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劳模精神内涵的大学生职业品质提升探析*

2023-01-08

智库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劳模劳动精神

师 伟

(南京林业大学)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珍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作为准职业人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是求职就业、胜任工作的首要条件和内在要求。劳模精神是我国各时期无数劳动者优秀品质、优良作风的凝练和概括,是我们的“传家宝”,因此大学生应该大力弘扬、学习、传承和实践劳模精神,用劳动模范的意志品质鼓舞前行,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为今后走入职场、开创事业、实现价值、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奋斗中绽放青春[1]。

一、劳模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集中,是革命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凝聚,是改革创新的精神源泉。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时代的精英。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总书记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2]。

在党带领全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广大劳动者、革命英雄以高度的使命责任感、主人翁的家国情怀,用一流的劳动技能、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国为民,与时俱进,奏唱出一曲曲豪迈雄壮的时代赞歌,树立起一座座光芒万丈的榜样丰碑。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积极参加根据地建设,大力支援一线战斗,不畏困难牺牲,全身心投身人民解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响应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奋进取、无私奉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杰出功勋。进入新时代,他们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敢于实践,用平凡书写业绩,用行动报效国家,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无数劳动者用满腔热血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每个行业、各条战线都活跃着劳动者拼搏的身影。在工厂、田间、社区,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劳动模范与全国劳动人民一起,持之以恒、攻坚克难、辛勤工作,支撑起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国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岗位,用普通创造奇迹,他们铸就的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3]。张思德、赵占魁、王崇伦、孟泰、时传祥、王进喜、申纪兰、蒋筑英、袁隆平、钟南山、郭明义、贾立群、孙泽洲、高凤林、张桂梅……一位位劳模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品质,展现出时代的魅力,迸发出瞩目的光彩。在北斗导航、嫦娥探月、天眼射电、高铁驰骋、航母入列、蛟龙潜海、运-20起飞、天问飞火、5G覆盖等国之重器成就中镌刻,在北京奥运、汶川抢险、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重大历程中铭记。一个个响彻大地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幕幕让人泪目的场景,他们用行动和人生融入“中国精神”,光耀神州,铺满征程,成就“中国奇迹”。这些劳动模范渺小而伟大,在面临人生重要抉择时,他们不求回报、不为名利,毅然决然放弃优厚待遇,牺牲小我成就大家圆满。他们坚定有力的步伐应和着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他们的信念品质鼓舞着全国人民实干兴邦。

时代在变,劳动者奋斗的情怀、品格、底色永远不变。共和国的每位劳动功臣在坚守执着中写下豪迈誓言,在拼搏奋斗中绘就精彩人生,在创新创业中书写中国精神。虽然各自领域印记不同,但他们的精神符号却是相同的,用信仰信念、热血生命、青春才智展现出改革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生机勃勃的朝气。在劳模精神的激励下,全国亿万劳动者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把每一件工作做好、每一个任务完成好、每一分钟利用好,以自己的拼搏付出、奋发进取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品质塑造的现实意义

当今我国的人才市场无论是应届生招聘还是社会招聘,对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求相对明确,偶尔用人单位会根据发展程度和招聘规模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对他们的职业品质的要求却一直相对稳定,甚至更加重视,特别是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认真、勤奋、敬业、协作、诚信等要求最为常见。有些毕业生工作后懒惰马虎、心浮气躁、虚度时间、好高骛远、贪图享受、沽名钓誉,存在个人主义、金钱至上、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等不良职业素养问题,严重制约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影响社会的进步和谐,更无法为国家作出应有贡献,与劳动模范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在生产实践中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集中概括和真实写照,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用干劲、闯劲、钻劲影响鼓舞带动更多人[4],是优秀职业品质的高度概括,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品质塑造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劳模精神有利于锤炼职业品德,增强大学生韧劲

每个行业对职业品质的具体要求可能不同,但基本要求如爱岗敬业、勤奋认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团队合作、尽职职责等应该是一致的。大学生学习践行劳模精神,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成才为目标,修养品德、陶冶情操,极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可以用优秀的道德文化涵养自身情怀,用劳模的品质提升自身修养,在劳动者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磨炼意志,让劳模精神指引自身前行道路。同时使大学生牢记初心使命,守好品质底线,锤炼职业素养,坚韧不拔,不受低俗流行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侵袭,不被恶劣的社会风气和职业行为诱惑,出淤泥而不染,在自我品质完善和净化中传递职场正能量。

(二)劳模精神有利于端正职业态度,提升大学生干劲

企业或单位有用人原则及标准,有对员工价值观、工作投入度、执行力等方面的客观评价,热爱工作、尊重他人、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勤于思考、主动学习、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无疑是受欢迎和认可的,而自高自大、眼高手低、欺上瞒下、好吃懒做、弄虚作假甚至违法乱纪的不良行径必然限制个人职业发展,最终会被单位和社会所抛弃。领悟劳模精神可以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坚定成才信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孜孜不倦、勤奋拼搏,通过真学实干、学懂弄通取得一流的成绩。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认识劳动的价值,积极参与劳动,从平凡小事点滴干起,永葆奋斗底色,做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干一行、爱一行,在兢兢业业中感悟劳动之美,获得超凡的业绩和幸福感。

(三)劳模精神有利于优化职业内涵,激发大学生闯劲

企业要发展壮大,人才是关键,技术是核心,创新是灵魂,需要有专业知识强、作风优良、脚踏实地、敢闯敢试的人才来科技攻关,支撑引领企业实现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大学生是高级劳动者,他们具备深厚的学习能力、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学习资源。深入契合劳模精神的内在要求,要勇于探索、勤于创新、敢于实践,不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坐吃山空,而是通过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服务社会。大学生也要在敢拼敢试敢干上下功夫、闯路子,如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发明创造、志愿支教、服务西部等活动。勇于探索新事物、新领域,用获得的新能力、新成就回报社会,用革新、创新点燃青春激情,用意识、服务带动个人发展,争做标兵先进,争当榜样模范,为走向更大的舞台积蓄力量,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四)劳模精神有利于明确职业信念,发挥大学生钻劲

无数劳模成长的过程证明,他们的长期坚守与无私奉献不仅是为企业服务,创造佳绩,更高的信念和追求是为国家、为民族奋斗,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始终拼搏在一线、坚持在岗位,牢记人民在心中,铭刻责任在肩上,用自身默默无闻、潜心钻研、艰苦创业、不计名利、不畏得失换来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他们是最美劳动者、最美追梦人。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职业理想,练就过人职业本领,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难题和困境,发扬螺丝钉的钻研精神,敢于亮剑,遇水搭桥、逢山开路,刻苦钻研,必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境界,以时不我待、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勇气和钻劲到祖国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5]。

三、劳模精神内涵下大学生职业品质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要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以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在新征程中融入大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才能在岗位上脱颖而出,创造骄人业绩。所以,大学是宝贵的职业品质养成阶段,是成为职业人的必备过渡时间,大学生必须注重自身职业品质的培养和塑造。

(一)在个人思想中注重职业品质

优良的职业品质是大学生在今后职业活动中必备的基本素质, 认识其重要意义是提升自身职业品质、顺利进入职场的前提和保证。大学生只有在思想上注重自身职业品质的培养和塑造,才能端正对待工作的态度,珍惜就业岗位,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一心干事、全心成事。要把劳模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价值引领,主动接受优秀的劳动品质熏陶,认真学习先进的劳动模范事迹,自觉践行崇高的劳模精神,把做好工作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强化职业荣誉感,高标准、严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砥砺品质,养成勤奋认真、吃苦耐劳、坚定自信的好品质,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热爱和忠诚,当好劳模精神的传承者,成就自我、融入大我,方能创造辉煌,这是培养良好职业品质的前提。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职业品质

良好职业品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成的,优秀品德的沉淀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同样,弘扬劳模精神也不是一句口号,学习劳模精神也不是一次活动。大学生应将劳模品质入心入脑,表现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具体到每一项行动中,以思想看齐引领行动实践,以行为自省引导思想境界。大学生要注重细节,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抓起,从当下做起,严于律己、一丝不苟,把职业道德、规范、标准作为自己的职业行为准则,指导个人的行为举止,体现在生活、交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外塑形象、内强品质,表里如一、持之以恒,遵守日常行为准则,养成踏实、勤劳、严谨的生活态度,脚踏实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培养良好职业品质的基础。

(三)在专业学习中夯实职业品质

劳模崇尚精神、崇尚劳动,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立足岗位辛勤工作,钻研探索,创造业绩,因此,大学生提升个人职业品质必须具备学习掌握技术方法的兴趣和意愿,结合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分析岗位的职业精神,并将其融入到专业学习中。学习是通往成功的路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练就过人本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在学习中长见识、磨筋骨、砺品质、强本领。只有在校期间专心致志钻研学习,才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职业当成使命,当成一生的信仰和追求。对学习充满激情,对专业精益求精,对成绩追求完美,对科研永无止境,对奉献不求回报,对信念誓言无声。要在勤学、修德上下功夫,汲取精神文化力量,在学习中践行劳模精神,勇于探索,孜孜不倦,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是提升职业品质的关键。

(四)在职业实践中强化职业品质

劳模精神体现出很强的劳动实践性,大学生要在个人的实习实践中强化劳动理念,培育劳动素养,不怕困难、奋发图强,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行动是最好的语言,也是最好的试金石,大学生自觉投身实践活动的熔炉,大浪淘金,超越自我,在职业实践中感受劳模的工作态度、作风,自觉承载、践行劳模品质,知行合一,推动自身职业品质的落实和提高[6]。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思考、乐于请教,恪尽职守、追求卓越,积极抓住社会实践、创新实践、工作实习等机会,在工作中要能吃苦、善奋斗、勇创新、淡名利,树立自己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始终不渝坚守职业品质,提升思想境界,把品质外化为职业行为,服务奉献社会,在岗位上建功立业,这是提升职业品质的核心。

此外,高校也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推动劳模精神进校园,在学生中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争当劳模的积极氛围,让劳模精神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走向他们的心里,让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同时接受“劳模精神”第二课堂教育,进一步强化劳动意识,提升劳动境界,争当劳动模范。采用作报告、讲故事、座谈、对话、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精神,推动劳模精神进课堂、进宿舍、进实践等,通过讲述爱岗敬业、匠心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让劳模精神引领学校风尚,激发大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为大学生提升职业品质构建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一个民族的进步和一个国家的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持续奋斗,需要年轻人贡献青春、热血和力量。当下的大学生正处于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年华,拥有最宽广的舞台。新时代劳模精神指引、激励、鼓舞新一代职业人,千千万万大学生一定能提升职业品质、涵养品德情操、勇于实践创新、勤于吃苦实干,乐于拼搏奉献,努力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勇挑大梁、争当主角,将青春汗水挥洒在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猜你喜欢

劳模劳动精神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