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精神融入高师语文教育专业“三教改革”中的途径分析*

2023-01-08范梦玮

智库时代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革命精神

范梦玮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进“三教改革”,对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进行创新,专业教师应重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将红色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本文利用太行精神进行引导,培养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借助太行精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提高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

一、高师语文教育专业“三教改革”现状

第一,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高师语文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影响“三教改革”的落实情况,影响太行精神的融入效果。高职师范院校进行“三教改革”之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融入太行精神时,比较生硬,没有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比较薄弱,仍然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高师语文教育专业“三教改革”缺少一定的成效。第二,语文教材形式比较单一。教材是高师语文教育专业需要重点进行改革的内容,学生根据教材进行学习,要想在教学改革中融入太行精神,就要将太行精神的相关文章加入到教材中,但是教材编写人员往往会从语文教育专业的角度进行考虑,很少会从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角度选择内容。高师语文教育专业教材的内容缺少实践性的内容,理论内容的比例较高,学生容易陷入到理论学习的状态中,忽视实践练习和自我培养。第三,语文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太行精神讲述的是许多真实的故事,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摄入,只是停于表面化,授课多大是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只是从理论上了解太行精神,并没有被太行精神和相关故事所感动,也没有真正领会太行精神的精髓,传统的教学方法达不到如今教学的目的,所以,必须要在“三教改革”中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二、高师语文教育融入太行精神的必要性

第一,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教学中融入太行精神,能够让学生更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了解共产党人的精神,在长时间的熏陶和引导中,学生会感受到建国的不易,甚至会将民族的复兴当成自己的目标。太行精神是众多红色精神的其中一种精神,太行精神是当代人们非常稀缺的一种精神,培养学生太行精神不仅是“三教改革”的要求,也是高职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借助太行精神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使语文教育专业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第二,符合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特点。高师语文教育专业不仅会传授文学和教育方面的内容,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特征,语文教育的内容涉及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太行精神融入其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能掌握语文教育专业的人文内涵,学生可以借助太行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认真地学习语文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时,不会轻易受到影响,当学生对太行精神的相关历史产生兴趣时,会自主调查和学习相关内容,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第三,满足高师语文人才培养的要求。高师语文人才培养非常注重师德培养,引入太行精神,能够培养师范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在未来的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更加热爱这个行业和自己的本职工作,将自己在高职院校中学到的内容教给自己的学生,让太行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三、在高师语文教育专业“三教改革”中融入太行精神的途径

(一)利用太行精神进行德育教育

第一,教师要深入分析太行精神的内涵,只有了解太行精神的背景和具体内涵,才能将太行精神融入到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太行精神推动“三教改革”。太行精神产生于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与太行精神相似的还有井冈山精神等,太行山精神出现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太行山地区的环境非常艰苦,八路军和当地百姓勠力同心,共同抗日,体现出不畏艰险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在民族危亡之际,军民一心,英勇奋斗,决不放弃,这种精神正是伟大的太行精神。

第二,教师可以利用太行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育专业教材中有很多体现爱国主义的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媒介,将太行精神教育与语文教育结合起来,在“三教改革”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神头岭战役》《黄崖洞保卫战》等是太行山革命中的重要战役,把这些战役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料,讲解战役故事,让学生了解八路军和老百姓的智慧、决心和精神,例如,为了将战争信息及时传递给八路军,少年李爱民将个人的生死抛诸脑后,不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种种危险,成功地将信息传递给八路军。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发生在太行山,充分体现出太行山人民和八路军的不屈精神,真实的故事具有更强的画面感和真实性,讲述这些故事时,学生会完全被故事吸引,更加领悟到太行山战士和人民的精神,也会认识到新中国的建立和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铺筑而成的,为了祖国更好地发展,为了民族复兴,为了不辜负英雄先烈的牺牲和付出,学生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爱国情感,产生一种力量,这力量正是太行精神赋予的,是无数个英雄赋予的,他们的精神会代代传承下去。

第三,在太行精神教育和语文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政治信仰。高职师范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不仅要教文学知识和教学方法,还要加强道德培养,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三观”,成为一个积极进取、信仰坚定、艰苦奋斗的人,“三教改革”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创新,永不停滞的精神,够让高师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现出育人的价值和作用,所以,高职师范学院要明确“三教改革”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目的,只有向着正确的方向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融入太行精神。高职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只有师范院校注重德育,才能让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重视德育。当前的高职学生和其他高校的学生往往会感到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缺少信仰或者信仰不够坚定,在语文教育中融入太行精神,能够改变学生懒散、被动、消极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斗志,在太行革命故事的讲解中,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避免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感染学生,用太行精神带动学生,让学生逐渐找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二)利用信息技术讲解太行精神

第一,教师可以查找太行革命的影视剧。教师可以播放电影《太行山上》,这个影片介绍了朱德总司令带领八路军三个主力师到达太行山并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学生非常喜欢观看影视剧,播放太行革命有关的影视剧,满足了“三教改革”的要求,在娱乐化方式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太行山抗日革命历史,在影视剧演员的演绎下,感受共产党人和老百姓团结一心的太行精神。教师还可以播放其他红色电影,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影视片段,让语文教育专业的课堂更加生动,利用红色影片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1]。

第二,在混合式教学中融入太行精神。在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三教改革”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混合式教育提高语文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效率,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融入太行精神。教师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放在课前,制作微课并将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学生需要在课前自主观看微课视频,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预习,学生在观看和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基本掌握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太行精神融入到课前微课中,让学生了解太行革命的故事,激起学生对太行革命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查找太行山革命的内容,领悟太行精神。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议题,让学生讨论太行山精神,也可以让学生介绍太行革命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或者让学生查找某个革命故事,自行组合进行表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引入太行精神,在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保证“三教改革”的效果[2]。

第三,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太行精神,教师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创建语文教育公众号,在微博、短视频平台或其他平台进行宣传。教师可以自己亲自编辑内容,也可以交由学生轮流编辑,各个新媒体平台的内容以语文教育专业的内容为主,但是,当教学内容涉及到太行精神时,就可以在这段时间推送一些太行革命有关的故事,既可以是影视片段的形式,也可以是图文介绍的形式,还可以是视频讲解的形式。教师不必强制学生关注,但是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平时编辑的内容,或者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提问,以这种方式激励学生关注和浏览,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巧妙地融入太行精神。

(三)在实践活动中介绍太行精神

第一,举办读书分享活动。有很多太行革命的书籍、资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部分资料,尽量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和阅读太行革命的书籍。语文教育专业非常重视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读书分享活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活动,这项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图书,例如,《太行革命斗争史》《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太行革命根据地画册》《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太行革命的相关故事,学生还是会产生一种被动学习的心态,让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书籍,学生会产生一种主动性,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会更深入地了解太行革命的整个过程,更精确地理解太行精神,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分享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书报告。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的书籍,这种方法改变了教师教学的单一性,通过小组讨论和感悟分享来讲述自己对太行精神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3]。

第二,举办歌曲演唱活动。语文教育专业的课堂往往比较沉闷,“三教改革”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融入太行精神的过程中,还可以举办唱红歌活动,让语文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更加活跃和生动,以更加巧妙的方式培养太行精神。例如,《在太行山上》是非常著名的一首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合唱这首歌曲,合唱的方式能够让歌曲具有更强的气势,带给学生更大的震撼,当学生唱到“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时,会感受到太行山抗日战争的激烈,唱到“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时,学生会感受到抗日战士的决心,感受到不屈的民族精神。歌曲有非常强的感染力,当学生了解太行革命的相关历史后,集体演唱这首歌曲,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同仇敌忾的精神,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被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打动。

第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太行山根据地进行参观。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理论教学,如果高职院校刚好在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区,可以带领学生到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如河北涉县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如果高职院校比较远,教师可以查找周边地区的革命根据地或者相关的历史博物馆。无论是用语言进行讲述,用文字进行描述,还是用图片进行展示,都只能让学生从理论上进行理解,太行精神的培养效果非常有限,而现实的场景会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氛围中,这些场景是当代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地方,当学生在根据地时,会产生一种鲜明的对比,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4]。

第四,教师可以在太行精神教育中采用小组表演的方法。小组表演是一种非常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三教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在合适的时机举办角色表演活动。学生观看完太行革命的数据和影片后,一定会有某个故事或人物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太行革命故事,也可以根据教师讲解的故事进行改编,每组学生确定某个故事后,要详细调查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编写剧本,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掌握剧本的创作方法和相关要求。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编写的剧本进行表演,剧本应符合基本的史诗,可以加入一部分想象的内容。角色表演活动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真实的太行革命故事中,感受太行革命中各个英雄的情绪变化,体会英雄人物的内心想法,在表演的过程中领悟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以此来达到太行精神教育目的,将太行精神与语文教育充分融合到一起[5]。

四、结论

在“三教改革”中融入太行精神,实际上是将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太行精神体现了红色精神。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能体现出红色精神,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体现红色精神的内容,重点分析涉及太行精神的内容,让太行精神教育与语文教育相互融合,利用太行精神进行德育教育,培养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革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