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放权赋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2023-01-08赵平
●赵平
淮北市聚焦“减负、放权、增效”,创新党建引领放权赋能,通过落实体制改革责任,聚焦街道主责主业,强化街道统筹协调功能,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扎实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促进基层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根据中央和安徽省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淮北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减负、放权、增效”,推深做实街道体制改革,创新党建引领明责赋权,助推基层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健全领导体系,狠抓体制改革责任落实
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各方力量,压实改革责任,全面落实“一盘棋”理念。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城市基层党建领导小组,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有序推进街道体制改革等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二是构建联动格局。制定《关于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实施方案》,构建“市委、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落实市、区、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做到组织、责任、工作、制度“四项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合力。三是压紧压实责任。制定下发《相山区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改革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在相山区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并将其纳入相山区委、区政府重点督察事项,作为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在相山区完成街道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已在全市14个街道全面推开街道体制改革工作。
二、实施赋权下沉,推动街道聚焦主责主业
立足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优化街道内设机构,推动街道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主责主业。一是明确职能定位。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区职能部门对街道的直接考核,动态调整行政权力、程序、责任“三项清单”,明确街道履行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公共服务、领导基层自治等8项职能,实行职能部门职责下沉准入制度,切实为基层减负,让街道、社区党组织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强化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二是优化内设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街道内设机构按“6+2+N”模式设置,即设置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共管理办、公共服务办、公共安全办、区域发展办6个办公室,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中心,同时根据街道实际工作需要灵活设置“N”个工作机构,但内设机构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0个。目前,淮北市14个街道全部完成内设机构调整,并按新的管理模式运行,实现街道内设机构由向上对口转为向下对应。三是建强工作队伍。参照每300~400户居民配备1人的标准核定员额,配备社区专职工作者。配强专职抓党建的街道副书记,每个街道明确3名党务工作者,每个社区至少明确1名社区工作者专门从事党务工作。实行街道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包保社区党(总)支部制度,向社区派驻党建指导员,确保党建指导全覆盖。
三、整合资源力量,强化街道统筹协调功能
整合服务管理资源,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充分发挥街道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一个中心管服务。整合党建、政务、社会服务各类服务资源,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因地制宜打造融便民服务、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对外形象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面向基层群众开展“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张清单定权责。制定街道权力、任务、责任清单,将街道原有的45项行政权力事项压减至18项,进一步厘清街道职责。梳理社区服务事项125项,明确社区不再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事项的责任主体,力戒向基层“甩锅”加压。推行社区行政职能上浮街道、服务事项下沉社区制度,街道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进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余项居民服务“免审不用办”,15项全程网上办,惠及群众20余万多人。一支队伍管执法。建立街道统筹,由公安、司法、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六个基础部门执法力量共同组成的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推动执法中心下移、力量下沉,有效破解基层执法“有责无权”,真正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