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2023-01-07董卫军
董卫军
(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陇西 748100)
糖尿病是一类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患者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临床治疗中常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方案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方案进行对症治疗,故相较两者在临床疗效之间的优劣性将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成效。本文将对上述2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判断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筛选满足如下条件:首先必须是经过科学诊断,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可有利于回顾分析其病情资料,每名患者均在本院内接受全程治疗,对其进行意识和精神检查发现无认知和精神障碍,并且经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深入交流,使其明确此次试验的基本方法、内容、过程和目的,在其自愿情况下签署(患者若有不便则由患者家属代签)知情同意书,治疗团队均明确试验对象的基本情况,积极配合本次试验。经过筛选留下的80例患者通过摸球分组,奇数号划分到对照组,共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5~69(60.18±3.22)岁。偶数号划分到观察组,共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6~67(60.16±3.19)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 操作方法
对照组实施二甲双胍治疗方案:药物由朗致集团双人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14020855,口服1.5 mg/次,3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方案:药物由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133104,30 mg/次,1次/天,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5 mg。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天,在治疗过程中给予2组患者科学干预,确保药物治疗效果,措施包括:(1)心理疏导:科学评估患者心理,充分尊重患者,保持微笑服务,同时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引导其树立可见的治疗目标。(2)健康教育:鉴于老年患者学习能力不强,临床中可通过视频方式讲解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重点讲解健康生活、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3)控血糖干预:首先,严格控制患者饮食,特别是糖分和油脂摄入量,指导患者以清淡食物为主,辅以蔬菜、水果;其次,为患者制定运动计划,每日30-60 min进行慢跑、打太极等运动;最后,叮嘱患者按时用药,发挥患者家属的监督作用。(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半年随访,了解患者居家调养情况,指导患者自测血糖,定时复诊,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疑答惑,提高其治疗信心。
治疗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记录治疗数据并由专业人员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两个指标,合理范围内指标越低表示患者的血糖恢复情况越好。(2)统计临床疗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疗效标准:①血糖恢复正常标准,饮食和体重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②血糖指标明显降低,饮食和体重恢复正常,判定为有效;③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3)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体重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糖例数+恶心呕吐例数+体重减轻例数)/总例数x100%。(4)统计治疗满意度:使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百分制,评分为100分的患者即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评分为60分-99分的患者即对治疗结果一般满意,评分为0分-59分的患者即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筛除不满意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计入满意度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计数(χ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 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2.1 治疗前后血糖指标
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糖指标[](mmol/L)
表1 治疗前后血糖指标[](mmol/L)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n(%)]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低血糖、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n(%)]
2.4 治疗满意度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满意度[n(%)]
3 讨论
目前,有关糖尿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主要课题。只有为糖尿病患者选择最为科学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高,患者更为满意,帮助患者快速摆脱病痛折磨,提高生活质量[2-4]。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故降低胰岛素抵抗并科学控制并发症是糖尿病治疗的根本思路,基于此,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得以应用[5-6]。
常规治疗方案虽有效果,但临床应用中仍表现出不足,比如:药物副作用大,疗效低,作用时间短等等。基于此,临床糖尿病治疗中需寻找全新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方案逐渐被应用到糖尿病治疗中,二甲双胍为胰岛素增敏类药物,加快葡萄糖氧化反应速度,促进糖原合成,使周边组织对胰岛素敏感程度不断提升,从而增加葡萄糖消耗量,吡格列酮为短效促胰岛素分泌药物,通过激活受体γ,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促进胰岛素分泌进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科学调节葡萄糖摄取率从而稳定患者血糖水平。临床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案更为科学有效且安全性较高[7-8]。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到,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更高,患者非常满意,由此可佐证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方案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9-10]。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以降低胰岛素抵抗并科学控制并发症为核心开展治疗工作,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方案可发挥巨大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11-12]。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治疗取得重要突破,上述分析由于例数不足,故仍有不足之处,有关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分析仍需进一步探究[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