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贵州模式”经验研究*
2023-01-09路建秀
路建秀
(贵阳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1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湖南考察的时候,强调“扶贫就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在这一次调研过程中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6月来贵州省调研的时候,又强调并全面解释了关于精准扶贫的六个精准要求,即服务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实施要精准、人力物力要精准、脱贫材料要精准,从此以后,精准扶贫的思想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内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是我们国家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脱贫攻坚战工作,就是利用我们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动员全社会各方的力量,努力推动全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幸福小康生活。贵州省在脱贫攻坚战工作中创设的“政府领导、人行牵头、各方联动”的工作体制,就要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全民合力的扶贫能量,助力精准扶贫。
教育精准扶贫是我们整个精准扶贫工作的根本举措,“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在人民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使得脱贫人口站了起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可以保障他们在未来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就应该关注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让贫困家庭或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结束“一代穷,世代穷”的困境,真正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11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其中也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只有通过教育精准扶贫,才能真正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发展和推动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其经验与模式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贵州省的基本状况
贵州省作为少数民族八大省之一,92.5%的土地都被丘陵、山地所覆盖,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存在的省份,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且贵州省的贫困人口占整个中国贫困人口的10%,学校当中各种各样的贫困生也占40%以上。“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我们扶贫工作人员在贵州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之前最真实的印象。大家对贵州以往的评价就是“贫困”“山区”“交通不畅”“落后”“经济不发达”等,所以说,经常被人称作“贵州不脱贫,全国难小康”。
贵州省贫困地区的家庭人口数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缺乏土地、缺乏劳动力、缺乏资金、缺乏技能、交通不便利等一系列的现象造成了贵州省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多。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使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923万贫困人口摆脱贫穷,无论是脱贫人数,还是易地扶贫搬迁人数都在全国属于最多的,可以说是贵州省在脱贫攻坚的这几年实现了历史性的翻转和跨越。人民生活都实现小康水平,农村产业革命迅速提升,山体面貌发生巨变,县县通高速,桥梁建设在世界名列前茅等。而且贵州省自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政府合力,多方联动,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尤其针对我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进行相应的教育资助,解决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期间的学费负担问题,使得贫困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三、教育精准扶贫的“贵州模式”经验研究
(一)加强党的领导,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一体化措施保护
1.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推进
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首先致力于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党组织队伍,运用先进的理念、积极的思想,做好组织建设,带领好方向,坚决抵制不作为、不担当的现象。贵州省各级政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建立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在教育精准扶贫当中的作用。教育精准扶贫,就需要全方位参与,贵州省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各单元、各主体在教育精准扶贫当中的作用。一方面,贵州省政府给予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刺激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现在的互联网平台,链接各方资源,全力推动教育精准扶贫的向前推动。在贵州省政府政策、融资、信息的支持下,2015年启动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活动就是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成为了贵州省聚焦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品牌项目。同时,为了助力和深化教育精准扶贫,贵州省教育厅、统战部、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以及北大贵阳附属实验学校协力,实施了“春晖行动——致公学生培养计划”公益助学项目,2018年至2022年期间,共资助了500名贵州省贫困山区的孩子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业,为推进“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愿景。
2.制定法律政策,保驾护航
国家为提高人口质量,改善贫穷,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和文件,从而保障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有效解决。《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中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的实施意见》《贵州省教育精准脱贫规划方案(2016-2020年)》等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为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的任务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驾护航。同时,为了能够确保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可以真正落到实处,贵州省财政厅严格要求各级财政必须要做好相关的资金配套工作,各地州市的相关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严禁任何部门、任何人截留、挪用或者挤占各类资助资金。
(二)精准调研,找准对象
在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首先要调查了解下什么地方贫穷,因什么致贫,如何去帮扶,帮扶的重点是什么,明确帮扶的责任是什么,从而真正了解贫穷的根本,解决贫穷。
贵州省在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为确保应助尽助,一个不遗,采取以调查和自主申请齐力进行。首先,贵州省组建了一批科学精准的贫困对象识别队伍,包括村委、社区、民政、残联、教育专家、志愿者等人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自上而下的贫困人口普查。民政、村社、残联等地方,利用“四看法”进行对需要扶贫对象的进行精准识别,分别是看房、看粮、看家里有没有劳动能力,包括看家里有没有还在上学的家庭成员,根据调查情况和调查数据建立档案,并根据情况的随时变化,从而构建动态化的贫困数据。其次,各县、地区的教育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从社区、民政等系统获取贫困学生数据,以及每个贫困学生的基本状况,从而审核认定其是否属于精准扶贫学生。同时学生本人及家庭也可以通过申请、村级单位初步审核并入户调查、省市县三级进行比对、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乡镇单位核查、县级单位审核,并进行每一级的公示、纠错,最终进行批复、签字确认、录入贫困生系统等一系列的程序进行认定精准扶贫家庭或是精准扶贫个人。最后,建立动态化的精准扶贫学生新增和推出机制。根据省内贫困学生的发展状况,漏贫、返贫或是脱贫现象,数据及时准确更新,确保贵州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学生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无误。
(三)将大数据应用在信息管理工作中
贫困生的认定和识别如果仅仅依靠本人申请、生源地认定,或是学校班主任同学的识别认定,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学校发放精准扶贫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提交《贵州省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且前往生源地开具贫困生证明,工作程序繁琐、工作复杂、错判遗漏、易暴露学生的个人隐私等问题,会给家境贫困的学生带来心理困扰。
贵州省是全国的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助力大扶贫产业,贵州教育精准扶贫正是利用和发展了大数据得天独厚的优势,从2017年3月份开始建立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系统,2017年9月份,立即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进行试点应用,第二年1月,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系统实现了全省全覆盖应用培训,并且已经推动贵州全省进行、全面使用。
贵州教育精准扶贫系统实现了多部门、多角度的数据合并,在当地扶贫部门提供的贫困学生数据的基础上,将贫困生人口数据与学生的在校学籍,每一阶段的招生情况等系列数据做出关联分析,直接将贫困学生的名单在学生入学之前发送给各个学校,学校就拿到了所有贫困生的相关数据。这类学生在入学时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学校只需要核查学生的基本信息,就可以了解学生的贫困类别,以及贫困原因,即可给贫困学生直接减免学费。贵州教育精准扶贫系统大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教育精准扶贫学生的精准识别程度和识别效率,学生也免去了为了开贫困证明,生源地、学校两头来回跑。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系统在大数据的支撑下,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愿景,实现了贵州省政策的初衷,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致贫”。
(四)重视发挥学校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主体作用
学校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对于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自身的优势。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聚集了很多的精准扶贫学生,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关系到教育精准扶贫的成效。在教育精准扶贫中,贵州省学校以党建扶贫为引领,举全校之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作助力精准扶贫。
1.派遣驻村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村
教育精准扶贫除了要对贫困地区的学生进行帮扶,还需要对贫困家庭、贫困地区进行帮扶,否则一度脱贫还有可能继续返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科研团队是高校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力量,科研团队通过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行动,为贫困山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带去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贵州高校鼓励支持科研团队驻村,发挥驻村干部在党建引领、产业规划、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价值优势,顺利地推进当地的脱贫。同时,驻村干部在乡村的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等工作中,也为贫困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实践机会。
2.资助项目实施路径多元化
贵州省除了执行我国现阶段实行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形式,如奖、助、贷、勤、勉、补,以及部分专项资助等为学生从经济上暂时解决他们所面对的困难,更是从学业上、心理上、就业上等方面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如高校为了促进精准扶贫学生就业,实行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教师通过对学生培养就业理念,灌输就业知识,推送就业单位等的相关措施,促进精准扶贫学生顺利就业,提升社会发展。高校还积极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感恩·励志成才”“励志之星”“光影透真知校园表真情”“就业指导”等的主题活动,同时也开展征文比赛、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使贫困学生有更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消除心理贫困,增加自信心。
3.扶教师之贫困,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贵州省贫困山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教学环境、教学设备落后,升学质量低,优秀生源外流,使得贵州贫困地区的老师职业倦怠现象出现,长期以往,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下降,师资力量薄弱。但是,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教育精准扶贫要想取得成效,必须提升乡村教师的整体素养扶教师之贫困。
近年来,贵州省出台了多项举措,扶持和帮助贫困山区的教师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了乡村教师的教学兴趣,有效地提高了乡村教师的整体素养。如六盘水市、黔南州、黔西南州开展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国培计划”,进行线下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使一部分教师成为乡村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贵州省贵阳市对独山县进行送教下乡,精准帮扶,贵阳市优秀教师对独山县的教师教案、备课、授课过程进行远程指导。除此之外,贵州省贵阳市的大数据阅卷系统同时也应用到了独山县兴农中学的考试阅卷工作中,大数据阅卷系统在阅卷过程中可以自动生成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错题分析、卷面设置情况等进行分析,形成相关数据,贵阳市学校就可以将分析结果以及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乡村教师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教育扶贫的新路子。
(五)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
贵州省一直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贵州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育投入。2020年贵州省财政厅官网发布消息称,2020年省财政厅投入12亿元用作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的专项资金,总共惠及农村贫困学生55.27万人次;贵州省级财政设立教育突破工程专项资金,对乡镇公办幼儿园进行全面覆盖,增加了3000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扩建166所高中学校,新建立64所特殊教育学校,并且将特殊教育也纳入贵州的公共财政里,实现了30万人口的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全面覆盖,进而保障特殊教育学生的发展。2014-2018年,贵州省黔南州投入了79.8亿元用于当地教育发展和建设,比2009-2013年增长55.4%,并且改造了763万平方米的校舍及校园附属设施面积,投资5.44亿元用于教学仪器设备的购买。这一系列的投入和举措增加了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的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贵州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在“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理念指引下,以“精准资助,应助自助”为原则,教育精准扶贫的成效显著,对我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子女进行扶贫资助,切实解决农村贫困学生上学期间的费用问题,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和教学硬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贵州省的教育精准扶贫经验应该及时总结并进行推广,为我国目前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