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县域强村公司:从消薄消困到共创共富的重要力量

2023-01-09周爱飞杨晓丽叶芳叶苏贤

浙江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强村

文/周爱飞 杨晓丽 叶芳 叶苏贤

在共富新征程上,强村公司需要系统性重塑,以进一步梳理并破解“是什么”“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得好”等问题

2017年至2019年,丽水市的省定薄弱村数量占全省比重达16%,是全省村集体经济最为薄弱和集中的山区。在此背景下,丽水市下辖各县(市、区)纷纷联合设立县—乡(镇)两级强村公司,负责统筹经营各类增收项目,为2019年底实现全省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起到了保障兜底作用。现时,强村公司已迈过“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其发展使命也从“消薄消困”向“巩固消薄”进而向“引领共富”的渐进演变,需要重新审视其可持续发展路径。

正视存在问题

思想认识不够清晰。部分县域对强村公司发展重视不足,消薄工作专班频繁“换人”,运转不畅;一些干部认为强村公司是自上而下推动,对政府依赖性过强,缺乏市场主体应具有的自主性,后续发展乏力;少数干部认为强村公司是通过“消化”上级支农政策资金向强村富民“转化”的中介平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公司。

经营人才严重缺乏。全市县—乡(镇)两级强村公司平均员工数仅为3.3人。9家县级强村公司拥有员工33人,其中聘任职业经理人数仅为3人。173家乡(镇)强村公司拥有员工569人,其中事业编制138人、企业编制10人,在聘用的69名职业经理人中多数为驾驶员、在职村干部等,聘用的管理人员在公司经营、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上大多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整体经营水平偏弱。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虽然强村公司在省级层面没有统计数据,但强村公司经营水平与村集体收入存在“强相关”,2021年全市平均集体经济收入63.21万元(合作社口径),仅为全省平均数(合作社口径)的20.83%(303.49万元),由此可见一斑。从自身看,2021年173家乡(镇)级强村公司平均年产值为166.74万元,约20%的强村公司贡献总产值的64%,且多数业务雷同,平均分红仅31.4万元,尚有36家未实现分红。县级强村公司统筹兜底任务沉重,如2021年遂昌县有56个行政村依靠县级统筹项目兜底“消薄”,占行政村总数的27.86%。

项目谋划对接不足。一方面,全市广大乡村拥有非常多的优质生态、文化资源资产,另一方面,资源零散、闲置普遍,资源整合、项目建设受生态红线制约多,谋划项目的能力欠缺。据丽水市消薄办掌握的项目库来看,全市部分县(市、区)的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如缙云县在建项目40个,谋划中的项目仅15个。同时,“飞地”项目因土地指标、工作联系等原因,各地各自为战,对接深度不足,部分项目推进较慢。

发展激励机制不活。一是评价导向不活。现有考评机制过于注重“整齐划一”“行政刚性”,对投资亏损、负债经营等容忍度低。二是薪酬机制不活。多数乡(镇)级强村公司难以支付高额的职业经理人薪酬,未建立与增收相挂钩的报酬激励机制。三是政策激励不活。强村公司既享受不到民营企业的招商引资政策,也享受不到农业专业合作社、村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强农惠农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相关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达300万元以上的,需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以青田平湖“飞地抱团”项目为列,自2019年以来累计实现收入约3400万元,若交税,则大大影响230个行政村的消薄收入,若按往来款结算,则存在逃税风险。

实现系统重塑

在新发展阶段,强村公司担当的使命已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其性质、主体、定位、路径、机制等进行系统性重塑,力求在助推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上有新作为、新经验。

明晰性质,厘清“是什么”问题。从平台视角看,强村公司既是广大乡村资源资产(绿水青山)“转化”为强村富民(金山银山)的平台——属“两山转化平台”范畴,也是将上级支农政策资金通过输血、造血“转化”为发展红利的平台。从主体视角看,强村公司既是乡村生态产品主要所有者、生态环境主要守护者、优质生态产品主要提供者的集合体,肩负着本区域“巩固消薄、引领共富”的角色,又是遵循市场规律、适应平等竞争的法人主体,与传统的村民股份经济合作社相比,运作更为灵活,因而强村公司具备平台和主体的多重复合性质。

聚焦主体,解决“谁来干”问题。配优配强强村公司经营管理队伍,给予“人才松绑”政策,可参照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到国企任职的做法,派员到集体所有制强村公司担任、挂职主要负责人。进一步扩大职业经理人的聘用范围,优化薪酬方案,鼓励有实力、懂农村、善经营、有理念的青年、乡贤返乡回乡任职;可让发展快、效益好的强村公司总经理兼任后进的强村公司总经理,降低聘任成本,实现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组织开展《公司法》、《税务法》、金融管理等专业培训与实务指导,提高强村公司人员的专业性与运作效率。组建山海协作新型帮共体,建立与省企、发达地区强村公司结对机制,通过人员互派、项目建设、资源共享等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可筛选建立由省国企下派干部组成的“人才池”,任职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

紧扣定位,着眼“干什么”问题。开展生态资源资产整合与转化,包括对分散的山水林田湖草、闲置农房等资源整合,将碎片化资产资源的集中化收储和规模化整合,转换成优质资产包,并通过转让、租赁等形式获取收益。开展乡村产业及配套培育,包括生态农业、清洁能源、林业碳汇交易、农林产品加工、农家乐民宿与乡村旅游、绿道经营、品牌营销、乡村文创、红色研学、会务培训、农机社会化服务等业务。开展生态资源资产保护与修复,包括村庄保洁、河道整治、森林防火、生物多样性保护、病虫害防治、荒田复垦、古建筑/古道保护与修复、生态设施建设与维护等业务,可通过被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获取收益是开展其他稳建经营,包括物业租赁、有保障的参股投资、劳务供需对接、农技推广等业务。

优化路径,聚力“怎么干”问题。加快市场化改造。清晰划分政企边界,进一步健全完善内控、财务、人事等各项管理制度,探索市场化竞争类项目专业化运营。实施平台化拓展。将强村公司发展融入“两山银行”转化平台,建立以强村公司等为代表的平台会员制,将碎片化的乡村分散、闲置资源资产进行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项目化打包,配之以政策支农资金引导,推动市场化交易,实现平台赋能、激活乡村。支持一体化联动。改变原有“一乡镇(街道)一公司”模式,压缩强村公司数量,探索联片化发展,避免发展雷同,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可引导建立标准化的产品供应联盟、调度平台,解决单独一个强村公司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可引导关联强村公司互为参股、组团对外参股,提升抱团绩效。强力项目化推进。加强“飞地”项目组织协调,加大资源整合利用,谋划、实施、储备一批好项目,强化项目在立项、审批、管理和推进等闭环盯引,科学精准抓执行,高效闭环抓落实。引导差异化经营。对当地垄断业务,可独资经营;对国资牵头项目,可积极参股;对与民营资本、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合作项目,可采取“保底分红”方式适度参股。

完善机制,确保“干得好”问题。在人力保障上,跳出“农口”进一步增强市、县两级工作专班力量,加强对强村公司差异化分类指导;同时,开展十佳职业经理人评选,对创新意识强、经营效益好、促农增收大的职业经理人给予政治待遇、经济激励、社会荣誉。在财政金融上,可将强村公司上缴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奖励;支持强村公司承接强农惠农资金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可将投入强村公司发展项目的财政资金所形成的收益按相应比例划归强村公司所有;推广景宁集体经济“政银保”模式、青田“强村富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资金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强村公司金融服务支持。在土地供给上,用好用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并参照现有省、市级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所需用地政策,统筹并倾斜性安排落实强村公司发展所需用地指标。在项目支持上,完善并推广松阳县村级工程“集体建”经验,在国家法规规定的额度内,鼓励有条件的强村公司直接承接农村交通、水利、高标准农田等小项目。

猜你喜欢

强村
关于优化强村公司管理模式的思考
——基于长兴县强村公司管理实践
积极探索新时代“强村”新路
——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改革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重在强村富民
“强村领航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企业携手乡村 工业扶贫助巴中打造“产业强村”
富民强村的老区村好书记——厦门市翔安区大宅社区党委书记陈锦芳
基层党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带人种植红树莓强村富民有作为
强村富民的引路人——记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唐淌村党支部书记张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