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慈善事业 助力市民幸福美好生活
——《成都市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解读
2023-01-08申超
☉ 申超
近日,成都市出台《成都市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和措施进行了明确、规范和指导。
明确一个要求: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举好“指挥棒”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新定位、新使命和新任务,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牵引,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服务”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建设“友善之城·尚善之都”为目标、以实施慈善救助服务为根本、以弘扬慈善文化为引领、以培育发展慈善组织为载体、以打造慈善社区为基础、以创新募捐方式为手段,推动成都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五大举措: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好“路线图”
一是创建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提出建立慈善调节、信息共享、信用信息公开、慈善组织评估、突发事件响应等工作机制;深化“五社联动”服务机制,推动“五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服务。将天府慈善文化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活动创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等考评指标。
二是探索培力增能新模式。优化社区慈善模式、发展社区基金、打造慈善场景;鼓励发展新兴慈善组织,重点培育枢纽型、平台型慈善组织。探索设立公益慈善智库、慈善组织引进职业经理人、培养慈善劝募者。
三是构建全民参与新格局。引导慈善融入市民绿色低碳生活,促进慈善嵌入文娱活动、体育赛事、旅游景点,以青年人为主体,引导广大市民参与慈善活动。以慈善示范社区(村)创建和慈善场景营建为重点,依托社区、公园、绿道、街区等公共场所,打造文化底蕴深厚、慈善元素丰富、慈善氛围浓厚、具有观赏性和参与感的慈善空间,鼓励城乡社区发掘慈善文化、宣传善人善举、设立慈善基金、开展志愿服务,构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慈善新格局。
四是推动慈善服务新发展。拓宽慈善捐赠渠道,鼓励发展慈善信托。探索制定慈善组织建设、慈善募捐与捐赠、慈善服务、慈善信托、慈善社区等地方标准(指南),建立慈善组织退出机制。探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慈善工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方式,推进成德眉资慈善同城化发展,在慈善文化、慈善项目、慈善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五是营造合理有序新常态。健全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律师、媒体、市民代表等组成的成都慈善监督委员会,开展第三方监督。建立公众投诉举报便捷渠道,加强对慈善组织审计、监管和对重大慈善项目的检查,优化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监督方式,推动慈善事业高效、透明。
强化三个保障: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护好“航行路”
一是列入政府工作。《规定》明确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级各部门要深化认识、提高站位,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慈善工作,将发展慈善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部门协同。《规定》明确慈善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支持慈善工作,合力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突出资金支持。《规定》明确要将慈善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政府购买服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慈善组织承接社会救助、养老、残障帮扶、儿童保护等慈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