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临床药理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08胡亚南

智库时代 2022年20期
关键词: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法

胡亚南

(甘肃医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基于此,本科临床专业的药理学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且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教育规定,实现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材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政治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确保教学工作价值。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相关教师需要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规避传统思想的影响作用,梳理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重设教学结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构建新的教学课堂。

一、课程思政融入本科临床药理学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主要指的是利用政治元素特点,将其应用在其他课程中,结合科目提炼出课程专业知识融入政治元素,确保二者的有机融合,从而规范学生的理想信念,并且重视此科目的知识底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从目标进行设定,围绕此内容设定教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以及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其不仅通过阐明药物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在用药过程中也体现了医学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和对病人的关怀精神[1]。医学生未来从事医学工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建设自身的三观,在满足知识渊博的前提下,积累相应经验,以高质量的道德修养进行工作,同时还应该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才可匹配医学工作。将课程思政融入本科临床药理学,同样强调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在此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同样能够达成共鸣,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的同时,也为学生引导了新的学习方向,从而培养有灵魂、有责任、有温情、有深刻爱国情怀的合格医学事业接班人[2]。

二、药理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方式与创新

专业课教师不仅应该承担“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责任,还要把积极的思政元素柔软地渗透在专业课程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3]。教育者先受教育,药理学授课教师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的前提下,要将自己打造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地有机融入思政内容,本校药理学教学团队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首先,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设计图,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案既是对课程内容的再梳理,也是思政内容进入课堂的合理设计,这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首要工作。其次,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是思政的主渠道。本课程主要选择视频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背后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价值引领,激发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价值引导、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方面的优势作用。再次,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实验课是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的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思政的最佳场所。本课程通过充分利用实践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协作,发现、质疑与创新的思维。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充分运用了视频资料、图片资源、课堂情境小实验等多样的授课形式,使课堂在学术中充满了趣味性、应用性和思政性,改变了原有课堂填鸭式教学的枯燥乏味,思政元素的合理融入让课堂变得更有温度。而药理学是集理论与试验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在实验中通过亲自示范以身作则,将对实验动物的关怀和实验操作的细致严谨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课堂之外,实践之中全面地接受思政教育。

三、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药理学课程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可能会应用到各类案例对其给予支持,本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临床工作,并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以此构建新的学习方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临床工作内容,以此合理化临床教学,不断理解和分析判断方法,此后才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临床药理学课程的学习。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临床学习的方法,以此才可从药物的结构出发对其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其中更能明确分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选择才可选择更好的方式对临床工作进行优化,也为后续临床工作作好铺垫。此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秉承良好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我国较具影响力的事件,尽可能选择具有思政元素的案例进行教学,以此将其有机融合在课程教学工作中。

对于医学生而言,临床药理学习需要伴随自身工作一生,因此需要将其内化于心,但是结合当前我国此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并不能将其内化于心。医生与患者需要直接接触,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如果不能有良好的药物支持,整体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药物对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此堂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选择各类医学者说过的话感染学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诵读,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以此赋予此项课程使用感,让学生内化于心,不断引领自身成长[4]。

高度重视临床药理学工作重点。我国临床药理学需要结合相应的准则进行工作,其中对各个环节和各行业乃至于人员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当前此课程需要站在国家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整体教学过程应该以“大道至简”的方式进行分析方法的选择。此过程需要让学生明确此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此门学科的重视度,让学生有使命感。此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国临床药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地位,并且还要明确此项课程的难度,确保学生重视此门学科,并且热爱此类课程。

四、药理学“课程思政”融入的实践

我校自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以来,笔者所在药理学教学团队在集体备课和政治学习中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课程思政实施的重点内容,对照纲要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初步形成了一套课程思政案例集。

(一)培养学生爱国的核心价值观

观看明朝药物家李时珍的纪录片和屠呦呦的获奖视频,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感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借助视频讨论我国能实现疫苗免费接种的原因,领悟党和国家时刻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决心和毅力,新冠疫苗的研发和免费接种,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服务人民的宗旨。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观;与学生交流中能够感知和听到对于国家、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拥护。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观看《千手观音》视频和海豹儿图片,引导学生对于本职业的思考,领悟做为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通过视频启发学生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思考。借助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特殊人群的关注,在生活中多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关心,能自觉、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在交流中能表现出对于特殊人群的关爱。组织学生讨论“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能够全面掌握每一种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等,能在课堂中回答出不合理用药会导致哪些药害事件。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观看视频《我不是药神》,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增强了学生对肿瘤关键致癌因子、药物研发历史等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感受科技创新发现对社会的重大意义,让学生心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使命感。解析肿瘤靶向治疗、创新药物开发,深化学生对自主知识产权的认识,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其职业价值和职业责任。观看我国自主研发抗癌新药上市的视频,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结合我国抗癌药物降价保供等政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我国对于抗癌药、降压药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我国自主研发新的抗癌药物等视频,帮助学生掌握该疾病药物研发的世界动态,理解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点,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增强其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借助视频讨论我国抗癌药能实现降价保供的原因,以及在给病人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该如何做好人文关怀,从侧面提高学生的医德修养。

(四)培养学生诚信守法的意识

引入“瘦肉精”的使用史以及禁用的原因。通过展示国家药监局对此药品的规定,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树立守法的法制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凝聚了法治共识,弘扬了诚信守法的精神。运动员禁用药品目录含有麻黄碱,β受体阻断药等。组织学生讨论国家公共信息中心发布的“失信黑名单”,围绕“诚信”行为展开讨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践行“诚信守法”的原则,积极主动学法、守法、懂法,让诚信守法成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

(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文化自信

结合《三国演义》中“刮骨疗毒”、《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告知学生们华佗的“麻沸散”以及水浒的“蒙汗药”,其有效成分其实就是M受体阻断药东莨菪碱(中药曼陀罗的活性成分之一)。增强同学对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认知与自信,领悟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回报祖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引入本次新冠疫情期间中药发挥的巨大作用,弘扬我国的中医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通过对现代中药丹参的介绍以及疫情期间中药的作用,联系课本中硝酸甘油等抗心绞痛药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坚定的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具有敢为人先的使命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怀抱对科学的追求精神,对医学的奉献精神,对病人的关怀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意识,积极投身于学习中。

(六)告诫学生要感恩父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观看视频胎儿分娩过程,讲解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以及禁忌证,三胎妊娠、有剖腹产史、前置胎盘是缩宫素的禁忌证。通过解释其原理,告诫学生要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时常关心父母,在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讲授前列腺素类药品的临床用途,渗透性健康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性知识认知水平,进而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性观念。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临床学生的医学理想信念、医学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将感性的思政认识融入进理性的专业知识中。而教师在思政育人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境界,更好地完成作为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任务。

(一)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

教师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提高是学生思想素质提高的基础[5]。科学合理地“应挖尽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对课程中隐含的精神内核进行提炼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思政理念。教师应该强化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和责任使命,多切磋交流,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实践成果,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事,关注网络热点、社会热点问题和国际国内时事,在思政能力的提升方面需要教学团队成员的集体交流备课,并联系专门的思政教师对专业课的老师进行教学指导。

(二)使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结合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政教育,在逻辑层面保持一致,知识层面配合补充,理论层次衔接递进,价值引领效力凸显。如果说课程质量是生命的话,课程思政就是其灵魂,只有生命与灵魂同步前行时才能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特点,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思政”,也不是课程“思政化”或者“去知识化”,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切忌对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强硬的“说教”“生搬硬套”等粗暴机械的处理。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价值判断情境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问题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理论思维、方法论和价值判断,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VR虚拟仿真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价值引导、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方面的优势作用。

六、结论

综上所述,本科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较为专业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建设还需结合实践内容,不断深化理解教学内容,以此才可保证学生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当前随着我国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应该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以此为学生日后发展作出铺垫。课程思政内容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结构的优化,此过程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确保学生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了解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相关内容。教师也应该明确自身定位,站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的角度对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法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冬虫夏草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