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常见技术分析

2023-01-09王金海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25期
关键词:路堤桥梁道路

王金海

(安徽省科兴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0 引言

社会发展一朝千里,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中,特别在当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越发成为关注焦点,受工程本身的繁复性影响,其对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多且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常见技术进行分析,其主要有: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模板搭设技术、施工检测技术、道路桥梁过渡阶段的施工技术、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路面平整度控制工艺等。然后阐述了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改善方法,一般有强化工程施工监测、强化施工人员管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等措施,进而促进道路桥梁的整体发展。

1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常见技术分析

1.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软土是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因而在优化施工方案设计之余应重视对软土地基的处理。目前常用到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应用轻质路堤,此法能大大降低对地基的压力。近年来,轻质路堤在施工实践中的应用斩获了不错的成果,是一种有广泛推广价值且颇具性价比的方法。其是为了减轻路堤自重,减少沉降及增大稳定安全系数,采用轻质材料如粉煤灰等修筑的路堤。其二,应用灰土挤密桩技术。有些软土地基的水分占比不适宜栽种绿植,此时便可以应用这一技术,需在水分占比较大的地基区域添加适量石灰粉,以期降低其中的水分占比,水分占比较小的区域则需添加水分做湿润处理[1]。土质较为松散且桩孔密布的区域,可以以间隔夯实法加以处理。实际操作期间,若是出现疏松或断裂等问题,则需再次填土加以夯实处理,直至符合规定标准后才可停止。其三,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对于软土地基中相对薄弱的地方,必须采取必要的加固处理。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软土表层铺上一层土工布,发挥排水、过滤、分隔、加固等诸多作用,之后再着手修建路堤。

1.2 模板搭设技术

在实际施工中,在模板搭设方面有着诸多工艺上的要求,具体如下:混凝土方面,需要使用低塑性混凝土,时间要在2h 之内,同时还需调控好混凝土的硬度及黏稠度。模板施工方面,要求强化施工品质,为确保作业的便捷性,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可以先铺好泥浆,另外在浇筑过程中也要控制好浇筑厚度,以0.25m 为参照,上下偏差不能大于5mm。初灌滑升操作方面,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应分三层开展,每一层的浇筑偏差不能大于5cm,三层逐一浇筑好后,厚度通常保持在60~70cm 范围内,在此过程中注意不要留下指痕,以免影响到后续塑性。正常滑升阶段,考虑到滑升操作一般在浇筑操作之后,且两者需要交替推进,因而初次浇筑后便要进行初次滑升,如此更有助于强化混凝土塑性,同时在操作时必须依循有关规定开展。修补及养护方面,混凝土浇筑好后,按流程配好、用好养护剂,将养护措施逐一落实到位,保证工程圆满收工。最后,要谨记停工时的注意事项。滑模施工期间需确保作业的连续性,不可随意停工。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施工,在实际施工时最好设置明确的人员交替制度。

1.3 施工检测技术

在道路桥梁施工中,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现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飞跃,越来越多的前沿检测技术被应用于道路桥梁施工中,在此重点就几种常用检测技术加以概述。第一种,无线电检测。许多道路桥梁在新建成阶段,难以承受来往车辆的超重负荷,在遭受大量冲击之后便会致使路面受损,引发断裂问题。随着冲击的继续,断裂面也在不断扩张,由此生成冲击波,无线电检测便是以这些冲击波为检测对象,基于所得结果辨别裂缝的具体方位及受损程度,为后续修理工作提供依据。第二种,光纤检测。在施工过程中,一旦突发塌陷或断裂问题,便会导致挤压和拉伸,继而产生一些散光,此时光纤传感器便能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感应具体位置以及断裂分布,且准确性较高。第三种,自感应检测。探测装置需安放于建筑内部,一旦内部结构诸如钢筋或混凝土出现变化,建筑内部的分子、离子结构就同样会出现变化[2]。此时便会降低建筑的导电效率,探测装置察觉到以上变化,便能结合具体反应就建筑内部的缺陷情况加以推测,并找到应对之策。第四种,冲击波检测。在检测建筑内部情况时需要在不影响其结构及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此时便可以借助冲击波来检测。探测器接收到冲击波之后,便可加以分析,继而找到受损位置并检测损伤程度。

1.4 道路桥梁过渡阶段的施工技术

一是要设置好桥头搭板。要想将沉降差降至最小,缓解行车过程中的不舒适问题,最好将搭板的长度控制在坡度的3‰~6‰,同时搭板必须具备承受全部行车荷载的能力。

二是要做好后台填筑处理,桥梁两端路堤存在沉降问题的主因是受来自路基、地基、路面的压缩及变形所致,而地基之所以压缩、变形,则是因为车辆荷载及路基路面的恒载,受行车作用影响会引发填料固结、次固结等问题。如果桥面面层结构同搭板厚度差不多,便可以避免沉降差,因而在桥面及搭板的选取上需确保面层结构同厚度相似。考虑到车辆荷载通常会影响2m 左右的深度,为此对于搭板的强化,在厚度上大多在2m 以下。

三是要挑选强度较好的路堤填料,在对台背路堤做填筑处理前,需立足实际诉求挑选最适宜的填料,细化来看:第一步要对选好的备用土壤作对比,明确土壤在压实度一致的条件下,松铺厚度同压实变数间存在的关系,就各类土壤的技术指标加以总结,选出最佳土壤;第二步要测定液塑限联合及土壤液限,并开展击实、筛分试验,就经济视角来看,尽可能挑选本地材料,如此除了兼具性价比外,取材也更便利,不会引发误工问题[3]。

1.5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就原理来看,在桥梁底部或侧下部通常会做体外预应力加固处理,实际操作时,主要会用到预应力粗钢筋、钢丝锁一类的材料,把准备好的材料锚固于桥梁两端处。依托于针对性的联结结构设计可将梁体、预应力拉杆优化为较完整的桁架体系,如此便可以大大强化桥梁结构的承载水平。若道路桥梁本身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此时便可利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手段。对于预应力筋的安装需事先做好必要的准备,一是要仔细查看安装过程中会用到的一应锚具,重点查看其能不能正常使用,确保其质量同有关规定相符合,尤其要检查螺母同粗钢筋的匹配情况。二是要处理好斜筋、水平筋,可以各自以斜杆、粗钢筋充当型钢,先把斜筋同水平滑块加以固定,接着固定好斜筋上锚点,借助临时支架做滑块的固定,确保位置的准确度,再将水平筋穿入[4]。穿入过程中,需使水平筋两头的丝头长度保持一致,逐一查看预留滑移量及滑块的具体方位,以防在锚固张拉的过程中存在螺母难以拧紧的问题。

另外,也要保证滑块的锚孔同水平筋的中心对准。在实际进行张拉操作时,要尽可能地保证同步张拉,如此才能确保预应力状态的相近性。

1.6 路面平整度控制工艺

路面平整与否对于路基的影响很大,导致路面不够平整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路基填料方法应用不当或排水处理不够合理等皆有可能引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可见,必须就路面的平整度加以妥善控制。相应要点如下:

首先,对基层平整度的控制。在实际施工期间,必须先就基层表面做充分清理,做到表面没有任何杂物,然后以高压水加以冲洗。如果下封层存在脱落问题,则需要仔细做好清理,最后才可于基层表面做沥青的喷洒处理,期间注意均衡性,确保各个面层皆保持平整状态。

其次,对松铺厚度的控制。松铺厚度的合理控制同样是重要的施工步骤。在铺设好松铺后,需要依靠碾压机就基层加以初次碾压处理,处理完之后再结合实际状况就其中的特殊部位做更细致的修整。尤其是那些机械不容易触及的部位,需要借助人工锤分层加以夯实,保证结构的平稳程度同设计标准相符。同时,还需检查铺层材料的防水效果,可以适时添加部分防水效果比较好的材料,以期防范材料渗水导致的整体结构受损问题,使结构拥有更长的使用期限。位于常年温度在0℃以上地区的道路桥梁,在桥面铺装时一般使用具备一定防水效果的混凝土,强度高的混凝土在遭受外力影响时对桥面的保护效果也更好。

最后,对道路回填质量的控制。在道路开槽以及旋喷桩桩顶施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将桩间的软泥处理干净,准备好适量碎石子等材料,在桩间做填充处理,一直填充至设计标高处[5],并依靠压路机加以碾压,保证较好的平整度。为保证碎石可以将桩间各处的空隙一一填充好,可以先做一次静碾处理,然后再基于实际需求做持续性的振动碾压处理,直到符合有关标准为止。在就沟槽做分段回填处理时,需要提前把台阶预留好,与此同时台阶的具体高度也需高于压实厚度,这样做更有助于后续各项施工工序的循序落实。

2 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改善方法分析

就当前而言,在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急需改善、创新之处,唯有致力于施工技术的逐步改善,做足施工保证,才能确保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建造出更为优质、安全、耐用的道路桥梁。

2.1 强化工程施工监测

良好的工程监测是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相应人员应从多角度切入,重视施工技术应用中的关键要求,拟定针对有效的监测规划及应对对策。考虑监测工作本身难度较大,所以最好设立专门的监测小组。其一,就具体的监测步骤加以科学设置。各个环节的施工方案各有其显著的差异性所在,因而需要立足施工方案的差异安排好对各个环节的施工监测,以期达成全面性的监测目标。其二,为切实强化监测有效性,需适时应用前沿现代科技。现阶段,科技发展一朝千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布几乎所有领域,工程监测也需与时偕行,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以期依托于前沿性的信息技术致力于实现对施工工作的动态化、实时化监管,就施工进度加以远程化监控,助推监测效率的有效提高,将潜在的施工风险、技术疏漏一一隔绝在外。其三,做好组织引领,配备更为全面、细致的监测机制,畅通监测流程,为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应对手段的执行供以更为针对性的引导和更为有效的数据,确保各项施工事宜可以良性、稳定开展。

2.2 强化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的难度性及专业性较强。就技术层面而言,道路桥梁的建造本身难度系数很高,这在道路桥梁整体构造、专业性要求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展现,同时其在工艺方面的要求也很复杂。为此,施工人员必须致力于自身技术素养的强化,提高对于复杂施工环境的适应水平,如此在面临各种施工问题时才可妥善应对,保证各施工环节可以按部就班推进。同时,施工单位也需继续致力于工作激励机制的优化,拟定适宜的奖惩策略,赏罚要明确、执行要到位,以此激励更多施工人员主动铆足精力,投身于施工工作中,使他们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还要紧抓安全宣传事宜,让更多施工人员意识到安全施工的必要性,强化他们的安全观念,引导他们形成科学、安全的施工习惯,将安全施工的思想基础打好。

2.3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一方面,从管理者层面来看,必须提高对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宣传、培训工作置于重要位置,致力于管理培训的常态化,如此,不但能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观念,还能进一步突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施工单位发展实际来看,应就质量管理结构加以优化设置,将不同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一一细化到位,明确第一责任人,以期从多方面、多视角就交叉项目及环节做好监管。诸项施工技术的落实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明确不同部门及人员的施工职责是关键所在,依托于融洽协作关系的搭建,为施工工作的优化打好基础。总之,在施工之前便要将职责加以细分,以期全面激发工作人员的职责意识和治理踊跃性,使各项施工职责可以细化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专职专责,保证施工技术细节可以切实落实到实处。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整个施工流程的监管,器材购置、存储环节也要涉及在内。对于施工流程,既要符合安全标准又要具备科学性;对于器材购置,着重强调质量监督,有了高质量的施工器材才能打好施工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施工中,各相关人员应认识到应用好施工技术对于道路桥梁施工的关键性,以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基于实际、正视问题,敢于实践、探寻对策,以期以有效措施致力于各项施工技术的高效应用,将各种安全隐患出现的概率降至最低,同时也为道路桥梁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施工保驾护航、夯实根基。

猜你喜欢

路堤桥梁道路
嵌入式反压护道作用下软基路堤稳定性研究
铁路浸水路堤优化的边坡稳定分析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填石路堤强夯施工技术及路基响应研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探讨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桥梁检修专家——MOOG桥梁检修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