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建设不同环节关键点探析*

2023-01-09唐检云伍南娉

中国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材

□文│唐检云 伍南娉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育人育才目标的重要依托。提高教育质量,抓好教材建设是基础。一部教材需要经历编写、审核、出版和选用等环节才能进入课堂成为教学的依据。提升教材质量,必须根据教材建设不同环节的特点和要求,增强质量把关的针对性。

一、教材编写要立意高远

教材编写质量奠定教材建设质量的基础,教材建设的格调高低在编写阶段基本得到确定。教材编写环节应把好编写人员的准入关,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特别突出高质量高标准要求。

高标准选择编写者。编写者是教材编写的主体,是高质量教材建设的主力军。把好教材编写者资格审查关,可以为高质量教材奠定坚实基础,在源头上扼制低劣教材的产生,确保教材质量的提升。编写者必须是政治强、情怀深、思想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且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经验、熟悉教材建设规律、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专家学者。

高标准确定编写内容。高质量的教材需要科学地选择教材内容、把好教材内容准入关。教材编写的内容选择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1]编写阶段需要着重保证教材编写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保证教材能够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切实贯彻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科学准确是其能够成为教材的必要条件。能写入教材的内容必须是得到社会公认和国家肯定的,教材中不允许知识性“硬伤”的出现。

高标准体现价值导向。对于教材而言,方向性是第一位的。教材编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2]教材是国家事权,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杜绝教材内容中的政治性错误,凡是教材内容中涉及敏感性问题的表述时,必须与党和国家现行的权威文献保持一致,以确保编写出来的教材在政治立场、价值导向上正确。教材选文内容要积极向上,选文作者历史评价和立场正确,无不良社会影响。教材必须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并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教材审核要遵循规律

教材建设必须坚持凡编必审的原则。建立教材政治审核、专业审核、综合审核、专题审核、对比审核等“五审制度”,多角度对教材进行全面审核。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教育教学规律为基础,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准绳,重点审核教材是否具备科学性、规律性和逻辑性要求。

体现科学性。科学性是教材的生命。各类课程教材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材是专门知识体系的载体,要准确阐述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新成果。教材内容准确、语句表达通顺,逻辑清晰严谨,做到紧跟时代发展,兼具理论与实践要求,融入正确的价值导向。教材在较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官方文本”,若教材中存在错误用语和理解性错误,会影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正确建构,错误用语的出现甚至会导致一系列政治问题。教材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内容要符合当前的主流价值观。从意识形态安全、实现立德树人的高度出发,对价值观消极、导向有偏差的篇目及时剔除并更换,确保教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体现人才成长规律。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材是否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是审核阶段应着重关注的。与学生成长阶段相适应是指教材的深度、广度与各个阶段学习主体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相符,在课程内容及结构设计等方面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3]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顺序,教材内容的选取及表述方式等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贴近不同学段学生发展特点,对某些重点、难点等关键性内容的处理要使其合乎教育教学规律,让教材既兼具学科知识的学术逻辑,又满足教材的利学性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核心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体现教材组织的逻辑性。教材建设逻辑上要特别注意做到纵向衔接贯通,横向协调配合,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知识掌握情况和心理特征各不相同,知识体系应以系统连贯的方式整合起来,促进各学段教材的有效衔接,充分体现教材组织的逻辑性。教材建设要坚持“五育”并举,合理地处理好各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协调配合,明确各自分工,坚持综合协同,实现各门课程教材的有机融合,促进不同学科教材功能互补,发挥学科综合育人作用。

三、教材出版要严守底线

教材的编写和审核环节都应该有出版人员参与其中,对于教材编写的立意、教材特性的体现、教材质量的把关等发挥建设性作用。但一本教材真正进入出版流程的时候,教材出版环节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关,是要守住意识形态、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底线,确保不出差错。

坚持正确方向,严守出版“红线”。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4]教材属于国家事权,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教材的意识形态属性关系我国教材出版的根本方向。意识形态作为教材准入的重要门槛,把控着培养人才的根本方向,引导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政治性导向,要确保教材政治导向的绝对正确,必须严守教材出版的政治原则红线,确保把政治性差错消灭殆尽。[5]教材出版要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政治性偏差保持零容忍的态度,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科学甄别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防止错误的政治倾向出现在教材中。

坚持依法依规,严守法律底线。教材出版在坚持正确出版导向的基础上,要恪守政策性要求,遵守出版法规,使得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规范合法。在出版审核过程中,首先,着重关注教材内容是否符合我国《出版管理条例》要求,严格遵守出版政策性规章制度。其次,重点把好出版审核中的著作权关。当前出版的教材种类繁多,部分存在著作权侵权风险,编辑要发挥其鉴别把关职责,分清合理使用与侵权行为,切不可模糊引用和抄袭的范畴。最后,注意教材结构编排是否规范统一,严把格式标准规范关。教材各章节内容安排是否合乎学术逻辑,知识体系编排是否系统连贯,标点符号、注释等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进而符合教材内容和编排上的规范化要求,都应严格把关。

坚持准确精美,严守质量标准。准确就是用语准确、图片准确、呈现方式准确,精美就是版式设计精美、装帧设计精美,印刷纸墨精美。有研究者提出整理古籍图书要做到“标点精确、校勘精细、注析精到、译文精彩、编校精当、印装精美”,[6]教材出版更应如此。教材的差错率相对于普通出版物要更加严格,必须是“零”容忍。教材应是准确精美的图书,首先要精心编校,无语言文字、标点符号、图片表格、知识表述等错误,其次要精心编排,形式规范、清新雅致、美观大方,最后要精心印装,用纸质量、印刷色彩、版式设计、装订规格等都要符合规范,能给予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教材的呈现方式,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征和需求,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材选用要有利育人

教材选用以实现优质教材充分利用为出发点,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在教材选用环节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目的,对标人才培养方案,贯彻适切性原则,选用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材。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选用教材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教材内容上要能准确阐述学科理论知识,且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立足学术前沿,及时反映学科的新知识、新成就。在表现形式上需改变纯文本的模式,推崇教材表现形式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改变教材乏味枯燥的局面。教材的选用要本着择新择优、突出特色的原则,优先选用教育部重点规划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优先考虑受到社会公认和师生欢迎的教材,贯彻学校特色学科建设要求,保障教材选用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专业等对同一门课程的教材会有所区别。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教材不同,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学科专业针对数学的课程教材也不相同。教材选用要立足本地,对标人才培养方案。各校生源质量不同,教学资源各异,人才培养的定位也不尽相同。教材的选用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自身条件为起点,以实实在在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重要前提。重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和课时设定等学科实际发展情况,合理选用教材。只有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才能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教材选用也才能有清晰明确的方向。

以适切性为基本要求。适切性原则是教材选用的重要原则。教材选用要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水平和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必须确保教材选用的质量和水平,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及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高校要建立科学的教材选用机制,制定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明确各类教材选用的主体、标准和程序,坚持凡选必审。要特别注意区分教材与学术著作显著差别,不得以学术著作代替教材使用。教材不同于学术著作的显著特点是教材兼具“可教性”和“该教性”,便于师生间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材可以说是“该教内容”的集合,知识内容是否具备“可教性”是遴选教材时不可忽略的因素。教材之所以能成为教材,是因为教材具有教学功能,与此同时教材能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