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大学生的遗体捐献认知、态度、意愿调查*
2023-01-07罗正健王瑞东
黄 婧 罗正健 王瑞东 李 洋 陈 帆
(杭州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杭州 310053)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1]。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遗体捐献工作起步较晚、进展缓慢。以浙江省为例,自2016年省红十字会启动遗体捐献工作截止到2022年2月,全省共实现遗体捐献960例,其中杭州市每年约有60例(数据来自浙江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相关立法的不完善一定程度限制了我国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2]。2020年新颁布的《民法典》虽对遗体捐献的权属做了明确规定,但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专门性的遗体捐献法律规范,各地遗体捐献主要依据当地的地方性法规。截止2021年,全国共有9地出台相关法规,浙江省仅有宁波市出台[3]。此外,传统思想的束缚、宣传不到位等也是限制我国遗体捐献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既是潜在的遗体捐献执行人,也是潜在的遗体捐献人。他们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和意愿将对全社会产生较强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是我国未来推进遗体捐献工作不容忽视的群体。目前,四川、河南、内蒙古、新疆、江苏等地区大学生的同类型研究均有报道[4-8],整体反映出大学生遗体捐献认知不高,捐献意愿较低的现状。浙江地区大学生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故本研究以杭州地区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其遗体捐献认知、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大学生遗体捐献意愿的途径。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地区不同办学层次高校(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杭州医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校大学生共计632人,调查过程中,共发放调查问卷632份,有效回收599份,有效回收率94.78%。
1.2 调查内容
参考已报道文献[8],与解剖学、卫生统计学教师讨论分析,并经预调查完善不当条目,最终形成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4部分:①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②对遗体捐献的了解程度及途径,包括“您了解遗体捐献要找哪个单位吗”、“您了解遗体捐献的程序吗”、“您了解捐赠遗体的用途吗”、“您了解我国遗体捐献相关的法律法规吗”以及“您认为我国的遗体资源是否紧缺”5个问题。前4题回答“不了解”得0分,回答“了解一点”得1分,回答了解得2分;第5题回答“否”得0分,回答“是”得1分,总分为0~9分,得分越高表示对遗体捐献的了解程度越高;③对遗体捐献的态度、意愿及影响因素;④其他问题:如是否献血、登记器官捐献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IBM 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对遗体捐献了解程度及途径分析
本次调查共计599名大学生,一般资料见表1。599名被调查者遗体捐献了解程度平均得分为3.30±2.20分(总分为9分),各问题条目结果见图1,提示大学生对遗体捐献的了解程度不高。不同民族、政治面貌、生源地的大学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偿献血行为的大学生得分高于无献血行为者(P<0.05);已进行器官捐献登记大学生得分高于未登记者(P<0.05)(表1)。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途径、学校教育以及医护人员是大学生获得遗体捐献信息排名前三位的途径(图2)。
2.2 大学生对遗体捐献的态度、意愿及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在599名被调查者中,有86.6%认同捐献遗体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可见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行为认可度普遍较高。40.7%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遗体,44.4%表示不确定,14.9%表示不愿意。有无偿献血行为者遗体捐献意愿高于无献血行为者(P<0.05)(表1)。在不愿意捐献或不确定的人中,“对遗体捐献不了解,不想贸然决定”(48.7%)是最主要的原因。在面对家人捐献遗体的问题上,54.6%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家人的决定,24.7%表示不支持,20.7%表示不确定。
图1 大学生遗体捐献知识了解情况分布
2.3 大学生对遗体捐献宣传的感知及宣传方式偏好
调查显示,67.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遗体捐献宣传力度不够。在宣传途径的选择上,建立专门咨询部门,定期在社区、学校、医院举办宣传活动(57.3%),完善遗体捐献网站、微博、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发布信息(51.8%)是最受欢迎的两大途径。
图2 大学生遗体捐献了解途径
表1 杭州市大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和意愿(n=599)
3 讨论
3.1 遗体捐献了解程度及途径分析
本调查反映出杭州地区大学生对遗体捐献了解程度不高,对我国遗体资源紧缺现状知晓率(51.6%)甚至低于缪群芳等[9-10]报道的浙江省民众(58.9%)和杭州市民(64.3%)。城镇生源大学生对遗体捐献的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学生,这可能与城镇的教育、信息、宣传等资源优于农村有关,暴露出农村可能是目前遗体捐献推进工作的短板。调查还发现大学生中党团员对遗体捐献的了解高于群众,有献血/器官捐献登记者的奉献行为者高于无此类行为者,提示未来可以挖掘相应群体的潜力,作为志愿工作者甚至是捐献人等,助力我国未来遗体捐献事业。本次调查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遗体捐献认知并无显著差异,这与大多已报道的数据不一致[7-8]。医学生可以说是遗体捐献的直接受益者,其教育环境与非医学生相比也更易接触遗体捐献相关的信息与知识,由此可见杭州地区医学院校对医学生遗体捐献相关的教育和引导有待加强。
媒体途径是大学生了解遗体捐献最主要的途径,这与近来新闻媒体对遗体捐献人的宣传报道息息相关。而红十字会作为我国参与、推动遗体捐献工作的主要机构,在大学生信息获取途径中并未表现出优势,这可能与红十字会资源有限、公益项目较多等有关。建议红会可联合医学院校,通过培育大学生志愿者,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尽可能扩大遗体捐献宣传范围。
3.2 遗体捐献意愿分析
与近5年报道的各地大学生遗体捐献意愿率(18.29%~60.2%)相比[7-8],杭州地区大学生意愿捐献遗体的比例处于中等水平。“对遗体捐献不了解,不想贸然决定”是影响杭州地区大学生本人捐献意愿以及是否支持家人捐献最重要的因素。这似乎与 “传统思想影响是影响我国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1]”不一致。事实上,不仅是本研究,近年对大学生开展的许多其他同类型研究也发现“传统思想”不再是影响大学生遗体捐献的首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担忧遗体被任意使用(包括滥用、不被善待甚至买卖等)”、“对遗体捐献不了解”等因素[4,7-8]。因此,在面对不同的群体时,只有准确了解影响其遗体捐献意愿的因素,才能实现精准宣传,提高宣传效率。显然,针对杭州地区的大学生,提高遗体捐献认知是当下遗体捐献工作的着力点。此外,有献血行为者捐献意愿比例显著高于无献血者,提示可以在无偿献血群体中进行定向宣传,提高宣传效果。
3.3 对策和建议
健全的遗体捐献立法必然可以为我国遗体捐献事业保驾护航,但在立法健全之前,加强遗体捐献宣传也是当前的必要举措。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遗体捐献意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培育大学生遗体捐献志愿者。建议当地红十字会联合医学院校、遗体接收站、医院等单位,以医学院学生为宣传起点,大量培育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学生志愿者深入广大学生群体以及社区群众进行推广宣传;②丰富遗体捐献的线下线上宣传途径。利用短视频、微博、公众号、b站等大学生活跃度高的平台进行线上宣传;通过清明缅怀活动、校园设点“摆摊”、校园广播、校园电子屏等方式开展线下宣传活动;③特定群体的定向宣传。例如在献血中心(车)加强遗体捐献宣传工作,将遗体捐献主题活动多纳入党、团活动内容等;④弥补宣传短板。例如借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支教之际,让遗体捐献宣传入乡进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