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提高幼小语文教学衔接有效性的策略
2023-01-09张兴花
张兴花
(陇南市成县西关小学 甘肃 陇南 742500)
1.小语文教学衔接的现状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跟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最为广泛。语文教学,一以贯之在每一个学龄段。不同学龄段,由于接受教育的对象年龄特征不同,实施的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策略就会不一样。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主要是教育对象的年龄和身体都有了变化,特别是孩子们的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认知事物的方法和态度不尽相同,实施教育的方法策略就会各不一样。
纵观幼儿园和小学,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所以无论在哪个学龄阶段,语文都会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实施教学。从幼儿园到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虽然学习的环境改变了,学习知识的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儿童那种认知事物的方式方法并未发生大的变化。认知事物的方式依旧停留在感性认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依旧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
尽管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差别较大,对教育对象儿童的要求不一样了。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教育对象本身的变化并不明显。简单举例个例子,从幼儿园大班结束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时间仅仅相差一两个月。儿童本身的身体以及思想在这一两个月内不可能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就儿童自身来说,他们觉得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最大的改变是周围的环境,最深刻的感受是老师对自己的要求跟以前截然不同。其实孩子们包括身体在内的许多方面的变化并不明显,但儿童却觉得从幼儿园到小学,好像是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从儿童的心理方面来感知,他们真的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感觉有些不适应。觉得新环境中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眼前的一切都能让自己产生许多憧憬,这实际上是儿童正常的心理表现。
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会被老师时刻关注,被家长格外宠爱。即便是做错了事或者表现出不合规矩的现象,很容易被家长老师有意忽略。而小学阶段就不一样了,学校对孩子们的要求具体了。似乎在小学阶段的要求更严格了,容不得孩子去犯错误。与此同时,孩子们的感觉是幼儿园阶段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大多数时候老师会顺从孩子们的意愿开展各种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多数小朋友觉得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格外轻松愉快,没有学习的负担。其实这也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升入小学阶段,客观上来说教学任务具体了,对孩子的要求自然就多了起来。老师留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多了,但儿童的学习压力大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被迁就的特殊待遇没有了,不能每一时刻都得到老师们的关注。儿童必须听从老师的安排,相对于幼儿园来说,儿童在幼儿园中许多的随意性被取消了,需要适应集体生活。
2.提高幼小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性
基于以上的分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非常重要。老师和孩子们在心理上都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环境的改变,促使孩子们要重新适应新的生活。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着方法、策略的明显的变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体验,笔者认为做好幼小语文教学的有机衔接,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个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突破。
2.1 注重并加强语文课堂中的组织教学,规范孩子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
在幼儿园教学当中,孩子们学习语文方面的知识,是在迎合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各异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主要是形成参与活动的能力。因此,幼儿园的语言等教学内容,是把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因为孩子们喜欢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乐于在活动中自我陶醉。幼儿园的老师们在想方设法将知识融入活动中,让活动成为学习知识的载体。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尤其是刚刚走进小学大门的孩子们,对幼儿园中的活动形成了定势。孩子们还未能形成适应新的教学形式的能力,总想在新的环境中,老师也能组织开展多种活动,自己在活动中表现自我,乐享参与活动的收获。这种收获包括精神的、心理的、知识的、能力的。只要有收获,而且这种收获能够得到老师和同伴们的肯定和称赞,就会油然而生成就感,陶醉在其中而乐此不彼。
对于课堂教学这种新形式,儿童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对学生一下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留给学生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显得特别重要。除了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外,要时刻关注每个孩子的动态表现,不断组织使其参与到学习中。老师组织儿童参与教学活动,不能采用命令式的方法,也不要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因为这种粗暴的方式,只会在学生心理上形成压抑和畏惧,造成学生害怕上语文课的心理负担。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诱导他们学习知识,通过学习形成相应的能力。比如,在幼儿园孩子们诵读古诗词,老师只要创设孩子们诵读的活动,能根据儿童记忆力的强弱反复进行,直至能背诵古诗词,理解大意即可。而在小学阶段,这种学习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而应细化教学过程,在诵读的同时理解重点字词,读懂古诗词的内容,还要体会作者在其中表达的感情,通过学习陶冶孩子们的思想情感。
2.2 迎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从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
走进小学的儿童,自我感觉已经长大了,但依旧表现得满身的稚气。孩子们无论认识任何东西,都是从感性开始,慢慢上升到理性。其实,刚刚走进小学的儿童,最感兴趣的是形象的东西,在视觉的刺激下认知事物、学习知识,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进行思考。儿童感知事物总是先从形象感知开始的,儿童的思维也是形象思维先于抽象思维。
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孩子们要从单个生字的学习入手。而生字的基本要素是音、形、义,儿童在感知形的基础上,掌握读音,理解字义。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刚刚走进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要求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幼儿园语言、故事等教学,过渡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不应急于求成,要让儿童慢慢适应。从适应环境,适应课堂教学到规范行为习惯,应该进行慢慢引导,这里面包含着认知规律的发展。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好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依据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慢慢过渡。让孩子们在体验小学新生活的基础上,逐步适应学习知识的新要求。在遵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形成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跟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体验生活的过程。逐步培养儿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
比如学习王之涣的古诗《登鹳雀楼》,也许孩子们在走进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接触过,经过幼儿园的集体诵读,孩子们几乎人人会背诵。但小学阶段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记诵这一步,还要理解字词和诗的主题,所以,要在之前诵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看似简单的转变,但要求老师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在实际行动中转变教学策略。
2.3 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让学生真正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从幼儿园来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实,发生根本变化的是传授知识的方法和孩子们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们会有许多方面的不适应。包括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学校的纪律要求,新的班级生活。面对迥异于之前幼儿园生活的大环境变化,孩子们无论从心理上还是思想上都感觉有许多的不一样,与此同时也就有许多的不适应。那么,孩子们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思想,或者是烦躁情绪。有的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想逃避条条框框的限制。面对这样的现实,小学低年级老师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如果任其发展,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面对适应新环境,幼儿园语言老师和小学低年级老师都要有心理准备。幼儿园老师要让幼儿做好适应小学教育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在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中,由幼儿园的活动教学逐渐向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转化。也就是说,在幼儿园的活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语文知识教学的内容。同时要告知孩子们,学习知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还需要用意志品质作保证。让学生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心理准备。与此同时,小学低年级教学的老师们也要全面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儿童适应新环境的心理疏导。以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语文教学为基础,促进儿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发展。让儿童慢慢融入新的学习环境,适应课堂教学,进而学好语文。
总之,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衔接,对于促进儿童快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客观地来说,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并非人为因素造成,而是由两种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基础性学科的语文教学,贯穿于两种教育的始终。做好幼小语文教学的衔接,对于促进儿童快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于此同时,幼小语文教学的有机衔接,能够保持儿童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高效开展语文学科教学,帮助学生以幼儿教育为基础,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