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演进、特征与展望
2023-01-08李守可
李守可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贯穿始终的重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和赢得人民群众认同的重要法宝,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坚实支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叙事、叙理表达艺术和表达风格,既表现了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和国情,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变化、政治主张和表达能力,是中国共产党遵循话语基本规律和逻辑理路所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表现的形态。回顾与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演变与变革,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思想脉络和发展进程,能够进一步解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的密码,能够深入看清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进化、实践能力升华的本质,对于启迪中国共产党在当代继续进行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演进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在百年中随历史情境和现实需要几经变革,总体上围绕着特定的核心开展话语建构和话语表达,创造性地进行了话语预设和话语传播,展示了党的思想政治话语智慧,对于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中的传播与认同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引起共鸣:初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已经表明其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政党,建党之后党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让党员系统、全面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解,面向人民群众介绍、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内容及其在中国大地上的适用性,引起全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拯救中国、实现革命胜利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共鸣,进而信奉马克思主义,支持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和决议也将“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蔡和森1922年9月13日就指出:“革命党当大大宣传群众,大大结合民众,轰轰烈烈继续做推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的民主革命。”①蔡和森.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9.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主”“科学”“阶级斗争”“共产党”等词汇高频出现在党的重要文件、重要制度和思想政治的内外宣传之中,以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表达自身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不断向社会输出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话语,如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的《社会主义评论》《马克思学说》,李达的 《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通过报刊、杂志、补习班等多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且逐步从“五四”运动时期的碎片化介绍转为全面化、系统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也逐渐规范化、条理化,话语传播的路径也由点向面进展,对于启发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引起马克思主义在公众中的共鸣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革命动员:中国革命话语体系
自建党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革命话语体系实际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革命进程。中国共产党对于革命话语的认识与运用走过的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道路,是引入革命话语、消化革命话语、认知革命话语、改造革命话语、创造革命话语的过程,从“国民革命”到“无产阶级革命”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到“工农民主专政国家”再到“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从“联合战线”到“工农商学联合战线”再到“民族统一战线”,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到“分两步走”等等革命话语、新鲜话语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提升、教训总结凝练而成的,是在同封建主义、旧民主主义及国民党话语体系的论争、斗争中创新而来的,走过了一个从模仿苏联和共产国际话语到进行自我认知和创新的过程,面向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社会大众进行了有效的宣传与介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话语资源的再造、话语受众的扩大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构建。
(三)鼓舞人心:中国建设话语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在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基础上进行国家重建,同时,中国又面临着西方国家虎视眈眈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迫切需要向民众传达我国政权建立的来之不易和对于人民政权的自信心,需要向大众表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强化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党需要调动国内民众的积极性参与到国民经济建设之中,以恢复我国的基本国民经济基础和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展示新民主主义社会所具有的经济发展能力。文化上则要延续革命时期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传统,推进文化的繁荣,实现对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造与再造,摒弃封建文化和传统陋习,造成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政治信仰、文化信仰和价值体系,为新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建立思想基础。“破坏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主题成为了此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重点,全面地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参与到火热的新政权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之中成为党新的话语体系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朝人民力量大”(1950),“必须严格镇压反革命”(1951),“三反五反”(1952),“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走合作化道路”(195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四个现代化(1964)”等标语、口号和宣传口径都印证了这一点。而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由于党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缺乏足够的经验,同时受到苏联因素的影响,在1957年反右倾运动扩大化之后,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开始发生了转变。
(四)走向绝对:“左”倾话语体系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左”倾话语体系的产生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当时毛泽东同志对于时局的判断和国内外形势的认知有关,也与自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建设有关,最终以“文革”的全面“左”倾话语呈现。当时出现了诸如“大跃进万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1957),“人民公社好”“以阶级斗争为纲”“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1962),“阶级斗争一抓就灵”(1963),“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1964),“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革命无罪,造反有理”(1966),“知识青年到农村去”(1968),“抓革命,促生产”(1966),“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7),“两个凡是”(1976)等一系列的“左”倾话语,思想政治的口号式宣传、唯心式鼓吹成为了声势浩大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反动势力在掌握了国家宣传机器、话语平台、话语资源的大背景下,一些不切实际、明显带有绝对化政治倾向的话语大量在党内和社会上传播,思想政治的作用与能力被赋予了“魔幻”化的价值,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被“妖魔化”,并且通过全面向社会渗透和群众运动去实践这些话语体系,造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偏向,歪曲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造成了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混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五)催人奋进:中国改革话语体系
改革开放之前,1978年《标准只有一个》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在全社会引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在党的发展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也开启了党思想政治改革话语体系的“按钮”。此后,“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批新鲜话语诞生并在社会之中进行广泛传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国际国内大势,传承、重构和创新了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向全党全社会高效传达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将党最核心的工作任务、最重要的理论创新传达到了社会成员之中,有效地发挥了动员民众参与改革开放实践的作用。而在进入20世纪末期和本世纪初期,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产生的新的发展需求,党的思想政治话语进一步深化,“邓小平理论”“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共同理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等一批新的话语应运而生,理论创新的进程也不断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创新得到了深层彰显,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也逐渐转向系统化,具有了更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社会传播力。
(六)展示自信: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党的十八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多次就宣传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等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J].前进,2018(09).“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②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研究,2018(10).。他高度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J].前进,2018(09).,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在所有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和话语权,强化“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④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汪洋主持[J].中国政协,2019(01).的认知,形成“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⑤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N].人民日报,2015-03-01.的思想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构建与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话语创造、话语诠释、话语传播和话语践行上发表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形成了“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全面”“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大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等一系列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引经据典,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丰富了思想政治话语的意蕴与内涵,展示了新时代党独具特色的话语表达,在全党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形成了良好的思想政治话语生态和话语空间,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党内的绝对话语权。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在百年演进中坚持了创新的原则,话语体系的转换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在复杂国情背景下不断适应时代、超越时代而产生的,形成了“为谁说,说什么,怎么说和靠谁说”的基本范式,自身自成一派又具有良好的理论逻辑和规律性认识,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和独特经验。
(一)坚持围绕中心进行话语阐释
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围绕着党的重点工作和核心任务进行创造与阐释,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等在话语上的一种转化,是对于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高度浓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思考、集体智慧和执政能力,所进行的话语阐释“形散而神不散”,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所进行的话语表达,聚焦于党的中心思想和重大决策,服务于党领导中国人民、动员中国人民、聚合中国人民拯救中国、建设中国和发展中国的初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重点是解释宣传马克思主义、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向民众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能性、必然性;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思想政治话语更多地在于阐释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中国政权发展的自信以及鼓励民众参与到国家建设之中等;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前,党的思想政治话语着重就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怎么实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等进行了阐明;党的十八大后,党的思想政治话语更加地系统化、全面化,重点就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党的地位与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指导作用、关于中国发展、社会转型及向强国转变的目标、理论与路线等进行了阐述。
(二)坚持与时俱进进行话语表达
话语体系是时代特征的体现,是一定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时代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表达范式,是当时历史情景所蕴含的时代烙印,展现的是当时人们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体系、社会流行思潮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既是对时代之语的提炼与总结,又是引领时代声音的潮流者,所进行的思想政治话语传承、借鉴与创新;既是时代强音,又是强化自我反思、顺应时代之势的思想表达,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在总结国情、世情,洞察党的内在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基础上的深入思考与党蕴表达。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无一不带有时代特点,并且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地进行优化传承和改造创新,产生了一系列能够被广大党员和社会公众认同并便于理解执行的话语,思想政治的话语趋向于反映时代张力,表述上求真求实,正向传达与反向教育均衡运用,对于各时期所面对的思想政治对象有重点、有区分,所运用的话语方式亦具有针对性。同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党的领导人所具有的个人语言风格、话语习惯以及学识风范对于各时期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出现了诸多符合当时时代要求、传达党的思想政治精髓的名言金句,很多甚至成为社会流行语,被广泛传播并产生了积极的时代影响。
(三)坚持多元形式进行话语传播
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作为承载着党的主流政治主张、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的一种语言风格和表达系统,是思想政治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媒介、话语语境等的集合体,其产生及功能的发挥最终取决于是否得到了有效传播并被受众所认可、执行、内化和实践。党的百年思想政治话语传播始终保持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发掘各种媒体的传播形态,从最初的口口相传、会议传播、报刊传播逐步演变成当代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的全媒体、融媒体传播,走过了从简单到多元,从纸媒体到网媒,从窄覆盖到宽覆盖的传播进程,有效地将思想政治话语嵌入到了各种传播媒介之中,实现了思想政治话语的广流传。革命战争年代,思想政治传播媒介有限,同时又面向文化水平基础比较薄弱的广大农民,党更多运用的是农民看得懂、更直观的宣传标语、戏曲、歌曲、绘画、张贴画等形式,正如毛泽东所说:“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7.。建国后,党在执政条件下能够运用的思想政治话语宣传形式进一步扩大,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漫画、戏剧、电影、报告会、演讲会等进一步纳入传播媒介。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话语传播进一步从现实走向虚拟,网络中各类载体以及层出不穷的即时通讯工具和APP成为思想政治话语传播的新媒介,话语传播突破了时间限制、空间限制、人群限制,人们通过网络媒介即时、快速地了解党的思想政治内容。
(四)坚持理实融合进行话语创新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政治话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人民性,话语体系的创设一方面是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实践经验教训而生成的,所开展的思想政治话语判断、话语批判、话语审视、话语构建、话语重构等都具有实践依据和现实原因;另一方面是基于党具有良好的理论创新传统和理论创新本领,能够依据变化的现实、调整的国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对思想政治话语进行推陈出新,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理论反思、理论研讨与理论创造,不断用新的话语诠释新的现实,用新的主张引领国家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在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融合中不断激发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判断力、创造力、引领力、执行力,强化了“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形成了最及时、最广泛、最有效的社会动员,全面将思想政治话语转化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引擎”。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3-34.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创新的展望
在新时代语境中,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局势,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在百年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中汲取营养、总结经验,持续不断进行新一轮思想政治话语变革与创新,以更深刻地彰显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与信心,向国内外民众有效传达党的初心与使命。
(一)政治话语: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创新要展示中国立场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党,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所形成的诸多涵盖宣传、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等诸多主张是中国共产党在正视当代问题而进行的谋略性安排和战略性规划,是为了净化国内思想政治生态,提升党内及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党的执政营造更和谐、更顺畅、更统一的思想氛围。中国共产党在当代对新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话语展示时,理应从更宏观、更全面、更系统的角度出发,以政治话语为统领展示党的立场、中国立场。
第一,构建政治话语基础。政治话语基础包括话语主体、客体、介体及其相互关系。政治话语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即由谁说,党要通过党章等党内法规、条例以及规范性文件、文献进行文本叙述,通过党的领导人进行讲话表述、口头表述,通过法定的正式途径进行规范表述,强化思想政治话语源头的科学性、正确性。政治话语的客体是包括党员在内的中国人民,即说给谁,党要与时俱进地全面分析、掌握话语受众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对思想政治内容进行构设和文字建构,形成逻辑严谨、便于受众理解与接受的话语体系。政治话语的介体是话语载体与平台,即怎么说,党对于政治话语的表达要通过官方渠道、正式文件等方式向全国进行发布,要使党的政治话语成为社会的主流理论观点和标志性话语,成为指导国家思想政治发展的纲领性、方向性指导。
第二,树立政治话语权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历来都保持着它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从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视野审视,党的思想政治话语必须要贯彻执行好权威性的特点,要旗帜鲜明地将党的主张、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向全党、全社会进行传导,引导社会民众深刻理解党对于国家治理的目标、意图、路线,更加凸显党的政治话语权,坚定地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政治话语权建设之中,确保政治话语在现实中转化为实际的行动纲领和发展实践,在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政治保障作用。
第三,展示中国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本质上是党在发展进程中关于思想政治创新的集体智慧结晶,是在中国本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洞察国家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性话语。党在面向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要以更充足的知识储备、更宽广的视野、更准确的表达、更敏锐的社会观照用指向明确、内涵丰富、科学严谨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表明自身政治立场,要坚持政治话语的无产阶级立场,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展示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独特的优越性。
(二)学术话语: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创新要彰显逻辑能力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具有高度概括性、浓缩性的特点,有其严密的内在科学性和逻辑性,实际蕴含着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宽广的外延,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界对其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以揭示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理论来源、学理支撑和解释框架,要用学术话语从历史、理论、实践等多个维度进行诠释,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话语的内涵,为党持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学术依据和理论依据。
第一,围绕思想政治目标进行话语转换。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原初话语体系在学术领域首要的就是要进行话语转换,而在话语转换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党所界定的思想政治目标,这是首要和必须要坚持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当前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众多、学科丰富,哲社界在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及各类要求进行话语转换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话语优势,从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最前沿的研究现状出发进行话语审视,对于政治术语、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等特定的理论与知识,了解其产生的规律、流通程序、传播途径等,从本学科的学科特性上建构思想政治解释与研究体系。
第二,依据思想政治内容进行话语研究。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内容庞杂、体系性强、涵盖领域多,且表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学术界在研究和进行话语重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学理性角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根据学术话语特有的价值判断、学术概念和逻辑推理的学理表达系统进行学理解释和构建,加强对于思想政治话语的审视、阅读和加工,将政治话语转化成学科话语、学术话语,在学术界内部形成价值共识和研究体系;另一方面,要着重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常态化、一般性的学术解释,从大众文化、民众接受基础的角度生产丰富多样的学术话语产品,同时增强这些产品的社会传播,以保障学术话语作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并滚动式在各类媒体上呈现,增强思想政治学术话语的社会曝光度,形成良好的学术话语舆论氛围。
第三,遵循思想政治规律进行话语创新。思想政治话语的生成、表达与传播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话语体系。学术话语在承担党的思想政治话语解释的责任的同时,又担负着为党进行思想政治话语创新提供学术支撑的职责,学术界要从国情变化、思想政治学科发展等角度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视野之中,从学理高度上进行审视,用学术逻辑和学术语言总结、反思、创新思想政治话语,使学术话语的创新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话语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话语保持历史与现实的传承性和逻辑性,所生产的话语创新成果能够经得起学理分析和现实检验,具有话语拓展的未来导向作用。
(三)传统话语: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创新要标识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着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底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库。党在进行思想政治话语创新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回望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优秀文化传统,从中华民族的文化演进、文化传承和文化弘扬的视野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优劣剥离,将有益成分渗透到话语创新体系之中,以彰显党思想政治话语的文化继承和文化底蕴。
第一,从传统文化汲取话语营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凝聚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智慧和思想,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基因,是现当代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源头和母体。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必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话语营养,在梳理、研究、反思传统文化中不断地构建新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将传统文化中礼法合治、胸怀天下、立德修身、仁爱诚信、崇尚正义等优质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党的价值倡导之中,用传统文化中的话语表达来丰富党的思想政治话语表达,增强人们对于思想政治话语追根溯源、一脉相承的意识和理念。
第二,用传统文化彰显话语底蕴。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进行接力、充实、丰富和创新中形成的,同时又由于我国传统社会中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文化发展着重点不同,在悠久的岁月中形成了汇集百川优势、兼容八方智慧的文化体系,多民族、各地域的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文化的兼收并蓄特性,这也决定了传统文化的话语具有独特的底蕴,在话语表达上总体呈现优美性、概括性、韵律性等特点。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创新要借鉴传统文化的话语韵味和独特表达方式,将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世界、民族特质、集体人格、个人道德等传统话语融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在强化宣传和传播过程中推动人们从“日用而不觉”转化为“日用而自觉”。
第三,用传统文化提升话语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大价值的话语,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实现当代思想政治应有作用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二者的价值共通、精神融通,用传统文化的话语来丰富思想政治话语的内涵,提升思想政治话语的聚合人心、凝聚力量、标识方向的功能。
(四)百姓话语: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创新要面向民众生活
党的思想政治话语最终的目的在于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传播并在实践中被广大民众所了解、理解并执行,党的百年思想政治话语史也具有百姓话语的良好传统,因此,党在对思想政治话语进行创新、阐释和传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百姓的接受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话语表达思路,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懂的话语进行表述,提升党思想政治话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第一,深入了解百姓话语情怀。百姓话语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表述方式、思维逻辑、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我国地域辽阔、多民族融合、文化多元,中国人民群众在话语创造、话语运用上具有高超的智慧和约定俗成的一些话语习俗,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思想政治话语创新时,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收集、梳理民众生动的话语表达,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听群众所说、谋群众所思,充分了解百姓话语生成的基础、特点和规律,充分关注历史传统中的百姓话语、现当代的百姓话语的构成,不断地将其融入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之中。
第二,灵活转化百姓话语体系。党的思想政治话语所具有的宏大性、政治性及概括性在整个社会中进行传播时,尤其是在面向普通百姓进行传播时,要设身处地地从百姓生活出发,从我国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语言习惯等各个角度去探究,抓住那些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能够引起民众共鸣、便于群众理解领悟的经典话语、习俗典故、流行语等,分析其与党的思想政治表达内容相契合的点,适当地进行灵活转化和特色表达,以形成思想政治更简洁明了、更喜闻乐见、更通俗易懂的百姓话语体系。
第三,主动创设百姓话语情境。中国共产党要主动面向人民群众创设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民众语言风俗的思想政治话语,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内容叙述成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或简要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讲话中就运用了很多百姓话语,在民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如全面从严治党的“打铁还须自身硬”、打击腐败的“老虎、苍蝇一起打”、抓作风建设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国家发展道路的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理想信念缺乏的“缺钙”“软骨病”等,用百姓耳熟能详而又很好理解的话语恰到好处地进行了比喻与阐述。党要继续保持住这种经典妙喻、用典准确的百姓话语表达方式,用妙趣横生、鞭辟入里的话语风格简明扼要地将思想政治内容的寓意表达出来,与百姓之间形成畅通的沟通桥梁,以引起广泛共识。
(五)世界话语: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创新要具备全球视野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J].前进,2018(09).党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创新也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将我国真实的思想政治创新成果、所涌现的中国故事、中国人物等向世界进行展示,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于中国真实状态的鉴别力,有力回击各种歪曲认识,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第一,向世界传播中国思想政治故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了一些良好的经验,产生了许多中国故事,这些事件、案例、人物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和传播价值,能够在国内外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比如我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就涌现出了很多感人肺腑的事迹、震撼人心的事件,党要向全世界表达美好的价值观念、传递具有普世沟通性的情感元素,通过电影、绘画、音乐、电视节目等方式,创造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精品力作,使越来越多的各国人民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标及真实意图,循着党的思想政治主张和符号语言进一步增强对于中国的兴趣和中国发展变化的认同度。
第二,向世界传播中国思想政治声音。当前,国际间价值冲突、文化冲突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国际社会对于党的思想政治主张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探究,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思想政治声音,在话语体系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①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汪洋主持[J].中国政协,2019(01).;在内容传播上,要善于进行自我议题设置,围绕党的思想政治核心内容开展国际讨论和话题辩论;在表达形式上,要追求中国化视角国际化表达,从人类共有的文化情感出发进行诠释,表明中国坚定的思想政治立场。
第三,向世界传达中国抵制反击决心。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地在思想政治领域对中国进行攻击,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已经明确提出,要“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要做好宣传特别是外宣工作,树立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4.。中国共产党要按照规划实施要求,一方面,从正面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交流和对话,向世界各国表明党的思想政治对于中国的科学性、适用性,中国人民传承与信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争取世界各国的理解,表明中国的价值自信和政治自信;另一方面,针对别有用心国家、西方政客、西方媒体、国际人权组织等在国际上对于中国的恶意攻击,要坚决地进行反击,通过国内外官方媒体和多种渠道,适时、时时地强化话语表达,在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谈判等多种场合坚定地予以回击,以实际行动抵制各国滥用价值标准的行为,维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的国际话语权和话语能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因时而动、因势而动的应变能力,对于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党、全社会中的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动员了民众支持党领导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发展的事业,有利于国家保持统一的思想认识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利于社会价值规范和个人道德体系的形成,是党不断取得胜利和延续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法宝。站在新的百年起点,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强化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指导,以更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信心,以更与时俱进的话语创造能力,全面提升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党的话语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