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水稻育种和栽培研究
2023-01-08日本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会
日本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会
丹野 久 教授
水稻育种研究:自1982年起,我在北海道立农业试验场(现北海道立综合研究机构农业试验场)负责水稻育种20余年。开始育种时,是“以开发与东北以南的优良食味品牌大米品种相同的优良食味品种为目标”的优质米早期开发项目开始的第3年。由于该项目的成功,参与了目前北海道主要的优良食味粳米品种“七星”“梦美”等12个粳米品种,以及主要糯米品种“风子糯”“北雪糯”的培育。特别是在这些粳米品种培育中,在日本率先通过有效利用低直链淀粉基因实现了优良食味。
中日共同研究:1993、1994年,参加了日本国农林水产省热带农业研究中心(现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和中国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开展的中日共同研究两年,主要聚焦水稻的耐冷性研究。回到北海道后,对在云南省设计的水稻开花期耐冷性简易检测法进行了试验,汇总后向北海道大学提交了学位论文。此前我仅专注于水稻育种,能够离开育种一线两年,重新开始水稻耐冷性研究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水稻栽培研究:在水稻育种工作后,我负责水稻栽培研究工作多年。主要聚焦水稻直播栽培法、水稻除草剂试验,以及水稻孕穗期不育发生条件下隔离距离和杂交率之间的关系、预测全球变暖对2030年代水稻生长的影响。虽然只有两年时间,我在技术推广部担任过指导水稻生产的专业技术员,使我虽然离开了水稻育种,却获得了广泛学习北海道水稻栽培研究及大米生产现场实践的机会。
北海道米食味分析事业:在北海道,农业相关机构从1990年到2020年收集了北海道全域的粳米糙米样品,进行了调查与食味关系密切的大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以及米粒外观品质的实际状态的分析事业。2000-2003年的4年间,对糯米进行了与品质相关的糊化特性、捣制年糕的硬化性以及米粒外观品质的研究。请该分析事业的有关机构提供了分析数据,集中分析了年份最多或数据最多的粳米品种“闪光397”和糯米品种“天鹅糯”,并整理成论文。当时,为了厘清与水稻生长的关系,我们使用了从北海道各地农业改良普及中心获得的水稻收成试验数据。在这些机构的协助下,形成了宝贵的报告。
日本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会:从创立之初至今,我一直参与2009年成立的日本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会(http∶//jsrqp.net/)的活动。由该研究会会长主导在农业研究杂志上连载的“大米的外观品质·食味研究前沿”上,6次投稿了有关北海道的综述。它构成了本刊已刊登专栏(粮油食品科技,2020,28(6))和本次专栏(粮油食品科技,2022,30(5))的框架。此外,来自日本全国的研究人员投稿的主要连载论文被整理成《大米的外观品质·食味-最新研究和改善技术》(松江勇次编著)一书,于2018年由养贤堂(东京)出版。该研究会每年在日本各地举办一次演讲发表会,并发行刊登了演讲摘要的会报。《水稻品质·食味用语集》也将于2022年发行,有望成为日本水稻品质·食味研究的领头羊。
虽然我已经不再进行试验,但希望通过参加该研究会的活动,尽可能长时间地持续水稻品质与食味研究。在个人单独研究之外,尽可能多地与同行研究人员交流,交换意见,既增加了研究发展的机会,又充实了精神。该研究会会员中约有20%的中国会员,可以进行国际交流,期待有兴趣的同行加盟进来。
——丹野 久
2022年7月13日于日本·北海道
(编者注:丹野久教授为《粮油食品科技》第四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