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压吸附制氢的研究进展

2023-01-08张钢强孙朋涛刘书缘马春梅

石油化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沸石分子筛制氢

张钢强,孙朋涛,刘书缘,马春梅,葛 庆

(新疆宣力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哈密 963000)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循环、节能、绿色化工深入人心。氢气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清洁的基础工业气体,已被广泛应用在冶金[1-3]、医药[4-5]、石化[6-8]、交通运输[9-10]等民生行业。众所周知,由于氢气具有特殊性质而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而现阶段,氢气获得方式主要为化石能源裂解[11]、电解水[12-13]以及工业尾气提取[14]等。在对氢能的高效利用的背景下,各行业对氢气纯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显像管制造中所使用的氢气纯度需大于99.999%(φ)[15],氢燃料电池中氢气纯度需不低于99.97%(φ)[16],石化行业要求氢气纯度大于99.9%(φ)[17]。虽然氢气的分离纯化主要以精馏[18-19]、变压吸附(PSA)[20-21]、膜分离[22]三种技术为主,但在以成本和适用范围为前提下,要想得到高纯度的氢气首选的是PSA制氢。

本工作综述了PSA制氢工艺在理论、吸附剂和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PSA制氢今后的研究给与一定的参考。

1 PSA制氢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PSA制氢是不同气体在同一种吸附剂中依据吸附能力或扩散速率的不同,对气体进行分离的一种工艺。随着沸石的人工合成,PSA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分离空气扩展到对氢气的纯化,且实现了氢气的工业化应用[23]。随着PSA理论的不断完善,吸附剂的不断开发,特别是碳分子筛的人工合成,使得PSA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4-25]。随着新吸附剂的不断开发及吸附理论的不断完善,现代PSA制取的氢气纯度已经超过了99.999%(φ)。吸附平衡理论对吸附剂和分离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特别是能反映压力与吸附量二者平衡关系的吸附等温线,合理的等温线模型可直观地预测吸附效果,PSA制氢遵循物理吸附的相关理论[26-28]。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以动力学、热力学、Polanyi位势以及统计学等4种吸附理论为基础,各种PSA制氢反应的模拟软件得到了快速开发,如Aspen Adsorption,FLUENT,gPROMS等[29]。通过使用相关的模拟软件,研究者们不断完善各种吸附等温线的相关参数,建立PSA的相关数学模型,同时对吸附剂的相关性能进行研究。Shukla等[30]建立了一种非等温多单元的PSA制氢模型。通过使用碳分子筛对空气分离富集N2,同时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分离H2/CH4/CO2,并与 Doong的孔隙/表面扩散和平衡模型进行对比,得出该模式克服了冻结固体概念、等温假设等方面的不足,通过使用仿真/实验建立了六床工艺对模型进行了性能验证,发现该模型可有效地将床层流体动力学与吸附/解吸过程解耦,且该模型易于适应不同的吸附/解吸动力学和热力学。马硕[31]使用MATLAB曲面拟合构建了PSA制氢的相关模型,应用Aspen Adsorption软件研究了多组分气体穿透曲线和热效应,通过使用3种常见吸附剂,建立单床层四步和双床层六步的循环模型,研究了循环时各项参数变化,且通过优化的运行参数,提高PSA制氢反应的性能,也为PSA制氢的循环系统提出改进方法。陶薇等[32]在一定的条件假设下,以质量守恒、尔格方程描述的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扩展的Langmuir方程以及线性驱动力传质模型的动态吸附量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多孔介质传热传质与吸附模型。应用Aspen Adsorption软件对N2/CO/CH4/CO2在AC5-KS活性炭为吸附剂的床层穿透曲线以及真空PSA循环进行模拟,通过与实验值对比发现吸附压力和升压时间的增加、气体流速的降低和吸附时间的缩短、循环步数的减少有利于氢气纯度的提高,但氢气的产量和回收率降低,且发现AC5-KS吸附气体能力最强的为二氧化碳,氢气最弱。Zhang等[33]以活性炭和5A沸石为吸附剂,建立了五组分气体(H2/CH4/CO/N2/CO2)的层状吸附床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穿透曲线,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使用了Box-Behnken设计方法,对该模型净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在160 ~ 200 s,随着时间的延长,氢气纯度会降低,但氢气回收率会得到提高。当压力一定时,氢气纯度会随均压时间、吹扫与吸附的压力/流速比(p/F)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均压时间在10~30 s范围内时,p/F由0.050增加到0.125,氢气回收率会下降。

2 吸附剂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吸附剂是PSA制氢反应的核心,吸附剂的开发与性能研究推动着PSA的发展。现被应用的PSA剂大体可分为沸石、碳分子筛、活性炭及金属有机框架(MOFs)几类,它们都具备高选择性、耐热性、稳定性和防水性,同时具有可再生性及大的孔体积和超大比表面积等性质。

2.1 沸石的研究

沸石的结构主要为硅氧或铝氧的四面体,通过氧桥形成孔结构规整的具有晶穴或笼的中空多面体,沸石是最早被应用在PSA中的吸附剂。Erdoğan等[34]研究了酸处理对富丝光钙凝灰岩结构和气体(C2H4和H2)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丝光沸石随着溶液中HNO3和H2SO4浓度的增加,阳离子(Na+,K+,Ca2+,Mg2+)和Al元素从材料中逐渐消失,但结构未见明显变化。当酸浓度超过3.0 mol/L时,丝光沸石强度、结晶度、平均孔径下降,微孔体积、比表面积明显增大,且对C2H4和H2的吸附效果特别好。李海春等[35]使用静态离子交换对13X型沸石进行改性,同时对改性沸石进行相关表征,对改性后的吸附剂进行CH4和N2的吸附研究。研究发现随着K+交换度的增加,结晶度、比表面积以及微孔体积下降,同时发现N2的吸附量以及吸附热随着K+交换度增加而减小,CH4的吸附量为先升高后降低,当K+交换度为32%时,CH4和N2的分离比最高为3.1。Wang等[36]采用化学液相沉积(CLD)法对4A沸石进行一定的改性,通过表征发现4A沸石虽然被硅层包裹,孔径降低,但内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通过该方法可实现孔径精准控制,实现对特定气体分子的定向吸附,通过气体吸附实验得出,处理后的4A沸石吸附CO2与CH4的选择比为76,而CO2与N2选择比为44,同时对H2S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通过机理分析得出4A沸石表面的羟基是CLD法的关键。Kumar等[37]揭示了沸石吸附CO2的基本原理,对现有的沸石吸附CO2技术以及13种沸石材料进行综述。Zagho等[38]综述了沸石在CO2中的应用,并把沸石种类一般按孔径、维数和硅铝比等标准进行了划分。沸石按孔径可划分为4类:1)8元环组成的0.4 nm的狭小孔隙沸石;2)10元环组成的0.5~0.6 nm的中孔沸石;3)由12元环组成的0.7 nm的大孔径沸石;4)大于12元环组成的大于0.7 nm的超大孔沸石。空间维度的多少决定着沸石类吸附剂的性质,沸石按维数可划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硅铝比决定着沸石吸附剂的亲水性,该比值越大疏水性越强。在高温情况下,沸石的吸附效率会下降,为了提高沸石的应用范围,对沸石进行一定的化学修饰,常见的化学修饰可分为胺基改性修饰、二氧化硅修饰和离子交换等方法。

2.2 碳分子筛的研究

碳分子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孔径均匀、孔道整齐、耐酸性以及可对气体分子选择性吸附的新型非极性碳素多孔材料。张云等[39]以蔗糖为原料,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制得比表面积为1366.44 m2/g、单点孔体积为0.87 cm3/g的新型碳分子筛。Xu等[40]以CH4为碳源,大豆秸秆为前体,在0.5%(w)的ZnCl2溶液中活化后,所得物质在500 ℃的N2保护下处理1 h,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CO2/CH4吸附比为20.8的新型碳分子筛。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碳分子筛对N2的吸附能力、孔密度和平均孔径随沉积温度、时间以及甲烷流速的增加而降低。Bala等[41]以煤为原料,通过化学活化和热处理,从废机油中沉积制备了比表面积为582.4 m2/g、微孔体积为0.172 cm3/g和孔径为0.6317 nm新型碳分子筛。随后研究了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碳分子筛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了邻二甲苯与苯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发现该碳分子筛对苯的吸收率为61.36%。Yang等[42]在CH4和N2的气氛下,以四环烷、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乙烯亚胺为亲和剂对煤基碳分子筛(CMS)进行了改性。对改性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发现改性后的CMS试样孔隙结构几乎不变,但试样表面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随后采用静态体积法研究改性的碳分子筛的吸附性能,研究发现CH4的饱和吸附量为6.76 mmol/g,N2的饱和吸附量为5.56 mmol/g,CH4/N2分离系数为3.32,且证实了N2气氛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有利于CH4/N2的吸附分离。王洪亮等[43]使用酚醛树脂角料为碳基,CH4为沉积剂,在最优条件下制得孔径范围为0.30~0.67 nm、孔体积为0.083 cm3/g及平均孔径为0.516 nm的碳分子筛。发现该碳分子筛虽然CH4和N2吸附比为2.2,但是吸附CH4性能小于同类产品,有利于CH4的分离。Kaya等[44]使用小于100 μm脱脂后的咖啡渣,以苯为积碳剂制备了碳分子筛,通过SEM,TG,BET,FTIR分析发现,碳分子筛的孔径范围为0.2~0.4 nm,该碳分子筛可用于去除天然气和沼气中的CH4,CO2,NOx等杂质。

2.3 活性炭的研究

活性炭是一种比表面积高、吸附量大、微孔结构发达的吸附材料,制造原料来源广泛,既可以是生物质,也可以是化石燃料等含碳物质。由于活性炭结构易于控制,生产成本较低,易于解析等优势,在PSA制氢工艺中作为吸附剂被广泛应用。

Sethia等[45]使用三步法合成NAC-1.5-y(y=550,600,650,700)系列氮掺杂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的范围为526~2386 m2/g和0.26~1.16 cm3/g。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含氮量为22.3%(w)、超微孔体积为0.59 nm的活性炭NAC-1.5-600,在-196 ℃和0.1 MPa条件下吸氢量为2.94%(w),且在0.5~0.7 nm的范围内吸附容量与超微孔体积呈线性关系。Adilla等[46]综述了以油棕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油棕残渣物理、化学和生化三种活化方法,同时阐述了对现有活性炭生产中加热方法的研究,也讨论了以油棕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实验设计。Ogungbenro等[47]以枣籽为原料,在最佳热解温度为800 ℃,最佳活化温度为900 ℃,制备出CO2吸附量为141.14 mg/g的活性炭,且对所合成的活性炭进行了一定的性质表征。Li等[48]通过使用生物质为前体,研究了活化温度、时间和浸渍比对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影响,通过使用化学活化法在最优浸渍比为4∶1、温度为800 ℃、时间为120 min时,制备出活性炭,且对活性炭进行N2吸附-脱附、XRD、SEM和FTIR等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3362 m2/g。

2.4 MOFS的研究

MOFs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多年的研究发现MOFs结构和功能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且MOFs的比表面积远大于其他材料。MOFs作为吸附材料,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等[49]。虽然MOFs造价昂贵,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是由于分离效果和选择性良好,仍处于研究的热点,随着不断对工业化生产的探索,MOFs一定会在PSA制氢工艺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 工艺运行研究

PSA制氢工艺流程大体可分为吸附、均压、逆放、再生、终升等过程,虽然该技术相对成熟可靠,但由于处理原料以及设备使用的不同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殷文华等[50]以实际装置为基础,对PSA制氢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其在合成氨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阐述,同时对实际装置进行了工艺描述,为研究PSA制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用数据。许楠等[51]对PSA制氢实际装置进行了一定概况,并且结合实际运行需求对PSA系统进行了改造,更新了工艺流程并更换了部分吸附剂,优化后工艺的氢气回收率均值为81.6%,满足系统需求。余希立[52]阐述了原料对PSA制氢的吸附能力、流速和解吸再生次数对产品纯度的影响,并对PSA制氢工艺中的程控阀故障、均压速率过快、解吸气的氢含量过高以及堵塞腐蚀等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为研究装置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武红旗等[53]分析了PSA制氢工艺在运行中的程控阀、真空泵、切塔程序等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刘永辉[54]通过运行数据对PSA制氢工艺在运行中程控阀出现的泄露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王琼瑶等[55]对PSA工艺的优点以及在石化厂的应用进行一定的阐述,并通过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PSA的有益效果,也对该装置的经济效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冉慧丽[56]叙述PSA制氢在甲醇尾气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工艺条件、流程以及程序调节进行详细描述,为国内同类装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4 结语

PSA制氢是一种物理吸附,具有能耗低、产品纯度高、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吸附剂寿命长、操作简便、开工率高等优势,在制氢领域应用占比越来越大。随着PSA的理论不断完善、吸附剂的不断开发和工艺的不断优化,设备的缩小、成本的节约、能耗的降低等方面不断研究和探索,PSA制氢单位处理规模逐年增大,在氢气的提纯技术以及能源高效利用方面所起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猜你喜欢

沸石分子筛制氢
中国石化全新结构分子筛创制再获成功
天然气制氢在氯碱产业中的作用
Fenton试剂作为·OH引发剂的超细纳米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MTG反应性能
5种沸石分子筛的吸附脱碳对比实验
负载金属沸石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LNG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方案分析
蒸馏定铵法测定沸石粉吸氨量
分子筛结构设计研究现状及展望
赢创全新膜技术有望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
高活性低硅铝比中空ZSM-5沸石研究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