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让历史“自述”
2023-01-09赵丹宁
□文│赵丹宁 李 娟
一张张陈旧的照片、一帧帧修复的档案、一件件尘封的书信,将日军侵华罪证再现于世。随着《铁证如山》系列第十五至第十七卷的英文、俄文、韩文版本(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8—10月出版)相继面世,全系列成功收官。《铁证如山》系列图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吉林省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档案整理研究”的研究成果。该系列由三大内容板块组成: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第一卷)、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第二至第十四卷)以及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索引(第十五至第十七卷),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客观、细致地披露侵华日军档案史料,用日军档案还原日军侵华的罪恶行径,在体例、内容及传播等方面做出全新尝试,拓展了历史档案出版的思路和格局。
体例上遵循“读者友好”原则。面对规模庞大繁杂的历史文件,《铁证如山》前14卷采用“时间分类+专题”的体例对档案史料进行梳理归类,在整理确定档案所涉日军侵华罪行的基础上,对其侵略暴行按发生先后顺序进行编排,整体脉络一目了然。鉴于材料类型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丛书在14卷档案史料的基础上,以整个系列所提及重要地点、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线索,加推3卷索引。虽为“索引”,此3卷并非简单的资料罗列,而是对前14卷档案内容的重点提取与深度整理,帮助广大读者在浩如烟海、纷繁复杂的档案海洋中辨识、定位、获取重要信息。
内容上着重突显档案史料原貌。丛书档案材料均为当时日本关东宪兵队记录形成的历史文件,是日本投降时来不及销毁的档案,基本都是日文撰写的,即日军自己形成并留下的真实历史材料。同时,为客观还原日军侵华历史,避免主观猜测与过度解读,对于辨认不清或缺失的文字在参考译文中均使用符号标注,不擅自添加,也不妄自揣测,尽最大可能地保留历史档案的原貌。用侵略者的文件展示侵略者的残暴,细述其丑恶罪行,犹如明镜照人,其狰狞面目一览无遗。此外,丛书挖掘整理的档案材料时间跨度长,从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档案所涉内容丰富全面,不只限东北地区,而关乎日军对于中国全境乃至整个东南亚的侵略野心与兽行。这些档案有的对日本侵华提供了原始证据,有的对早已被国内外公认的罪行提供了新的佐证。经过整理研究,沿着时间脉络将地点、人物和事件联系起来,一部日军侵华史被还原出来,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和践踏中国人民人权的凿凿铁证。
传播上具有鲜明的国际化视野。该系列在出版形式上多管齐下,充分开掘多元化媒介与渠道,推出图书、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同时丛书积极探索“出海”战略,配合中、英、日、韩、俄多语种翻译版本,图书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铁证如山》系列上市以来,频频亮相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美国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国际书展,版权输出到韩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在国内外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铁证如山》多语种翻译出版和海外推介入选“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铁证如山》系列图书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俄文版)》获得第十七届输出版优秀图书奖;《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英文版)》入选第二十届输出版优秀图书。
《铁证如山》系列图书不仅让国人再度走近日本侵华的历史真相,其多语种版本的发行亦帮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苦难史,再现战争的残酷与丑陋。战争并非一国一民之灾难,乃是全人类共同的痛苦记忆,亦是人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让人类了解真实的战争,见证真实的历史,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