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与创新
——以福建省为例
2023-01-09陈礼彪
陈礼彪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500001)
0 引言
近十多年,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在现代工程管理理念指引下,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不仅着力构建了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福建省高速公路的原有格局与水平,整体性跃迁至新时代的新格局、新高度。
在新形势下,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在现代工程管理理念与实践方面经过新的思考,总结新的经验,提升新的理论。新时代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现代工程管理基本经验全面而丰厚,突破现代工程管理一般性的“五化”理念,彰显对现代工程管理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与时代化认知,以及对福建省高速公路现代工程管理宏观全景与微观职能的一体化高度融合。
本文对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实践、成就、工程管理基本经验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与理论创新升华,对落实交通强国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交通行业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 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现代工程管理理念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交通运输“绝对和相对相统一、质量和数量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业态,实现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跃升,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之一[1]。
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的工程管理需具备“工程—环境复合系统”观念。公路工程实体的建成,对于原来的工程周边区域来说,相当于在原来的环境系统内增加了工程实体这个新的系统要素[2]。新系统的要素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
另外,高速公路具有“公共属性+经济属性”的二重属性,这决定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必须受到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协调治理。由于高速公路战略意义大、复杂性较高,在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市场资源能力可能不足,“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我国仍然具有较大制度“红利”和广阔作用空间。
在当今高速公路工程建造中,以人本化、标准化、精细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高速公路工程建造模式正得到普遍推广[3-5]。这些正促使高速公路工程建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即通过高速公路工程硬系统为核心的工程物理世界与工程信息模拟世界对接的技术思维不断释放和优化工程管理功能,并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综合质量与管理效率。
2 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基本范式:以福建省为例
2.1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模式转变
新时代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是以人本化、标准化、精细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管理模式在高质量发展引领下的整体性转变,是现代工程管理实践随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能力跃迁。
首先,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是逐步向“统筹管理”转变的过程,在整体性思维下,统筹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如何筹”,即要有“筹”的谋略与抓手。既要对工程造物的完整性与全过程进行结构、阶段、要素关联及整体功能进行界定,又要根据工程造物的基本特征、环境背景、管理资源、主体能力等对工程造物全部活动与过程进行分解,在分解基础上再集成管理活动的整体功能与驾驭能力。
其次,由管理向“决策治理”的转变。在工程决策过程中,代表社会公众的政府这一概念完全具体化转换为政府工作人员,即抽象的政府概念与逻辑关系在这里变成了活生生、具体化的社会人的行为,这是现实的、重要的,也将造成许多新问题的转换,也引发出关于工程决策治理的一系列实际问题。
最后,福建省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包含了向“绿色发展”的转变过程,即谋求工程项目建设同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2.2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省域治理体系构建
福建省高速公路近十年来取得了骄人的建设成就,一方面在硬系统建设层面表现为福建省的高速公路里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在软系统建设层面表现在福建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速公路建设省域治理模式。从国家和交通运输部制定高速公路的发展战略,到福建省政府落实福建省的高速建设实践中,呈现出典型的政府式委托代理结构,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和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省域治理体系。
福建省高速公路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四统三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质量、统一运营和分段筹资、分段建设、分段收益的筹资)和“省市共建、建设以地市为主、运营全省统一”的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体制。这是福建省在不均衡的区域发展使得各地市经济条件存在差异、建设条件恶劣导致工程质量、工期和成本难以控制的情况下,适应福建省情况做出的自然选择,实现了政府式集权管理、政府职能的有效分层以及全省一盘棋的系统性。
2.3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投融资决策
我国交通工程投融资模式从1984 年提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到2010 年为止,我国已形成了“中央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投融资体制。2019 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6]。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福建省出台了多项投融资政策作为回应与进一步探索。2012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高速公路项目暂行规定的通知》;2015 年5 月,《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重要举措分工方案》;2016年1 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公路投融资模式。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的公路投融资模式,完善收费公路政策,多渠道筹措建设和维护资金。
因此,在政府主导下,福建省融资形式更加多元化、权责分配更为明确、风险防控机制更加完善。例如,京台高速公路福州段采用中央财政、省级财政与市级财政联合出资的投融资模式;莆田莆秀高速公路是福建省第一个采取BOT 融资的高速公路试点项目;武邵高速公路是福建省首次采用“投资+设计+施工”总承包(BOT+EPC)模式试点的省重点工程项目;泉厦漳城市联盟路、顺昌至邵武高速公路等采用PPP 模式;长平高速公路采用“BT+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高速公路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往往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管理模式、行业政策等方面影响,具有情景适应性特征[7]。
2.4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标准化与均质化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是不断完善、不断推进的过程,从试点示范的选择,到经验总结,到尝试推广,再到全面应用,是一个系统的推进过程。通过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规范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行为,实现对工程建设过程、安全、质量、工期等目标的有效控制;并且通过统一“物”的技术标准化、“人”的行为规范标准化、“事”的过程控制标准化,在高速公路运营服务领域精心打造服务窗口、科学养护、文明执法、智能信息、经营开发、创新管理,营造“畅通、安全、舒适、美丽”的交通出行环境[8]。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标准化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标准化管理的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从管理行为、工地建设、施工工艺、过程控制、施工机械设备,发展到收费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服务区与广告管理、机电与信息管理、财务管理,涉及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工程监督等一系列全方位的建设管理范畴,呈现出从局部标准化到整体标准化的系统性特征。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发展进程实质上是一个从技术标准到行为标准的动态演进过程。从最初的施工管理标准化逐渐发展完善,最终形成管理制度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工作成果标准化、服务窗口标准化、操作流程标准化、科技应用标准化等一系列管理体系,呈现出从物理标准化到管理标准化、行为标准化的动态性特征。
新时代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均质化是新时代下对标准化的重新思考,是高质量发展理念下对标准化的重新定义,是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均质化是指针对不同的工程主体,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供给是充足的,其为了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所付出的资源是相对均衡的,其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最终成效是差距不大的,最终的工程质量是水平较高的。“均质化”更加注重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效能,以及标准化治理能力的提升。
2.5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生态文明发展
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始终伴随着对环境、对生态的思考与实践。福建省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始终把“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作为重要目标,这正是系统思维下从施工现场到区域发展的协同性特征体现。
福建省高速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始终遵循理念引领,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观念下开展生态文明的构建工作,在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始终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界,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对生态的认知,谋求人造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协调统一,即“以人为本”与“以生态为本”的统一。福建省高速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如何创新思路促进文明施工新举措、新成果”推动基层党支部带头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绿色施工、和谐施工的同时,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融入地方社会治理,形成完整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与经验,甚至为“一带一路”建设、国企走向世界提供经验范本。
福建省高速公路生态文明的建设管理始终遵循“统筹资源,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绿色品质”的顶层设计,在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渔村、山、海、石、厝、村、路相融一体,真正将高速公路的建设深入村、镇、县、市、省,以及与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另外,福建省高速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与自然环境相协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规划选址、布局选线上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扰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为实现高速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融,在实际选线设计中,坚持“生态环保”“防护设计”等理念,避免“大填大挖”。对经过城镇路段的选线采取“靠而不进,离而不远”的原则,坚持与人口密集的村庄、自然保护区及水源保护区等环境影响敏感区保持适当距离,追求“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
进一步地,人文健康是高速公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避免的重要任务,在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施工人员、监理人员、材料加工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等参与工程项目或相关的“自然人”,更要关注承包商、供应商、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生产厂商等众多的“社会人”,换句话说,就是要关注项目相关的个人行为以及企业或组织行为,实现所有“人”的健康发展。从空间上说,不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都是在施工现场、在项目区域、在相关市场这些子系统内进行交互,进而体现出工程管理与人文健康的高度协同。
3 结语
本文对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十多年来工程建设实践、成就、工程管理基本经验与理论思考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从管理模式转变、现代工程管理理念、省域治理体系、投融资决策、标准化与均质化,以及生态文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基本范式,为同类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化现代工程管理范式,取得了显著成绩、宝贵经验与理论创新,对于全面、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交通行业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明确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发展方向,全面做好“十四五”期间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各项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