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德育视域下红色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以沪上高校红色体育活动为例
2023-01-09蒋丹颖
蒋丹颖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德育是德育工作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关键载体与渠道,在建党百年之际,以红色体育为背景开展实践活动是提高高校大学生体育德育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开展红色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更好地领悟和发扬伟大党的精神。本文以健康中国为背景,以沪上高校的红色体育教学活动为例,重点研究体育德育视域下红色体育教学的发展困境与解决路径,为高校红色体育教学的实践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体育德育视域下红色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体育德育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发展阶段
道德是人类美好的品质,良好道德的形成需要正确的德育教育,这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中的根本任务。中国教育学家张伯苓曾经说过,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1]体育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体育德育的教育又是体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各高校务必全方位落实更进党的教育措施,高度注重对学生体育德育的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已经从单纯的强身健体向注重人的思想方面转化,体育教学不仅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也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学生的成长和受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是重要的思政元素,与大学生体育品德的形成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
学校对体育德育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样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体育德育的教育在遵循基本的原则上也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结合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将德育与体育恰当地融合进去,使学生较为自然地接受体育德育的教育。
(二)体育德育素养是高校教育的重点环节
好的体育德育素养对个体来说具有塑造功能和导向功能。塑造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导向功能可以使学生正向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通过“体德双修”和“体智双优”的推动[3],促进学生体育德育素养的形成。
在国家大力发展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各项体育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也受到沪上众多高校的青睐。例如上海学联开展的“520表白跑”,以定向打卡活动表白对祖国的爱;华东理工大学的“体育龙舟节”,在体验竞技体育美丽的同时,提供了重温传统的机会;上海体育学院举办的“赛车文化节”,以汽车运动的体育元素融合了体育、文化、艺术三大特色;上海财经大学开展的“真人CS健康跑”,让学生在跑步中感受运动的乐趣;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在上海·骑行中国”,各支骑行队伍通过主题宣讲接力打卡红色地标……除此之外,其他高校举办的各项红色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其中,反响热烈。
(三)红色体育教学是课程实践的特色
早在1934年,毛泽东在《苏维埃的文化教育》中就提出了“红色体育”的概念。红色体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体育形式,是基于我国特定的社会环境的一个产物,红色体育因“红色”而显其特色,因“红色”而独具精髓。因此,借助独特的“红色”来宣传红色体育文化,教育学生提高身体素养,同时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培养出团结一致、积极正向的美好品质。
以沪上高校红色体育活动为例,这是在体育德育视域下体育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各高校通过开展红色寻访活动,行走在祖国河山的每一个红色角落。这种将体育元素融入红色教育的教学形式,不仅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的付出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也能感悟出体育德育的魅力。
二、红色体育教学活动在高校开展的形式研究
(一)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在红色故事的讲授过程中,不能就党史谈党史,就红色讲红色,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要将故事与知识相融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4]
通过讲好红色故事,用真实的历史故事和生动的人物事迹感染学生,将红色体育项目中寓含的红色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通过红色体育实践传达给学生。这种形式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弘扬学生热爱红色体育精神,有益于提升大学生的团结力,激励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国心。
(二)创新红色体育项目,巧妙融入高校活动
对红色理念的渗透,仅仅靠理论宣讲往往不能让学生自觉地理解和接受革命精神的实质,因此需要通过一些身体力行的体育活动去表达革命精神。
红色体育实践是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红色的活动体验,亲身模拟革命战争年代的各种真实军事体育活动,使学生有更直接的感受。[5]在校园社团的各项活动中,通过增强红色体育文化教育,运用媒体来宣传校园文化精神,鼓励学生在各种重大校园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红色文化的学习氛围。[6]在高校运动会中,融入新颖的红色元素,将红色文化与体育结合,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运动会中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三)发挥文化育人机制,渗透红色体育精神
红色体育文化是我国发展与强大过程中一直贯穿的优秀传统文化,沪上高校红色体育文化的培养和传承,对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着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高校学生,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念,加深他们对红色体育文化的印象。[7]
在发挥红色育人机制的同时,制订出相应的规定与章程,督促学生的体育行为。对不尊重红色体育文化的行为予以一定的告诫;对红色体育文化有创新想法和实践的教师予以奖励,使更多教师融入到体育教学改革中来,保证红色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与时俱进。[8]
三、体育德育视域下红色体育教学的实践困境研究
(一)以增强体质为导向,忽视伦理素养的培育
体育德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各高校多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体育技能的学习,而对德育中伦理素养的培养过程积累明显不足,导致体育德育的教育功能调节失衡。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对自我生命意识的淡薄,因受到网络中负面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影响,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刻,对生命的意义理解不够,珍爱生命便成为了体育德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德育实践方式缺失,形式亟待创新优化
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道德实践的缺失使学生德育体育的融合长路漫漫。即使有一些红色的实践活动,但在体育德育实践中,难免会出现略显老套,缺乏创新的教育形式。
在沪上高校中,通常会出现教师说教式的教育,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反而会使学生出现抵触心理。即使有的教师和学生对红色体育教学方式有了一些小突破,但也会担心自己的教学方式出现不合时宜的声音而不愿承担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校的体育德育教育很难得到真正推广与实施,校园的体育德育实践方式很难得到质的改变。
(三)体育德育缺乏统一标准,一体化实践改革难度较大
德育和体育课程虽然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对于教学来说,需要将之合理地融为一体,条理清晰地教授给学生。如果这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会使其中一方有失偏颇。但是现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校、不同的教师,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德育目标,这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陷入德智一体化低效结合的困境。虽说体育德育的教学是有个性化的,但是其最本质的基础仍需一致,缺乏体育德育基础目标容易使两者之间的教学失衡。将体育德育一体化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阻碍,受限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也增加了一体化实践改革的难度。
(四)体育与德育两者相互独立,缺乏教育资源的整合沟通
独立存在的德育与体育是一体化发展的最大阻碍。在教学中,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会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是对德育的评价却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这使得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受到影响并逐渐弱化,这也容易削弱对学生人性化的培养。[9]在德育实践中,忽视体育的多样化健身功能,使得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不够深刻。在体育的实践中,缺乏考虑德育带来的育人功能,会造成学生畸形的思想,因此体育与德育的教育不可独立存在。这样的形势也督促着教育者需尽快整合教育资源,将有效的资源合理利用起来。
四、体育德育视域下红色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一)灵活采用多元化体育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成效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总结相对应的方法,得出合适的教学成果。
基本的课堂准则是体育教学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体育教师需要通过端正自己的态度,全面理解红色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才能将之传授给学生。同时,在教学课程中,穿插采用体委轮流担任制度,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心留意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疏通与引导,通过红色体育文化的优秀品质,感染学生,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相关活动中时时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教育学生去遵守体育活动准则,激发学生的红色精神,将学生心中真善美的品质融进体育活动并表现出来。同时在体育实践中重视榜样的作用,宣扬红色文化的精神,为德育的培养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10]
(二)积极设计创新性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结合具体分析,根据每学期不同的项目课程和学生群体实施不同的德育教育。因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差异性,体育教学形式具有针对性,这就提高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师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来挖掘红色活动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来阐释红色教学的内容,并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同时,将体育实践活动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更多人了解到红色体育活动的价值。选拔体育专长的学生为社区服务是体育德育一体化路径完善的创新突破口。[11]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类红色主题运动,使居民在活动中了解与感悟出红色教育的意义,明确德育的价值取向,让德育渗透在体育中,体育兼容德育,促进体育德育的全面发展。
(三)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顶层设计
教学大纲是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内容,也是指导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文件。各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入进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将任务进行明确和细化,定出每个阶段的目标与期望效果。
对学校领导来说,首先让教师有深刻的认识,对高校教师进行体育德育一体化培训,[12]使教师自身认可并能深刻理解德育与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德育体育教育一体化的理念,研制高校体育德育一体化育人目标。[13]其次,创新教师的思维方式,不以各种约束来禁锢教师的创新,鼓励教师的创新行为。
对体育教师来说,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想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合适的实践方式。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驱散学生的消极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情感体验,增强德育认同感。[14]
(四)完善高校体育德育教育资源系统
教师与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教师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完善高校教育资源系统的关键。
体育教师应以德立身,提升自己的素养,做好学生的领路人,通过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优秀素养,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高校体育德育教育资源系统,必须通过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以及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通过建立高校体育教学德育评价指标体系,让教师的教学成果与绩效挂钩。同时也需要将学生体育课堂表现与课程成绩挂钩,鼓励学生自主了解红色体育文化,做红色体育文化的宣传者与实践者。
五、结论
体育德育视域下的红色体育教学在高校的实践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注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呈现,是人本身自我思想素质提高的体现,通过对沪上高校红色体育活动中体育德育的实践路径研究,促使学校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把控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内心,提升自我修养,同时也为沪上高校红色体育活动的体育德育实践提供可行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