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2023-01-08吕彬彬
李 雪 吕彬彬
(凤城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丹东 118100)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不足、生物作用受损导致的高血糖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居多[1]。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大约95%患者为2型糖尿病,主要以中老年患者居多。随着老龄化加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显著升高。据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提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总计约1.14亿,是世界糖尿病患者群体27%,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趋于年轻化,且农村人口也有增长趋势。2020年有学者研究指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12.8%,患者总人数为1.29亿,我国糖尿病人群居世界之首。因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相关治疗支持也稳步上涨。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糖尿病医疗支出总数达0.90亿美元,为世界第二,糖尿病引发死亡人数不低于82万,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均带来很大压力。关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起病缓慢,患者有无力、疲乏等表现,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心脏、肾脏、眼底等器官并发症[2]。所以,需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预防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3]。目前对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没有特效药,主要以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为主。临床常用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增敏类等,如应用2种及以上联合治疗仍达不到理想降糖效果者改为皮下胰岛素治疗,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德谷胰岛素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是最常用的基础胰岛素,可以保持两餐间、夜间血糖稳定。二甲双胍作为常规降糖药物,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快组织对葡萄糖代谢率,从而起到降糖的作用[4]。考虑单纯二甲双胍降血糖效果的有限性,本文就联合降糖治疗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总计110例。结合用药治疗方案进行分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25~80岁,平均(65.0±4.5)岁;病程1~12年,平均(7.3±3.0)年。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28~79岁,平均(64.5±5.6)岁;病程2~12年,平均(7.2±3.2)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齐全,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患者知情参与,治疗用药患者无禁忌;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病变;合并精神及行为异常者;存在沟通及理解障碍者;严重并发症、无法配合参与患者;免疫系统异常患者;1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及有激素应用后血糖控制不佳者;合并严重血液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生活作息习惯以及运动情况,合理干预,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血糖水平控制。
1.2.2 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54,规格0.5 g×30 s)治疗。餐后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每次50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月。
1.2.3 观察组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德谷胰岛素[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Novo Nordisk A/S),国药准字J20171096,规格3 mL∶300单位(畅充)]治疗。二甲双胍缓释片用药方法同对照组,德谷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改善情况。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为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临床表现基本消失,空腹血糖水平<7.2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6%。有效为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临床表现改善,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5%。无效为显效、有效治疗效果均未达到,患者相临床表现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于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对比应用χ2检验;P<0.05提示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见表1,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血糖指标水平、体质量指数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改善情况见表2。治疗前,组间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指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指数除外)。
表2 两组血糖指标水平、体质量指数比较()
表2 两组血糖指标水平、体质量指数比较()
3 讨 论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该疾病的发生和遗传因素以及患者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关系密切[6]。另外,糖尿病患病人群遍布各个年龄段,且有年轻化的发病表现。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其中2型患病率较高。2型糖尿病典型改变是胰岛β细胞数量降低、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下降,出现胰岛素抵抗,且老年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更明显,疾病发病率也明显更高。治疗2型糖尿病的根本在于降低患者血糖指标、减少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是终生性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没有根治措施[7]。糖尿病病程久,在疾病发展中易发生糖尿病足、眼底病变等各类并发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8]。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为控制血糖,延缓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等[9-10]。2型糖尿病的治疗包括口服药物以及非药物干预,其中非药物干预包括饮食调整、合理运动[11-14]。关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二甲双胍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其他组织对糖尿病的转化率,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进而起到良好的降糖作用[15-18]。目前胰岛素仍是降糖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对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及口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外源性增加胰岛素是最有效的控糖方式。根据胰岛素起效时间,胰岛素分为长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胰岛素治疗方案主要分基础胰岛素及餐食胰岛素两部分。较理想的基础胰岛素应满足是药代动力学曲线无峰值,能够重复使用,药效与胰岛素泵相似,同时不容易出现低血糖等特点。德谷胰岛素是第三代基础胰岛素,是将人胰岛素氨基酸序列B链第30位苏氨酸去掉,并借助谷氨酸连接子,在B链第29位赖氨酸(LysB29)连接上16-碳脂肪二酸后形成。皮下应用德谷胰岛素能够在患者局部形成稳定的多六聚体结构,该结构具有可溶性,能够以单体形式缓慢融入血液中,达到长久的降糖效果[19]。德谷胰岛素在锌、苯酚、甲苯酚等物质作用下形成多六聚体在体内存在,皮下注射后形成长链,在注射位置出现胰岛素储备库,缓慢向体内释放胰岛素,随后B29位处赖氨酸可与血浆蛋白相结合,等到达靶器官时再与血浆蛋白进行分解,激活胰岛素,进而刺激胰岛分泌。有Meta分析研究指出,德谷胰岛素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安全性均显著优于甘精胰岛素,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并降低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20]。德谷胰岛素是基础、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临睡前皮下注射10~20 min起效,无峰值,半衰期长达24 h,持续作用超40 h,降糖效果显著且平稳。另外,德谷胰岛素不仅可良好控制血糖,还可显著降低低血糖风险,减少胰岛素日总剂量。我国基础胰岛素临床治疗意见中指出,德谷胰岛素是重组DNA技术生产出来的,具有特殊作用机制的胰岛素药物,与甘精胰岛素相比给药方式更灵活,降糖效果也更明显,同时拥有更广阔的患者人群[21-23]。由此来看,对比单一药物降糖治疗,德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进一步提高降血糖效果,药物协同作用下提高患者治疗预后。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经过非酶糖化生成的,直接反映近8~12周的血糖总水平,且不易受血糖急性变动的影响[24-26]。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5.45%),治疗后空腹血糖(6.80±0.50)mmol/L、餐后2 h血糖(10.50±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6±0.60)%指标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德谷胰岛素疗效持久,即便用药间隔时间较长的夜间也能稳定保持降糖效果,德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可以在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可互相佐证[27-29]。
综上所述,德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有效,属于有效的强化治疗方案,具有联合降糖的优势,是2型糖尿病治疗优选方案。然而,德谷胰岛素的价格相对昂贵,临床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经济情况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