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从民生兜底到共同富裕
2023-01-08谭建光
☉ 谭建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市朝阳里社区考察志愿服务时提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志愿服务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从民生兜底到共同富裕的发展链条。民生兜底是建设社会保障安全网,也是通过志愿服务实现对困难人群的关爱和帮助;共同富裕是激励城乡居民在奋斗中创造社会财富、增加生活收入、实现美好生活,也是通过志愿服务激发群众的动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我们近年来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志愿者在民生兜底与共同富裕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志愿服务增强民生兜底的力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兜底工作既要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也要促进特殊群体的生活改善、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与发展机遇。因此,政府提供的民生兜底保障更加注重基础性和公平性,志愿服务就要根据特殊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的关爱和帮助。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8部委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要求,“积极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等领域的志愿服务。”近年来许多地区探索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民生兜底、关爱服务的多样化途径,也取得可喜的进展。山东省荣成市针对农村高龄老人的生活困难,积极探索“暖心食堂”志愿服务。民政部门为各村“暖心食堂”提供开办经费3万元,文明实践基金为“暖心食堂”志愿服务队提供培训和激励经费。“暖心食堂”的有效运行则主要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维持。如引导村民志愿者为“暖心食堂”捐赠肉菜蔬果,农村妇女“巧厨娘”志愿队轮流义务值班做饭做菜服务,各类具有技能技巧的志愿者前来“餐前餐后”为老人义务剪发、洗衣等服务。如今,全市460多个村庄都建立了“暖心食堂”,并且逐渐向城镇社区推广普及。调查发现,在民政部门开展民生兜底工作的时候,志愿服务组织的参与不仅仅提供支持和帮助,也能够让特殊群体更好地感受社会的爱心和温暖。
志愿服务构建邻里互助的网络。新时代的城乡发展和变迁也带来较多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趋势,让越来越多的物业小区、新建社区呈现“陌生人”社会特征,缺乏邻里互助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农村中青年外出较多,留下老人、妇女和小孩,缺乏邻里互助的活跃力量。为此,志愿服务组织要针对城乡社区的需求,积极探索重建邻里友善互助的网络。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志愿者陈军浩创办“红领之家”志愿服务队伍,以基层党员志愿者带头,吸引居民志愿者、员工志愿者参与,在各个街道、社区、楼栋建立友爱互助的力量。特别是2022年元旦,北仑区面临新冠疫情冲击,他们马上开通“红领热线”志愿服务,接听封控区、管控区的群众电话,为防控区域的特殊困难群众,尤其是独居老人、疾病患者、残疾人士等提供代购药品、物资,代送药品、物资到“家门口”的服务,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也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工作。调查发现,不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帮助构建邻里互助网络,对于解决群众困难、改善群众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志愿服务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新时代不仅仅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还要特别注重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让城乡广大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平等。为此,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要积极探索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权益保护志愿服务、社会调解志愿服务等方式,保障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广东省深圳市最初诞生志愿服务,就是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大量涌现的时候,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维护合法权益、享受公平待遇。如今,这些志愿服务的类型更加多样,功能更加丰富。如徐丽华推动建立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既义务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合法维权,也帮助保护未成年人防范侵害,还参与社区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志愿服务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志愿服务组织恰恰就是激励城乡群众自发参与、自主服务,从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有效形式。近年来,党中央部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也特别要求“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为此,要重视社区与农村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吸引群众参与和发挥创新精神,探索和实践灵活多样的发展方式。北京市“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伍,最初就是针对老年人“上网、游戏、淘宝”的需求,传授网络信息技术。当社区老人掌握更多的网络信息技术之后,就激发出更强的参与社区治理、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于是“夕阳再晨”志愿服务组织就以“青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专业志愿者”的方式开展社区营造和社区治理。如该组织在北京市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开展的社区营造与治理项目,就是运用时尚创新的方式方法,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热情,共建共享生活家园。“社会创新”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也不能停留在文件中,而是需要通过志愿者的服务和传播,激发城乡群众的热情。
志愿服务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也是共产党成立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更是新时代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的方向。从各地区的实践看,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围绕共同富裕的目标,深入城乡社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激发广大群众发奋努力、改变面貌的热情和勇气。贵州省龙里县原来是贫困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激励志愿者通过“山歌伴飞、萤火虫、大比武”的“三步曲”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第一步“山歌伴飞新思想”。即志愿者根据农村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较少听理论宣讲,较多喜欢唱歌跳舞的特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通俗化、灵活化的宣传,改编成苗族、布依族等山歌,深入乡村、山寨进行传唱,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了解新思想、新政策,激发劳动致富、创造生活的热情。第二步“萤火虫”。即党员、团员争当“萤火虫”志愿者,深入山区农村关爱和帮助农民群众。尤其是贫困户等特殊群体,并且向他们解释政策措施,鼓励群众转变思想、拼搏奋斗。第三步“大比武”。即山区农村的党员带领群众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义务修缮村庄道路、清理村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这样,通过“人比人、户比户、村比村”,“比文明、比卫生、比整洁、比安全”等,让农村走向文明生活。志愿者激励和引导农民创造富裕生活。尤其是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打朗寨的苗族群众,在志愿者的传授下,运用“抖音”“快手”等途径将村民“大比武、赛擂台”进行村庄文明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振兴民族工艺的信息广泛传播,带动乡村农产品畅销。
志愿者在民生兜底和共同富裕的各个环节发挥积极作用,协助党和政府推进政策措施的落实,在开展困难群众关爱和帮助的时候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成为新时代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活跃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