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各种病因所致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价值
2023-01-08于大龙
于大龙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辽宁 营口 115007)
胸腔积液是一种胸膜腔内积聚病理性液体为特征的临床症候。这种疾病的诱因有很多种,任何病因导致的胸腔膜内液体异常都有可能产生胸腔积液[1]。临床研究显示,胸腔膜内的液体对呼吸运动有润滑作用。健康人群胸腔膜内的液体量在5~15 mL,每日有500~100 mL液体生成与被吸收,当病理性原因导致胸腔膜内液体生成与吸收异常时,就会出现胸腔积液[2]。临床对于胸腔积液的明确诊断,可通过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来实现。在诊断明确后,需要抽取一定量的胸水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3]。以往多采用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机体创伤比较大,患者需承受多次穿刺的痛苦,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4]。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在临床应用以来,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小等特点,逐渐替代了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5]。本研究主要探讨与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相对比,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病例筛选自本院收治的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病例经过随机排序后,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85岁,平均(55.10±9.38)岁;病因分型为肺部感染15例,心力衰竭17例,癌性疾病10例,低蛋白5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胸腔积液量在500~800 mL的有26例,在800 mL以上的为24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6~83岁,平均(55.36±9.21)岁;病因分型为肺部感染14例,心力衰竭15例,癌性疾病11例,低蛋白6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胸腔积液量在500~800 mL的有24例,在800 mL以上的为26例。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特征、生命体征以及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胸腔积液[6]。胸腔积液量在500 mL以上。排除标准[7]:外伤性胸水;包裹性胸腔积液;合并其他重大系统或器官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不愿配合研究。两组上述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嘱咐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双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放置在手臂上。卧床者可采用半坐位,患侧前臂上举将胸腔部位显露。根据X线检查结果,结合胸部叩诊,于实音最明显处取穿刺点。对于中大量胸腔积液,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腋中线。确定穿刺点后,使用蘸有龙胆紫的棉签做好标记。在进行常规消毒后,铺设无菌垫巾。使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点皮肤,缓慢进针。针尖阻滞感消失时,将三通活栓转动后,与胸腔联通,开始抽液。在抽液过程中,注意将穿刺针固定,防止伤及内部组织。抽满液体后,将三通活栓转动,与外界联通,将液体排出,再进行下一次抽液。在抽液完成后,拔出穿刺针,并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压迫止血。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每周穿刺抽液2~3次,尽量将液体抽干净,但每次抽液量<1 000 mL。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实施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①穿刺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治疗方法和作用,并安慰患者不要过分担心。将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无菌引流袋、大贴膜、三通、消毒和急救用品等准备好并清点数量。协助患者做好B超检查,确定穿刺点。②进行常规消毒,指导患者保持适宜体位,并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逐层浸润麻醉。将专用注射器与穿刺针连接后,穿刺胸腔。将导丝J端从注射器尾端穿入,进入胸腔约2 cm以上。将导丝固定后,拔出穿刺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扩皮针将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扩张,再将中心静脉导管沿着导丝置入胸腔5~8 cm。导管固定好后,将导丝拔出,在拔出前需先将导管关闭,防止气体进入。将引流袋连接后,打开引流夹,确保引流顺畅。将导管和引流袋充分固定,防止脱落。每2 d更换1次透明固定膜,并使用碘伏消毒。在引流过程中,如果引流量在500 mL/h,当引流量达到1 000 mL时,可关闭2~4 h,防止肺水肿。在引流过程中,保证引流管畅通。采取缓慢抽液的方式,并用输液夹控制引流速度。引流液控制在每日1 000 mL以内。最好分3次排出。对于癌性胸腔积液患者,如有胸腔注射药物情况,需要在引流后,经导管注入药物。24 h内引流量少于100 mL时,可利用B超进行复查,观察胸水引流情况。如果显示胸水已经引流干净,或者X线证实肺复张满意后,可将中心静脉导管拔出。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8]。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实施胸腔超声检查。显效为胸腔积液完全消失;有效为胸腔积液基本消失,但伴随局部胸膜肥厚;无效为胸腔积液仍然存在且局部发展为包裹性积液。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对比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胸腔感染、气胸、出血、胸膜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并发症例数与总例数之比,以百分制表示。
1.3.3 对比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包括两组胸水吸收时间、住院费用并进行胸部X线片复查,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胸膜厚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组间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为94.00%(47/50),对照组为80.00%(40/50),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为12.00%(6/50),对照组为32.00%(16/50),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胸水吸收时间为(7.38±4.56)d,对照组为(18.10±8.25)d,组间对比,研究组更短(t=8.041,P=0.000)。研究组住院费用为(1 295.44±730.20)元,对照组为(1 735.66±999.77)元,组间对比,研究组更低(t=2.514,P=0.014)。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胸膜厚度为(1.05±0.20)元,对照组为(2.18±0.33)元,组间对比,研究组更优(t=20.707,P=0.000)。
3 讨 论
临床研究显示,胸腔积液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中、大量胸腔积液会压迫肺脏器官,并且会导致纵膈移位,对心脏、肺脏功能有显著的影响[9-10]。因此。临床采取抽取胸腔积液的方式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防止胸膜出现肥厚或者粘连。以往临床采用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每次抽取液体有限,对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效果差[11-12]。另外,反复多次抽取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治疗依从性差,且在抽液过程中,还会出现肺水肿、胸膜增厚、气胸等并发症[13-14]。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对胸膜、肺脏等器官及组织造成损伤,引发出血、感染等情况。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技术的发展,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15]。这种抽液方法对患者的创伤小,其操作简单方便,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比较轻。根据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实施抽液治疗以来,得到了很多良性的反馈,不仅患者治疗依从性强,而且可以达到一次性的引流,引流比较彻底,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承受痛苦比较少,治疗费用比较低[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胸水吸收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3个月胸膜厚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心静脉置管引流的效果比较好,并发症少,且预后效果好,这与其临床应用的优势密切相关。中心静脉导管属于硅胶材质,有较好的弹性,可随意弯曲,置入胸腔中,患者没有不适反应[18]。导管前端的圆形设计,可以避免对患者肺组织等的损伤。针对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积液量比较多,长期留置导管,可使胸水引流更加彻底,有效的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19]。这种引流操作方式比较简单,患者可随意活动,比较容易接受,治疗依从性高。此外,可以通过引流管向胸腔内给药,提高治疗效果,且可以随时抽取新鲜样本送检,可对引流量进行控制,引流彻底,不易形成包裹性积液[20]。
综上所述,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各种病因所致中或大量胸腔积液,引流比较彻底,对胸腔器官、组织损伤比较小,并发症少,且可有效保护胸膜组织。但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严格采用无菌操作,做好导管维护,严格控制引流量和引流速度,保证引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