态教材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教”与“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过程化、进阶化学习模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因此,融媒体教材还有待于进一步全方位探究和统筹设计,以满足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切实解决师生现阶段的实际需求。
三、融媒体新业态高校教材建设的建议
1.出版单位要实现软、硬实力双提升
一方面,出版单位应当通过建立和制定有助于融媒体教材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目标责任制,来提升软实力。在组织结构生产方面,改变传统教材出版模式,建立各部门联动的扁平式生产流水线,实现作者、编辑、营销、分销商、用户之间的智能互联,呈现教材灵活可变的多种生产、营销和使用模式;改变原有的考核模式,加大对融媒体教材的考核力度,鼓励融媒数字出版,实行量化管理,实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以内容资源优势为基础,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切实推动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教材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形成系列化、品牌化的融媒体产品。
另一方面,出版单位应通过改造出版技术和方式来提升硬实力。加强智能印刷、互联网、数字动画、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与出版业交叉融合,促进出版业的技术创新;高度重视出版装备和技术升级换代,加大对新技术、新装备投资力度并迭代更新,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推出不同视听效果的融媒体教材,开启智能化高校教材新时代;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打破行业壁垒,借助其在新技术、新产业方面的优势,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联合,建造完善的融媒体教材生态体系,促进融合出版持续健康的发展。
2.编辑加快身份转变和综合能力提升
一方面,编辑应改变原有思维理念,主动转变身份,把自身打造成与时俱进的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在产品研发、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思维等方面的培训,从“设计为主”转变为“用户为主”,关注用户需求,以受众为中心打造注重用户体验的知识服务体系;在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要思考在互联网时代职业身份的转变,培养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快速从生产者向服务者转型;多与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才进行交流学习、优势互补、共同进步,锻造学科交叉、钻研创新、融合发展的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编辑要培养丰富表现形式和提升技术改造的能力,切实提升自己各方面综合素质,实现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数字资源与纸质教材的无缝连接。通过版式设计和内容编排的创新,利用二维码和虚拟仿真技术等,将静态的知识点与动态且多样的数字化资源链接重构,实现教材内容的延伸与增值;通过开发网站、APP、公众号、小程序,将纸质教材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实现线上教学、答疑测试、师生交流等一系列学习体验,使教学的对象和内容“动”起来,增加学习乐趣,增进师生感情,增强教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打造与现有教学模式契合的智能服务体系
融媒体新业态教材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跟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变革、动态发展,内容不断改造升级,形式不断变化丰富,使用模式不断改变创新,现阶段就是打造精准、高效、定制的智慧知识服务体系。一是利用高校、出版单位、行业协会、政府、企业等多个维度优势,运用最新数字检索技术,通过“碎片化重组”方式,让师生实现从原有呆板的通篇阅读到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检索查询的转变,极大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效率。二是通过“一站式教材服务平台”,收集并研究最新国家政策方针、行业标准规范、教学大纲、实际工程案例等内容,根据各学校师生特点和大数据分析结果,向师生提供多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打造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量身定做教材”。三是充分整合教学资源、课程讲解、问题解答、知识检索、数字资源研发与出版、大数据咨询与服务、在线师资培训等于一体的融合生态体系,实现内容资源的多层次、立体化开发,从而使不同内容、不同功能、不同媒介、不同服务之间协调发展、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一种内容多种创意、一种产品多次利用、一次投入多次产出,推动师生之间探索自主、互动、研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进而实现融媒体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变,真正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服务。
四、结语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高校教材的繁荣相辅相成,只有不断地用心打造精品教材,才能更好地服务高校师生,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在融媒体发展的新时代,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纸质教材必然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每一位高校教材出版工作的参与者,要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精品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高校教材出版业态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以“工匠精神”锻造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融媒体新业态教材,创造教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