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方法的百年演进及现实启示
2023-01-08耿茂城
耿茂城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历史记录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存亡的真实过程,在时间上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完结,在实践中代表着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我国自古代起就有“结绳记事”的传统,其目的就是要对过去加以记载和整理,以便形成后来的参照,深刻蕴含着知往鉴来的智慧。恩格斯强调:“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0.历史的作用正在于其内在包含着深刻的经验认知和规律依循,具有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启示意义,因此总结历史经验是实践主体必须掌握并善于运用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始终注重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坚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牢记教训、汇集智慧,使得总结历史经验成为党自身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总结经验中从幼年走向成长、从成长走向成熟、从成熟走向自觉、从自觉走向自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历史积累。
一、中国共产党运用总结历史经验方法从幼年走向成长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源于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探索,沿继于近代以来不同政治派别找寻国家出路的失败教训,在不断分析比较、总结经验中明确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毅然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但由于党尚处于幼年时期,革命斗争经验不充分,革命事业几经被动和挫折。正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人才逐渐树立起“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历史意识,坚持在挫折中奋起、从失败中成功,既注重总结失败的教训,也善于总结成功的做法,在革命形势十分严峻、反动势力疯狂进攻的危难关头,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促进了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组织上空前的团结统一,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壮大。
(一)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打开民主革命新局面
自1924年开始,北伐战争轰轰烈烈地推进。直到1927年国民党反动集团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由此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陷入低潮。鉴于革命需要和形势所逼,中国共产党只有系统分析并总结大革命之所以能开展、之所以又失败的原因,抓紧学习经验教训,才能在挫折中奋起。
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最为重视历史经验问题,他专门围绕我国当时的国情性质、人口状况、革命条件以及斗争规模,坚持在理论上作出分析论述。针对党内存在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只注重同国民党合作、而忽略农民力量的右倾机会主义和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只注重工人运动、同样忽略农民力量的“左”倾机会主义,毛泽东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特地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开调查会,根据实地素材和客观情况前后写作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由于党在当时缺少科学的阶级分析,因此不清楚自身的领导力量,也不知道该去何处寻找必要的依靠力量;由于在同盟军的判断上出现错误,放弃对革命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这就给了国民党反动派以可乘之机。此外,党在战略指挥上盲从“城市中心论”,造成红军队伍急剧减少,使得工农红军不得不寻找新的革命出路。
经过对大革命教训的总结,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了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揭露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集团的反动本质,进一步确证了“坚持毛泽东同志正确战略方针,党的革命事业就能成功;坚持临时中央的错误路线,党的革命事业必然走向失败”的规律,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动员。
(二)总结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纠正错误的思想倾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下,党内阶级成分复杂,加之又缺乏充分成熟的革命经验,党内存在着严重的“左”、右倾的偏向。党的思想路线攸关党的前途命运,党内思想的混乱迫切要求及时总结路线问题,防止思想上工作上分崩离析、一盘散沙。
毛泽东同志准确把握我国革命斗争的现实任务,在1928年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结合军阀之间分裂割据的斗争形式,总结了国内的政治状况,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强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转移路线,由此找到了光明的革命出路。1929年,毛泽东又及时总结南昌起义两年来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特别是工农红军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经验,拟定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科学分析了“红军内部所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和盲动主义等错误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方法”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在总结中肃清了旧式军队的影响,也澄清了红军的革命性质。只是当时的党中央,为尚不掌握革命斗争经验的王明、博古等人所领导,没有听取和采纳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经验总结,仍然信奉新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招致而来的就是革命运动的不断碰壁,尤其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进一步总结了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争论和分歧,纠正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指挥和组织领导上的错误,实际确立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核心。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更在全党范围内总结了错误思想路线问题。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党的集体意志纠正了24年来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倾向,确立起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三)总结和运用革命工作经验,推动革命走向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革命经验推动革命工作,不断积累并扩大革命胜利优势。1935年中共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随即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他坚持立足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及时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政治策略及相关经验,作出了民族矛盾已上升成为主要矛盾的战略判断。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指出“目前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通过灵活运用土地革命阶段关于阶级分析、统一战线等成功经验做法,创新性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军事策略。1936年,毛泽东同志还专门在红军大学作演讲,系统总结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使全党深刻认识研究战争规律、革命规律特别是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强调“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5.,号召全党善于学习革命战争的经验从而上升为规律,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运用这些经验和规律。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敏锐感受到民族统一战线中存在的投降、倒退和分裂的危险,深刻汲取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果断分析局势、明确当时迫切任务,维护了团结一致的抗日大局;同时科学洞悉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深刻原因,科学总结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日、开展游击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做法,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治的基本走向,揭露国民党进攻的真相,详细总结了1946年7月全国内战爆发以来三个月战争的一系列经验,提出了人民解放军今后的作战方针和任务。随着战争时局的变化,毛泽东又进一步总结了两年多来人民解放军所奉行的战略战术,作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政治宣言,推动民族民主革命迈向全国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运用总结历史经验方法从成长走向成熟
革命战争年代的挫折历程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使全党深刻认识到总结经验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中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崭新课题,必须继续运用总结经验的方法巩固人民民主的新生政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实际,统筹把握“革命—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由此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同时着眼于执政条件的新变化,总结了执政党建设和思想文化工作的新鲜经验,推动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实践中越发成熟。
(一)积极借鉴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成功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分析了建国之初有利的国际环境,总结指出当前一段时期的任务就是要“放手地和较快地进行国内建设工作”①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7.,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毛泽东同志切实分析建国之初私有制形式普遍存在的客观实际,认为中国所有的企业、工厂都掌握在个别大资本家手中,所有的农村土地都掌握在个别大地主手中,这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为了中国社会顺利实现从革命到建设的过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规律,充分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不间断革命论”,强调必须要改造那些资本家、地主,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1年,毛泽东便起草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翌年,党中央就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毛泽东同志还积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基于我国农村发展个体生产或者互助合作生产的两种积极性,深入总结了之前农民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因缺乏其他生产资料而借高利贷、典让和出卖土地的教训,强调了农业改造的合作化方向。在总结农业改造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党中央结合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可行性,实行了“和平赎买”的创举,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到1956年,中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②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社会主义改造以及与此同时“一五计划”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由此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二)吸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化规律性认识
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党面临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转向问题。在逻辑上,党中央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历史上,党中央强调要开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向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转移。在这样的历史性转向中,毛泽东明确要求:“要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55.
在推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同样运用他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练就的,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对中国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三年多的实践进行概括,对借鉴苏联方面搞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以此形成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同年党的八大召开,在基于总结党的七大以来重要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主要矛盾,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1957年,针对国际上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虚无主义风浪,围绕我国出现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农民退社等事件,毛泽东又专门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深刻总结了苏共二十大以来批判斯大林事件的二重性问题,强调要严格区分“谁是真闹事的敌人”;与此同时,党中央接连发表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文章,实事求是地总结苏联模式和斯大林的功过是非,使全党在挫折考验面前维持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由于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我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党内又滋生了急躁冒进的“左”倾思想。所幸的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路线,初步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的失误教训,由此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着眼于执政条件新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党的新鲜经验
中国共产党已然成为全国性的执政党,毛泽东同志着眼于政治条件的新变化和今后长期执政的新要求,深刻思考中国历史上盛衰存亡、治乱兴替的教训,总结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等相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就对郭沫若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圈点赞赏,告诫全党要以李自成当年陶醉于胜利而军政荒废的教训为鉴戒,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同黄炎培的延安窑洞之对话中,明确总结了“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民主政治原则,要广泛听取民意、时刻接受人民监督;之后又在进京赶考前警示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强调“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70.。由此丰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在镇压反革命的过程中领导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积累起巩固新生政权的实践经验以及批评教育相结合的有效工作方法;同时,毛泽东还深入结合革命工作经验,提出了各级领导机关都应高度注意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问题,提出党政组织要注意解决农村工作中的“五多”问题,要求做好群众宣传、实行群众路线,以总结工作的务实态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也重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性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毛泽东强调:“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②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4.
认真总结党的建设经验、丰富发展科学文化领域新鲜经验,这受益于中国共产党自民主革命以来就形成的重视思想文化建设的历史传统。正基于此,从中央到基层都卓有成效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也指明了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共产党运用总结历史经验方法从成熟走向自觉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及时纠正历史错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概括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拨乱反正。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度把握国际风云变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挫折,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把握国内外建设发展规律,拓展深化“发展观”的经验性认识,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运用总结历史经验方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聚焦时代课题,逐渐成长为具有深刻历史自觉的政党。
(一)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拨乱反正向前看
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的启动期,纠正政治上的混乱、消除“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和“肃清思想上的封建余毒”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揭批‘四人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纲,一定要把这场斗争搞深搞透,进行到底,决不能捂盖子。”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2.
党中央自1976年10月就自觉着手反思和纠正“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深刻教训,提出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总结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必须要使全党在思想上来一个大解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领导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将“解放思想”看作当前阶段我国的重大政治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总结党的历史、实践地推进党的事业。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建设性成就及其存在的经验教训,着重纠正了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清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两个凡是”错误方针,正确评价并辩证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恢复完善了科学的制度保障,妥善解决了大量党内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标志着党在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32年的历史经验,并不是拘泥于过去,并不是要翻旧账,而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通过总结经验,重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确立起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使全党增强政治觉悟、维护人民团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二)统筹把握国内外现代化建设规律,改革开放谱新篇
邓小平同志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9.面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挫折,结合中国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状况,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全党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紧迫性、必要性的口吻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④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0.以此初步确立起通过“改革”推进现代化的思路。特别是1979年年底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他向邓小平提出了“今后要领导中国走什么路、怎么走、这条路走向何方”等一系列问题,促使邓小平正式开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在深入总结国内外关于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选择问题上,党中央逐步明确了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针对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条件,邓小平又深刻指出:“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也吃过这个苦头。”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0.正是汲取了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反思了历史上封闭守旧、脱离世界以致落后的原因,党中央随后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研判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科学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依靠改革开放找到了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新路。历史已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将继续成为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的宝贵实践参照。
(三)聚焦改革开放以来新形势新问题,抢抓机遇谋发展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但随着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各种西方思想也涌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多元交织成为新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准确聚焦改革开放的新问题,及时总结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深刻认识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比发展起来之前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在改革开放的第2年,邓小平就创造性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指出“必须反复强调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因为某些人(哪怕只是极少数人)企图动摇这些基本原则,这是决不可以的”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互为表里,冲击着社会观念:从国内来看,一些人借改革之名,攻击党、攻击社会主义,人们的思想疑惑极大阻碍了改革开放事业;从国际来看,国际风云动荡变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以苏联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垮台,放弃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一时间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如何推进,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纷至沓来。邓小平深刻总结中国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也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辩证法实质,于1992年春天远赴南方考察,沿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告诫全党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聚焦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刻汲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大挫折的教训警示以及经济滑坡、发展停滞的潜在危险,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逐渐形成的既得利益者和部分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问题,聚精会神抓党建、促发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系统总结了我党8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明确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洞察新世纪以来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严重态势,系统思考中国共产党应对复杂条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求,立足人民群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期望值越来越高的现实要求,总结指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必须回答并解决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问题。通过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及时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举国上下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概括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反复思考和总结中,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四、中国共产党运用总结历史经验方法从自觉走向自信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9.中国共产党立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取得伟大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重任、不负历史使命、坚定历史自信的品格特质。总结历史经验已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必要方式,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找到了自信。通过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由此鼓舞了斗志、坚定了信心、掌握了主动,实现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与时俱进。
(一)系统梳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在总结中鼓舞斗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运用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深度把握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国际背景,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以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分析历史、总结历史,串联起历史与现实的整体逻辑。
2012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诗意地形容了中华民族昨天、今天、明天的苦难辉煌,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5.,由此提出了引领人民前进的历史主线;同时围绕这一美好前景又具体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由此总结和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用三个“历史告诉我们”总结了党不懈奋斗的历史经验,阐述了面向未来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整体要求。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了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进一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成党的百年历史主题,由此论述了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及其整体发展脉络,系统总结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经验遵循。
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汇聚成中国共产党人不竭的精神力量,总结性提炼和升华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③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的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也极大鼓舞了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进取、顽强拼搏的实践意志。
(二)高度概括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在总结中坚定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综合审视国际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机遇和挑战,总结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利益诉求,注重概括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特点,科学部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造了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
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报告往往是总结重大成就的集中体现。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历届党代会都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完善和动员,总结和审议中央政治局在上一年的工作进展情况,明确部署下一阶段的政策任务和实施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党的十九大高度评价了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总结了5年来所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明确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号召全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整体归纳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显著优势,突出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继续强化当前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总结了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中所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及所形成的历史经验,科学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遵循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
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以更宏阔的历史视野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重大成就,特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在13个方面的发展成就,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越性。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坚定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伟力,呈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宝贵经验,在总结中掌握主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凝练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5-70.的历史经验。这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系统严整、相互贯通。
从经验到运用,需要综合把握上述经验之间所内含的深刻逻辑。百年奋斗铸就百年辉煌,其首要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需要在人民群众中找到现实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有了党的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依靠力量,开展工作还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只有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发展中始终保持正确方向;中国的发展还要惠及世界,必须以胸怀天下的理念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善于因事而变、随事而制、因势而新,以创新思维开拓进取;实现创新发展,难免会遇到各种艰难挑战,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争取胜利;同时要注意斗争只是手段,团结统一才是目的,要积极争取团结统一的良好局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党在事业发展的全过程都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确保自身始终过硬。
自觉运用历史经验本身就是一条最宝贵的经验,掌握历史主动无一不是在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中实现的。通过对这些宝贵经验的逻辑性把握和实践性应用,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时代之问,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掌握主动、争取优势、赢得胜利的必要遵循。
五、中国共产党运用总结历史经验方法的现实启示
毛泽东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历史中有规律、有智慧、有方法、有未来,只有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才能真正实现历史、现实、未来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运用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走过了万水千山,饱含着心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气,书写着成功和自信。中国共产党还将继续在总结经验中前行,把总结历史经验当作一种重要方法,不断推进理论自觉、提升实践水平、强化精神支撑、准确现实研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更大胜利和荣光。这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第一,总结历史经验是重要的方法论运用。总结历史经验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因为事物的发展及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规律的,必须要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认识其内在本质,其中对经验的总结就不失为一种有效认识路径。总结历史经验是科学的工作方法,因为通过将过去的经历同当前的活动连接起来,具备了直接的比较对象和参照依据,使得工作可以深入掌握以前成功的做法、进一步规避以前失误的教训,推动工作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总结历史经验还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为学习和借鉴历史需要强化能动的历史思维,需要用发展、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历史问题,坚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人物和事件,充分尊重并肯定历史的阶段性和整体连贯性。
第二,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推进理论自觉。马克思说过:“感觉在自己的实践中直接成为理论家。”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4.这里的“感觉”作为感性认识的反映,涵盖着“经验”的内容。正是有了关于事物变化、发展的经验认识才使得“感觉”具备科学性,以此具备能动的实践指向;再通过将“经验认识”能动地运用于实践环节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丰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概括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整体。党的百年奋斗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探索中所实现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飞跃”,使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认识到要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学精悟透用好,以此才能强化“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
第三,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提升实践水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壮大是历史的选择,也必然要从历史中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统一的,都包含着历史经验的内容,成为衡量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现实依据。党的经验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从纯粹理论中提取出来的,而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摸索中积累下来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才找到了主心骨。因此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能够进一步总结党的探索全过程及其在实践中的成功和失败,并分析出成功的必由和失败的原因。只有不断在总结中提高、在实践中锻炼,切实提升党应危机、御风险、解矛盾、破难题的本领,才能强化“中国共产党能”的逻辑。
第四,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强化精神支撑。历史包含着时代的精华,总结历史能够受益于精神力量的厚重滋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不懈探索史使我们都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弥足珍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努力使得中华民族正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进一步坚定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兴未艾,中国发展奇迹令世界惊叹,印证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事实,提振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极大增进了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在凝心聚力中强化了“社会主义好”的逻辑。
第五,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准确现实研判。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出发是为了更远地抵达,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党的经验立足于历史主题的目标任务,真实记录着曾经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以行动指南的突出作用使全党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弄明白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和阶段性特征,实事求是认清历史方位、突出现实需求,及时有效推动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明确国情实际、把握客观规律,坚持在可靠性上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价值性上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还有助于准确判断发展趋势,前瞻性地部署规划,实现发展前进性与战略性的有机协同,奏响了“强国正当时、奋斗正当时”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