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达州市奶业振兴 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2023-01-09何国君
刘 洋,何国君
(达州市乳品管理站,四川 达州 635000)
0 引言
奶业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产业,是事关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品牌建设持续推进,质量监管不断加强,但达州市奶业发展遇到一些问题。为推进达州市奶业振兴,进一步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现对达州市生鲜乳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1 达州市奶业发展现状
达州市奶牛数量少,高产奶牛数量更少。截至2021年,全市荷斯坦奶牛存栏2 000余头,其中产奶牛1 100头,全年产奶8 000多t。能繁母牛约有50 000头,占比约60%,这些能繁母牛目前都没有作产奶用,但是担任奶牛养殖业强有力的后备军。达州市养殖场少,规模场更少。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3个,其中大成牧场存栏奶牛500余头,七里牧场存栏奶牛1 100余头,均为达州市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锦宏蜀宣花牛场现存栏蜀宣花牛1 000余头,其中能繁母牛250余头;通川区、大竹县各有1家5头以下的散养户。达州市奶畜品种单一,只有荷斯坦奶牛产奶,蜀宣花牛没有作为奶畜,没有饲喂奶山羊等其他奶畜。
2 生鲜乳质量安全现状
2.1 生鲜乳生产现状
2.1.1 投入品情况
规模奶牛场粗料大多采用自制青贮饲料,购买东北干羊草或进口干苜蓿草,精料采用自制饲料或奶牛专用配合饲料,同时在防治疾病方面,使用兽药比较规范,用药记录记载比较完善;而散养户饲养奶牛,多汁饲料主要以豆渣、酒糟为主,青绿饲料以人工种植牧场、野草为主,精料补充料以玉米为主,在防治疾病方面,使用兽药比较随意,容易接受商家推荐的新特兽药,用药记录记载不全面。
2.1.2 奶牛健康情况
达州市奶牛以常见病为主,目前没有暴发过传染病。每年的春秋两季,各开展1次口蹄疫疫苗注射、1次奶牛结核病和布病监测,有的规模大的奶牛场还自行开展牛流行热疫苗注射。在常见疾病中,产奶牛主要发生以酮病为主的代谢性疾病、以乳腺炎为主的乳房疾病、以子宫内膜炎为主的生殖道疾病、以前胃迟缓为主的胃肠道疾病、以腐蹄病为主的肢蹄病;而在犊牛中,则主要是以胃肠炎、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为主。
2.1.3 奶牛养殖环境情况
外环境方面,规模奶牛养殖场大都远离交通主干道、居民聚集区、家畜屠宰场等,周边青山绿水,环境优美,养殖场整体规划较为合理科学;奶牛散养户大多将牛舍修建在自己的住房附近,外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差。内环境方面,标准化的建设场,场内布局相对科学,粪污采取无害化处理,管理水平较高,保持牛体、圈舍、过道等清洁卫生;而散养户,则采用沼气发酵处理粪污,牛体、圈舍地板卫生较好,但圈舍因陋就简,清洁卫生条件较差。
2.1.4 挤奶工艺及降温贮存情况
挤奶工艺分为手工挤奶和机器挤奶。达州市的规模奶牛场大多采用管道式挤奶机或并列式挤奶厅挤奶,牛奶从奶牛乳腺出来,通过专用管道直接进入储奶罐,并在2 h之内将温度降至0℃~4℃储存;散养户,大多采用手工挤奶,先用水浴降温,再用冰箱或冰柜降温,这样就导致了牛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较长以及降温时间较长的问题。
2.1.5 生鲜乳质量安全情况
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加强,实现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事故0发生,确保了全市生鲜乳质量安全。
2.2 生鲜乳销售现状
优质生鲜乳生产、收购和储存能力明显提升,规模奶牛养殖场存栏奶牛占全市奶牛存栏的99%以上;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业统计监测系统统计,1—11月,交售生鲜乳7 740.5 t,预计全年可交售生鲜乳8 400 t。
2.3 生鲜乳监管现状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生鲜乳的监管从密度到手段上逐渐增多,达州市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中,按照驻站监督员基层检查、县级乳业管理部门月巡查、市级季度督查的三级监管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了生鲜乳收购站月巡查制度、监管日志制度和巡查、日志、检测三结合制度,严格执行奶站准入制,严格落实生鲜乳收购站及运输车辆标准化管理,严格监测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M1、β-内酰胺,取得了良好效果。2021年,全市全覆盖抽检生鲜乳样2 000余份,其中黄曲霉毒素M1、三聚氰胺、β-内酰胺各快速监测各600余份;市级开展监测500余份,县级及驻站质量监督员监测1 500余份。奶样覆盖了全市所有规模奶牛养殖场、奶牛散养户和生鲜乳收购站,监测样品合格率100%。2021年,达州市乳品管理站出动执法检查人员60余人,检查奶牛养殖场和生鲜乳收购站50余家;重点查看了驻站质量监督员日检查日志和县级乳业管理部门月巡查记录记载,检查了规模奶牛养殖场和生鲜乳收购站的设施设备运转、证件持有、制度建设、记录记载、清洁卫生以及投入品、危险品管理等情况,现场抽取生鲜乳样快速监测,并按照农业部《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现场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对奶站标准化建设进行了现场判定,不断推进奶站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及时消除在生鲜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全市杜绝投入品中违法使用禁用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现象,禁止生鲜乳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3 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奶牛散养户生鲜乳质量存在隐患
散养户的饲草饲料多采用本地玉米、稻草等,在南方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霉变,饲喂奶牛所产生的鲜乳黄曲霉毒素M1容易超标;生产条件简陋,生鲜乳中细菌总数、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等无法依次检测,难以把关;简易加工装瓶销售时容易掺杂使假,细菌总数、病原微生物无法控制,消费安全隐患大;养殖场记录、记载不完善,一旦出现生鲜乳质量安全事故无法溯源。
3.2 生鲜乳产量上升空间有限
①本地饲草饲料等投入品生产、加工、贮存条件差,容易霉变,优质品数量有限;有规模的奶牛养殖场所需的干牧草、精料补充料原料基本来至北方,甚至是进口的,近年来原材料成本增加较多。②本地养殖环境高温高湿,奶牛单产难以提高,导致养殖经济效益差。③随着全国奶业现代化的逐步发展,散养户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目前我市只在大竹、通川区有很少的散养户。④全市没有乳品加工企业,还未形成产业链,进而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加之奶业养殖投资大、回报慢、环保压力大、地方政府不重视等情况也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⑤目前全国奶业养殖业处于低潮期,各因素叠加使得我市奶业的发展短时期内难见成效,并使生鲜乳生产数量上升空间十分有限。
3.3 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两级分化严重
标准化的规模场与散养户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相差明显,规模场的技术人员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不定期参加中国农业大学等地的国内培训班,偶尔还去以色列、丹麦等奶业先进国考察、学习;散养户以盈利为主要目地,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未受过专业训练、自学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安全生产能力不足。因此,职能部门的培训对象较少,培训方向不好掌握,开展整体培训难度较大。
3.4 监管职能分散
省农业厅奶业发展及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由畜牧兽医局牵头负责,无专门的事业单位承当。达州市监管职能分散,饲草饲料管理属于畜牧渔业科;兽药及药残检测属于兽医科;奶牛疫病防控属于兽医科;奶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项目申报在畜牧渔业科;生鲜乳检测、奶站和生鲜乳运输车管理、饲养管理行为监管和生鲜乳生产收购交售行为监管等,属于乳品管理站。
4 发展建议
为了加强达州市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生鲜乳质量安全事故,不断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4.1 正确引导,构建奶业发展基本架构
①加大对蜀宣花牛乳用性能开发的力度,充分利用全市50 000头能繁蜀宣花牛,生产高脂高蛋白并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生鲜乳。②引导现有乳品加工龙头企业或招商引资新的加工企业,开发蜀宣花牛奶系列地方乳品品牌,打造达州市特色奶业。③利用好农业部等9部委局出台的意见和《四川省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精神,继续加大对荷斯坦奶牛标准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单产水平。④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粪污能综合利用的养殖场。⑤现有奶牛散养户发展壮大,淘汰无法壮大的散养户。通过以上方式,逐步构建达州市以蜀宣花牛唱重头戏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奶业发展基本构架,走出奶业逐步被边缘化的困境。
4.2 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生鲜乳质量安全体系
①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各级职能部门基础检测检验设施设备,建立从市级到县级到基层驻站(场)监督员再到养殖场的一体化监督体系。②投资建设并逐步完善网络溯源设施设备,建立健全养殖场生鲜乳生产、销售、检测记录记载电子化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生鲜乳质量安全溯源体系。③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从配种、饲料、防疫、治病到收奶等一整套生鲜乳质量安全服务体系。
4.3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积极争取财政专项培训资金,对从业人员,包括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生鲜乳质量监督者、奶牛养殖业主等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知识培训,不定期地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引进国内先进管理和监督检测手段,领会国内领先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其创造性、开拓性思考奶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其依法管乳、依法兴乳的法制化意识,不断增强各级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4.4 集中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能
达州市奶业已不是大农业的主导产业,奶业发展应归入畜牧业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机构改革的机会将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及监测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中,这样既有利于农业各产业长远规划和协调发展,也利于各个部门形成合力推动特色奶业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并有效地避免了监管部门职能交叉、重复监管。
5 结语
近年来达州市奶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而言,现状并不乐观,虽然存在发展潜力,但受各因素的影响,发展受到阻碍。对达州市生鲜乳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发展建议,希望能进一步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促进达州市奶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