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归去”更文明 社会更和谐

2023-01-09雯慧

中国民政 2022年9期
关键词:节地公墓骨灰

☉ 本刊记者 雯慧

殡葬,是关系民生幸福的“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国理政新理念指导下,民政部紧紧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设施、服务、管理,有力推动殡葬事业发展。“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的绿色文明新风尚在全国逐步树立。

政策引领 将全面深化殡葬改革引向深入

“作为一名老党员,活到今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现在政府推行殡葬改革,我们怎么能退缩呢?”90岁的刘明礼老人对村民说。如今,在湖北省秭归县固守了千年的“入土为安”观念变了,植入了“厚养礼葬”的新风尚。

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殡葬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将殡葬管理工作纳入了法治化轨道。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积极推动殡葬改革。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个推行绿色殡葬的专门文件。2018年,民政部会同中央文明办等26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 促进殡葬事业发展指导意见》,为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指引方向。同时,民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出台《重大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处置工作规程》《关于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的行动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遗体处置工作指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增强了殡葬改革动力,激发了殡葬事业发展活力,将全面深化殡葬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公益惠民 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母亲逝世后,这里服务周到、价格还透明。”在湖南省益阳市殡仪馆,市民陈先生终于放下心来。

如何强化殡葬服务民生保障功能,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普遍思考的重要问题。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制订《“十三五”公共服务兜底工程实施方案》,将殡葬基础设施纳入了社会服务兜底工程,为推进殡葬改革、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提供坚实保障。民政部还加大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殡葬设施设备新建改造力度,群众治丧条件得到改善。

为了让丧事不再难办,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山东省沂水县在全国率先推行“殡葬全免费”政策,相关费用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如今,在北京、长沙等地,各殡葬服务单位实施免费骨灰撒海基本服务,百元骨灰盒、千元殡仪服务和万元骨灰安置的“零百千万”工程;在重庆、甘肃、宁夏等地,倡导经营性公墓开辟一定比例的公益墓区,免费或低价提供给困难群众。

自2012年12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31个省份全部实现减免或补贴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惠及困难群众。“各地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让群众不用花钱或者只花一点钱就可以完成最后的人生大事,不断强化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如是说。

生态殡葬 生命以最自然的方式“回归”大地

蜀冈之上,小提琴乐声悠扬,一场庄严的生命告别仪式在扬州墓园缓缓拉开序幕。33个家庭将装着亲人骨灰的生态罐安放在坑穴内,亲属们将掺着鲜花的泥土撒入,封穴覆土,栽种鲜花。没有墓碑,只有AR虚化的蝴蝶在大屏上翩翩舞动。在这里,生命以最自然的方式回归大地。

“这里的生态环境很美,回归自然是老伴儿生前的愿望。”史先生按照妻子的遗愿为她安排了生态葬。其实,像这样选择生态葬的并非个例。

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南山公墓,一位逝者在亲人们的见证下,以树葬方式回归自然;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已先后树葬了约2000名逝者的骨灰;广西连续9年组织开展花坛葬和海葬,有不少本地区乃至周边省份群众参与……

自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26个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对选择树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明确奖补办法。北京、天津、辽宁、上海以及广州、南京、宁波等地实施了骨灰撒海补贴政策;上海市节地小型墓已超过全市墓穴销售总量的80%;浙江温岭等地出台政策,对承诺海葬、树葬者将“逝后奖补”改为“生前享有”;广东2017年发放树葬、海葬补助金超过220万元……

随着各地对公益生态安葬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一条节地、绿色、惠民的殡葬改革新路逐渐建立,有效助推了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互联网+”殡葬 让文明祭扫方式与时俱进

“时代在变,祭奠的方式在变,但对故人的情感是不变的。”因疫情缘故,在上海工作的何先生今年无法到杭州为家人扫墓,选择了代客祭扫服务,以此表达对逝去家人的怀念。擦拭墓碑、摆放鲜花、点亮电子香烛、拍照反馈家属……在浙江杭州南山陵园,27岁的礼仪师康指赫一丝不苟地帮助何先生完成了清明祭扫。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殡葬服务成了各地倡导多元祭扫的新选择,与时俱进的祭扫新方式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推广。

在江苏,各地通过政务网站、线上祭扫平台等开展“鲜花换纸钱”等活动,让文明低碳祭扫理念深入人心;在海南,敬献鲜花、书写寄语等祭奠方式正逐渐兴起;在湖南,组织社区公祭、集体公祭,推广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如今,全国数百家殡葬服务机构推出网上公墓服务活动和“家庭追思会”“代客祭扫”等方式,为公众祭扫增加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2022年清明节假期期间,在全国近2000个网络祭扫平台上,网络祭扫群众达2156万人次,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192%。

试点先行 引领殡葬改革新风尚

走进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桃孔村庙山公墓,一片青山绿树之间,规划有序的五排墓穴依山而建,配套的休息亭、停车场一应俱全,这个仅用两个月就建设完成的农村公益性公墓,是云南省玉溪市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

针对殡葬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民政部于2017年印发《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选择80个试点地区(单位)组织开展了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从体制机制、设施建设、规范管理、服务保障等8个方面探索积累经验。

作为上海市唯一的“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奉贤区继在全区312个村(居)成立贤殡理事会后,正式开通了60820000“贤殡热线”,24小时免费为市民提供服务。江西省吉安市近3年多来基本实现公益性公墓县(市、区)全覆盖,保障群众“逝有所安”。贵州省贵阳市采取可降解骨灰坛集中安葬了300多位逝者,成为全国深化殡葬改革效果显著的示范城市……试点地区通过形式多样的殡葬改革,推动移风易俗,殡葬新风尚正在全国各地逐步树立。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厚养礼葬,民风益清。在政策引领下,党员干部带动下,现代科技支撑下,丧葬礼俗改革将不断深化,绿色祭祀的新风逐渐落地生根,“归去”变得更文明,社会变得更和谐。

猜你喜欢

节地公墓骨灰
发挥节地技术模式在用地管理中的先导引领作用推进实现“三个转化”
神秘的恐龙公墓
『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新見《金山吴公墓銘》考釋
恐怖的大洋公墓
把骨灰埋在球场
美国公墓像历史博物馆
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措施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我死后骨灰撒稻田
节约及考虑循环经济的“绿色”措施在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