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2023-01-08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司法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央文献出版社保障人权人权

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近期,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分9个专题,共计335段论述,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21年10月30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贺信、指示等160多篇重要文献。《摘编》一书围绕着“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一主题,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思想,突出人权保护与法治保障之间的关系,为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指明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方向。

一、要从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来促进人权法治保障水平的提升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治国理政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法治改革措施,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则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事项作了概括性的总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高度重视“人权”问题,第一次对党百年奋斗过程中的人权事项表明了鲜明的立场。《决议》中共有两处涉及“人权”事项。一处是强调了通过“人权入宪”的方式来肯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意义,《决议》中明确:制定新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尊重和保障人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另一处是突出党发展人权事业的基本理念,即“我们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虽然在《决议》中,“人权”远没有“民主”“法治”两词出现的频率高,但却非常准确和生动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中所蕴含的基本人权理念和思想,为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摘编》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角度论述了保障人权和最广泛地实现人民的各项自由和权利是全面依法治国重要的制度目标和实践要求,深刻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中非常关注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的重要理论逻辑关系。首先,《摘编》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之间的手段与目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树立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①习近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求是》,2021年第5期。其次,关于如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来实现人权保障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②习近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1年第5期。的要求,并提出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③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30页。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理论命题,强调“各类市场主体最期盼的是平等法律保护”“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④习近平:《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54~255页。由此可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中,首先是从将人权保障纳入全面依法治国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人权保护的各项问题,这就为人权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宪法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通过法律来保障人权,是一种制度化的重要措施,其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在人权法治保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12·4”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宪法在人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作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具体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行宪法实施的历史经验表明,宪法作为根本法在保障人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12·4”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30年来,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⑤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页。上述重要判断明确了宪法在“促进人权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宪法继续发挥法治保障人权的功能提供了科学指引。

二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和重要功能。2004年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改时,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7页。因此,只有让广大领导干部和普通公民都能自发地意识到宪法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方面的核心作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推动宪法对公民人权的法律保障。其中,最重要的路径就是要对党员干部和普通公民进行宪法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宪法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一致。”⑦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9页。

三、人权保障要通过加强国家立法的方式来构建自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对于民法典的制定在人权保障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⑧习近平:《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83页。对于民法典在保障公民权利中的重要作用及国家机关在实施民法典中的职责和义务,习近平总书记也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⑨习近平:《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84页。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决策事项必须考虑人民的合法权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重大决策充分听取民意工作机制,审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议题要依法依程序进行,该公示的公示,该听证的听证,决不允许搞‘暗箱操作’‘拍脑门决策’”。

四、依法行政是人权保护的重要法治措施

孟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制定得再好,如果法律得不到实施,那么,法律中规定的人权保护体系再完善也只能流于空谈。通过立法加以全面和系统规定的人权保护制度,必须在法律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才能确保人权得到法治的保障。在法律实施中,各级政府严格地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来保护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具体人权,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严肃处理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人员。”⑩习近平:《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85页。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有机统一起来⑪习近平:《关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60页。,对“滥用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强制措施,把民事纠纷刑事化,搞选择性执法、偏向性司法的,要严肃追责问责”。⑫习近平:《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55页。

五、司法是保障人权的最后一道制度屏障

司法作为保障人权的最后一道制度屏障,一直为各国人权法治保障制度所重视。在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系列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在保障人权中的作用及具体制度措施作了全面的阐述,提出了很多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⑬习近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47页。对于司法机关在保障人权中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要加强涉及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和监督指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畅通司法救济渠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⑭习近平:《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85~586页。因此,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深入了解一线司法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把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⑮习近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47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系列论述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首要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理念,突出了人权法治保障这个重要主题,既丰富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内涵,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导,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的行动纲领和实践指南。

猜你喜欢

中央文献出版社保障人权人权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主题类图书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残疾人体育权——一项国际人权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律师在刑事辩护过程中保障人权问题研究
浅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技术侦查措施运用利弊及对策分析
论我国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
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