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社会的温度与良心

2023-01-09励学

中国民政 2022年9期
关键词:管理机构民政部流浪

☉ 本刊记者 励学

流浪乞讨人员作为最困难、最特殊、最边缘的群体,对他们的救助帮扶,考量着社会的温度与良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切实保障了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

深化改革 挑重担,更须自身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深化改革救助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监管链条、完善监管和责任追究体系、规范救助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提供了政策遵循。

民政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及时排查整改救助和托养机构在救助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2021年启用的“金民工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增加了监督管理、机构管理等板块,实现了救助管理工作全链条、全流程监管。

同时,民政部不断推动各地按照“健全工作机制、夯实民政等部门监管责任、压实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主体责任、强化党委和政府属地领导责任”的总要求,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地积极落实推进,如安徽省成立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积极推动将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纳入2019年全省综治考核(平安建设)评价体系。

目前,全国省级层面已全部成立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的领导协调机制,市县两级也全部建立了民政部门负责同志定点联系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制度,各地普遍建立了第三方监督委员会或特邀监督员制度,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2020年,民政部会同中央政法委等11部门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从开展照料服务达标行动、救助寻亲服务行动、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行动、落户安置行动、推进源头治理行动、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行动六个方面提出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各地救助管理工作质量提升。

江苏省坚持“站内照料是常态,站外托养是例外”原则,逐步实现未落户安置的流浪乞讨滞留人员100%站内照料;四川省启动实施全省救助管理机构能力提升行动,其中2021年投入2000万元,实施7大类改造提升内容,重点完成了21个市(州)级救助管理站以及17个救助任务较重的县(市、区)级救助管理站能力提升。

创新寻亲 回得去,更能留得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寻亲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从完善救助寻亲政策、健全寻亲服务体系、强化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升救助寻亲服务水平,提高寻亲成功率。

2016年1月,全国救助寻亲网正式上线,用于支持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发布长期滞留人员寻亲信息,形成了全国统一、实时更新、互联互通的寻亲平台。同年7月,民政部与今日头条开展公益寻亲合作项目,借助精准地域弹窗技术,向受助人员疑似走失地、户籍地等特定区域精准推送寻亲公告。2018年与百度合作,在全国100个救助管理机构启动人脸识别试点工作,2020年推广至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同时,会同公安机关加大身份查询力度,及时采集比对DNA等身份信息,持续加大救助寻亲力度。

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北京成立“寻亲专班”,上海创立“甄别寻亲十二法”,浙江打造“乡音寻亲”模式,安徽孵化“灯塔寻亲工作室”等专业品牌,广东开发“粤省事”线上实时寻亲微信小程序。2018年以来,累计帮助5.8万人成功寻亲。

与此同时,寻亲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的两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一是针对如何让已返家的人员留在家乡、避免再次流浪的问题,民政部门准确把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的定位,依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从顶层设计方面,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合理划分部门职责。2018年,结合脱贫攻坚建立了返乡稳固机制;2020年,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任务之一即是推进源头治理,流出地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加强帮扶,跟踪回访。二是无法查找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人员如何妥善安置的问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确定8类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的总体方案。随后,重庆、广东等地在细则中明确了无户口的流浪乞讨人员的落户权利,山东威海、江苏泰州海陵区、湖南桃源、安徽广德等地也为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全国层面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行动则始于2020年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针对确实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人员,民政部指导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及时启动落户安置程序,将困难群众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其摆脱生活困境。2019年以来,累计落户安置6.8万人次。

社会参与 叫得响,更要用得好

2002年,尚丙辉在广州天河客运站附近租下一间小屋,开始做废品收购生意,并结识了众多流浪者。此后,他帮助聋哑老人找回失散20年的亲人,义务赡养流浪残疾老人13年……再后来,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尚炳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20年,在广州市民政局指导下,尚丙辉作为总召集人,联合40多家单位发起成立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联动机制,组建了一支约80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救助服务。

让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融入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扶。2012年,民政部出台《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指导意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十年来,社会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2013年,民政部将每年的6月19日设立为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在2021年开放日活动时,民政部开展了“最美救助站”“最美救助人”等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各地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线上线下共有50万余人次参与,全国近2万余名志愿者参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4年,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指导部管社会组织当代社会服务研究院联合北京缘梦基金、中央电视台,打造了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广为人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爱下,2018年,原河南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许帅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社会参与,在让更多人了解、支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同时,各地也将其作为提升管理的手段之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广东省民政厅制定出台《关于印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特邀监督员工作制度的通知》,实现了社会力量监督常态化、制度化;上海聘请政风行风监督员、市民寻访团成员参加救助管理街面巡查;南京组建了由街道督导员和社区协管员参加的基层救助队伍,实现了公安城管网络+民政救助网络“全覆盖”;浙江成立省级救助站联合会,搭建救助管理机构、热心企业和个人协同发力平台。

新时代,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民政人将不断回应时代之问,向着更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管理机构民政部流浪
流浪
新时代下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探究
流浪的歌
论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措施
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带有“一带一路”字样的社会组织
流浪猫鲍勃
浅析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财务管理
档案开放利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给远方
民政部公布《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