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讨
2023-01-09张盼
张盼
(安徽三洲水利建设有限公司,安徽宿州 234000)
1 引言
桩基施工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相较于锤击沉入桩而言,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噪声小、干扰小的特点,可以满足大直径桩基施工要求。因此,基于工程实际情况,探讨钻孔灌注桩工艺操作要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水利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原理
在水利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主要是在现场通过机械钻孔或人工挖孔成孔,在孔内放置钢筋笼并完成混凝土灌注,形成稳固的桩基础。根据地层土质的差异,成孔方式也具有一定差异。在地层土质条件较好且地下水位处于较低水平时,基于人工挖空、冲抓钻成孔、长螺旋钻孔的干作业成孔模式较为常用;而在地层土质条件较差且地下水位较高时,基于冲击钻、正反循环钻、旋挖钻的泥浆护壁+钢护筒成孔模式较为常用。成孔之后,需要吊放钢筋笼,吊放钢筋笼就位后经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原理是:经导管内隔水球前进,在隔水球被顶送出导管的瞬间利用混凝土封堵填埋导管,后续经导管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
3 水利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测量定位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期,可以根据业主方提供的平面大地定位测量控制点,利用全站仪确定轴线坐标定位点,并将轴线控制桩设置在构筑物外,同时设置红色三角旗保护轴线控制桩,为后期轴线控制、场地施工测量位置划定提供依据。在这个基础上,施工人员可以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结合现有红线测绘成果,利用全站仪、水准仪以及钢卷尺(50 m、5 m),进行其他轴线的测量、定位。
为了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测量人员应在重复测量业主方提供坐标基桩的前提下,选择可靠且稳定的位置进行三角网加密桩的增设。同时,沿着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实地踏勘,明确全部工程控制坐标点,完成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创建。一般相邻控制点之间的间隔为30.0~50.0 m,在后视点确定之后,利用全站仪测量方法,再次测量控制桩相对位置、中心线相对位置。在确认控制桩相对位置、中心线相对位置无超出标准要求的误差后,放设“十字”护桩,并在护桩表面浇筑混凝土,降低后期施工对控制桩的影响。在正式工艺操作阶段,测量操作者需要以星期为单位,进行轴线控制桩的多次复测,规避木桩位置移动对工艺操作精度的不利影响。
在平面控制网设置完毕后,测量人员可以在确认业主方提供水准点标高无误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路线,将永久水准点纳入闭合水准测量体系内,为后续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一般永久水准点沿线需要设置临时水准点,相邻临时水准点之间的距离为50.0 m,每一个临时水准点校核需要的永久水准点数量为2 个或2 个以上。在临时水准点校核无误后,测量人员可以在设置的桩位上进行水准桩、控制桩序号的排列,并简单阐述测量桩的方位、标高、作用、位置、方向等。
3.2 钻孔
在测量定位后,可以根据工艺要求,选定待钻进的桩位,完成钻机放置并进行钻机平衡度调整。一般需要利用吊垂球,进行钻杆、钻孔中心位置调整,确保钻杆、钻孔中心处于同一垂线。在确认无误后,进行钻机固定。利用固定后的钻机完成钻孔作业。在钻孔作业开始初期,可以贯彻慢进尺、小转速方针,进行自重钻进,并全程观测、调整钻杆垂直度。在钻进到设计深度后,应再次调低钻具行进速度,回转上拉,为清孔作业做好准备[1]。
如水利工程地质条件不佳,可以选择泥浆护壁成孔技术。成孔所用泥浆制备材料包括膨润土、黏土与水。其中,膨润土为蒙脱石组成的黏土性矿物,黏土则为颗粒直径小于0.005 mm黏粒含量超过50.0%且塑性指数超过17 的黏土。准备运转速度超出200 r/min 的膨润土搅拌机,先注入定量清水,边搅拌边投放膨润土,膨润土溶解后则先后投入羧甲基纤维素、分散剂、增大相对密度剂、渗水防止剂,最终制备成黏度超过17 Pa·s,pH 处于7.0~8.0 的泥浆。在钻孔操作过程中,注入孔口泥浆的相对密度小于1.10、黏度处于18.0~20.0 Pa·s。钢护筒内泥浆应超出地下水位,超出高度为不小于1.0 m。若水利工程受水位涨落影响,则保护钻孔壁的泥浆面应超出地下水位最高位置1.50 m。
3.3 清孔
在钻孔行进到设计深度后停止进尺,稍微提升钻具至距离孔底10.0~20.0 cm,整个过程中保持泥浆正常循环,每间隔一定时期进行钻盘空转,将孔底剩余泥块研磨成泥浆后排出,排出泥浆相对密度应在1.25 以下,黏度处于18.0~25.0 Pa·s,不断置换泥浆,持续30 min,完成第一次清孔[2]。
在第一次清孔作业完成后,进行孔深测量,确认无误后,及时完成钢筋笼、混凝土导管安放,准备第二次清孔,持续30~60 min。在清孔完成后,进行钻孔深度、孔底沉渣量的测量,确保钻孔深度与要求相符,孔底沉渣厚度小于或等于10.0 cm,沉渣黏度处于18.0~24.0 Pa·s,含砂量大于4.0%但小于8.0%。
3.4 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制作应选择空间较大、运输便捷的场所,根据钢筋直径、型号、长度差异,分类别堆放。根据钢筋笼设计图纸,利用专门的调直平台完成主筋调直。在钢筋骨架成形之后,将架立筋平稳安放到钢骨架上,并依据相邻主筋之间距离相等的原则完成主筋布置,同时利用电弧焊固定主筋、架立筋。若需要接长主筋,制作者应选择搭接焊、对焊、绑条焊的方式,在同一个截面内进行主筋的对称连接,并控制钢筋接头数量在主筋总体数量的一半以下,且相互毗邻的两个钢筋接头之间相距长度超过500 mm(或主筋直径的35 倍)。进而依据主筋直径的10~15 倍进行钢筋焊接。在完成主筋与架立筋固定之后,将钢骨架平稳安放到外箍筋滚动焊接器,依据相邻箍筋之间距离相等的原则,进行箍筋缠绕。并依据箍筋长度的8~10 倍的焊接长度标准,利用电弧焊完成箍筋、主筋固定。同时,制作者应将宽度50.0 mm、长度400 mm 的钢板制作而成的钢筋定位器设置在主筋外侧,控制钢筋笼直径偏差在±10.0 mm 以内、长度偏差在±50.0 mm 以内。
在钢筋笼安装阶段,可以选择扁担起吊方法,在钢筋笼上部箍筋、主筋相连位置对称设置吊点,共3 个吊点,在专人指挥下,两人对称手扶钢筋笼,垂直对着孔位缓慢下放。在钢筋笼徐徐下放到孔底的过程中,若遇阻力,则可以适当转向提起,或者起笼扫孔后重新下放,避免强制下放。
3.5 灌桩
在灌注桩操作前,操作者应沿着拼装、试水、试压、密封圈增设、紧丝扣安放紧固等顺序完成导管下放。在导管下放完毕后,操作者可以结合二次清孔安放底部具隔水塞的漏斗,确保灌注持续性。若导管内混凝土含有空气,则后续混凝土井溜槽缓慢灌入导管、漏斗[3]。同时,操作者应进行混凝土灌注面标准高度的计量,规避混凝土溢出导管现象。
4 应用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
4.1 成孔注意事项
在钻孔前期,应进行钻机的平稳调整,确保钻机与带钻孔面呈90°且处于稳定牢固状态。开钻时,应使钻头接触地面,将进尺深度调整至0 位,进而在原地顺时针旋转,以钻杆自重、钻斗自重、液体压力作为钻进动力,控制初次钻进压力在90 kPa 左右。先以缓慢的速度钻进随后逐步加快。
当钻杆内密布钻渣时,首先,应停止下压,回旋钻进。其次,调整参数,促使动力头转动方向为逆时针,且朝着下方送行。再次,关闭钻头,回转底盖。最后,以一个缓慢的速度向上方提拉钻头,在提拉期间应避免钻头与孔壁接触。在将钻头脱离孔口后,应控制钻机旋转到自卸车位置[4]。在动力头的帮助下,由上部给予顶杆一个压力,在压力传导过程中开启底盖,完成钻孔阶段渣土外卸。在完成渣土外卸作业后,将底盖关闭并重新旋转到钻孔位置,精准对照钻孔位置,以一个缓慢的速度,启动钻斗至钻底,往复多次开展,直至钻孔至设计深度。若在钻进阶段发生钻机摇晃、钻杆跳动、进尺阻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第一时间关停钻机,提拉钻头检查原因,消除故障后再次钻进。
4.2 灌桩注意事项
在安设导管后,应利用8 号铁丝将滑阀(或隔水塞)悬挂在导管内水面,促使导管与滑阀紧密贴合。在灌注混凝土之前,配置0.1~0.3 m3水泥砂浆,将配置完毕的等量砂浆放入滑阀上方导管、漏斗内[5]。然后灌注混凝土,在初次灌注混凝土量达到设计标准(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深度超过1.2 m)后,将铁丝剪断,并借助混凝土自重完成导管内多余水分排放,促使滑阀牢固停留在孔底。
在首批混凝土灌注完毕且无异常表现后,应进行混凝土的连续灌注。混凝土灌注上升速度在2.0 m/h 以内,灌注期间导管内混凝土应具有流动性,一般从混凝土搅拌初期到灌注完毕持续时间应少于1.5 h[6]。同时操作者应利用测锤定期测量混凝土面上升高度,逐节拆卸或提升导管(拆卸时间低于15 min),促使导管最大埋深低于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最小埋管深度超过1.5 m、最大埋管深度小于8.0 m),确保桩身混凝土灌注均匀度。最终桩顶应超出混凝土灌注高度800.0~1000.0 mm。
此外,为避免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期间上浮,除了在孔口固定钢筋笼上端外,还可以适当缩短混凝土灌注时间,并在钻孔内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放慢灌注速度[7]。同时,在孔内混凝土进入钢筋笼1.0~2.0 m 时,应适当进行导管提升,缩短导管,增加钢筋笼在下层混凝土内的埋置深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是水利工程基础施工中优势较为显著的工艺,需要利用特定的钻孔机械、灌注设备完成桩基打设。为了获得高抗震性能、低噪声、高承载力、高强度、高适应度的桩基成品,应从测量定位环节入手,进行全面质量把控。并以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安装、灌注桩为重点,进行细节问题的分析、处理,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