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网融合”社会治理模式的衍生逻辑与优化路径

2023-01-07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网格化警务网格

陈 燕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手段。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理先锋队、平安建设主力军,如何顺应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加快基层“警格+网格”深度融合联动共治,是关涉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的全新命题。

一、“警网融合”社会治理模式的衍生逻辑

(一)“警格+网格”的理论原点

“网格”是由基层党委政府牵头,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1]网格化治理是基于中国社情国情自下而上探索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警格”依托于公安机关设立的社区警务室,将辖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数个警务单元,并将社区民警、网格专职协管员纳入网格管理队伍中,旨在提升社会治安治理效益、积极探索建立网格化警务运行工作体系的模式。[2]由于网格和警格的隶属不同、辖区重叠,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情况,为节约社会资源、提高治理效能,很多地方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了将网格与警格双向打通、一体建设、协同共享的治理新思路,从而奠定了“警格+网格”双网融合的理论起点,即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主动将社区警务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之中,推动基层警务资源与社会治理资源的数据融合、力量融合、运行融合、应用融合和考核融合,实现基层警务与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共建共治。在此布局下,公安机关将警力放置在网格中,能充分发挥警务特色和网格优势,对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用显著。

(二)“警网融合”的实践驱动

1.“枫桥经验”的直接传承与践行。20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枫桥地区“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得到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旨是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与公安工作特别是社会治安管理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几十年来,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及基层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枫桥经验”的工作重心与运行方式虽在不断调整,但是其“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精神始终如一。尤其是近年来,枫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三不”经验,迸发出新的强大活力,成为新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3]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专门部署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继而推进“两队一室”和“一村(社区)一警”基层警务改革。“警网融合”正符合这一改革趋势,逐渐成为各地提升公共安全防范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的优选模式。

2.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实践积累与集成。经过多年实践,网格化已经从最初“网格化管理”发展为“网格化治理”,并逐步走向“网格化服务”,内容涵盖公共安全管理、重点区域排查整治、环保消防安全检查、重点人员管控、社会风险隐患排查(扫黑除恶举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关怀对象管理服务、服务事项登记等社会治理方方面面。[4]以江苏为例,截止2021年底,全省规范设立网格10.5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4.65万人,所有设区的市全面建成网格学院,全年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9.4万件,群众对网格工作满意度达到97.68%。[5]“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成为江苏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公安机关也是其中的主力军。如今,借助“警网融合”,基层党务、政务、警务深度交融,公务员、民警、社工、网格员等力量协同共建,信息联通、风险联控、治安联防的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网格化社会治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3.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要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努力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坚持打防结合、整体防控,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6]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多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强化打防管控措施,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推动落实多元化解机制,防范化解重大涉稳风险,有力确保了社会秩序平稳有序、人民群众生活和谐安宁。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美好生活需求,公安机关如何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设现代警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命题新考验。“警网融合”为此提供了难得的创新思路、展示窗口和实践基地。

(三)“警网融合”的价值引领

1.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警网融合”的价值旨归。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精髓是依靠群众力量化解基层矛盾,警格运行的关键是吸纳社会力量助力治安管控。“警格+网格”双网融合的初衷即在于通过双网并轨、一体运作,在联动互通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深入排查化解矛盾风险隐患,织密筑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以更加扎实更趋主动的服务举措,践行以人民为中的发展思想和初心使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辛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2.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警网融合”的核心驱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强调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等重点任务。“警网融合”立足协同治理、突出专群结合、创新合作路径、推动联防联控,能有效弥补基层警力不足,消除平安建设隐患,高度契合“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工作机制”的平安中国建设精神,切脉精准、开方细致,是新时代化解基层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助力。

3.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发展格局是“警网融合”的使命愿景。迈进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要求更高、诉求更多元,加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考验,食品、医疗、环境、卫生、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新业态监管等各类风险明显增多,教育、就业、金融、地产等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和相互传导,随时可能诱发重大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风险。深化“警网融合”,通过做强网格、做优警格,织密织严防控网络,可以更好地借助各方资源,研究社区问题、改造社区环境、强化社区互助、维护社区安全,能够进一步延伸风险隐患排查“触角”,最大限度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家门口”警务服务的便利与安全。

二、“警网融合”社会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与问题反思

近年来,江苏公安以全面实施创新警务、主动警务、整合警务、智慧警务、规范警务、精准警务,大力开展砺剑工程、织网工程、护航工程、强基工程、靖网工程、铸警工程“六六战略”为牵引,着力推动“警格+网格”深度融合,创新建设“平安前哨”工程,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主动强化公安作为,立足群防群治,突出专群结合,取得了服务提升、基层减负、社会稳定、群众认可的多赢目标,其经验成果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

(一)“警网融合”的实践经验解析

1.“警网融合”的“南京样板”。南京市公安局将“警网融合”工作列入全局“十大攻坚提升行动”,会同市委政法委积极推动建立市公安局、区公安分局网格联动中心和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室与市、区、乡镇(街道)、社区网格化服务中心“四级联动”,形成了纵横相通的一体化治理体系。其工作特色和基本经验主要有:坚持制度引领高标推进,先后出台《关于积极融入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 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社区警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市“网格+警格”示范点建设 全面推动“警网融合”联动共治的工作方案》《升级优化“警网融合”联动共治攻坚提升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为全市“警网融合”工作定向把舵、强基蓄力;坚持多轨融合一体推进,按照警网两格、治理力量、日常工作、平台数据、评价考核“五个一体化”的标准,坚决打破陈规旧制,持续优化运行机制,最大程度促进多网合一、合轨并行;坚持社会参与多元共治,发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律”担任政法网格员,创新社区网格员、协管员、调解员“三员合一”随警出警机制,推广城区“一区一警两辅警”和农村“一村一辅警”模式,分流非警务警情,发挥网格员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资源优势和干事热情。

2.徐州市泉山区的“警网融合”新阵地。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区分局紧紧围绕公安队伍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改革,积极构建“警格+网格”运行新格局,把警务工作延伸至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促进基层派出所与街道办事处在阵地、队伍、机制、系统、数据、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了全时空、多维度的全息治安感知网,实现了警情社情处置在网格、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安全隐患消除在网格、治安管理完成在网格的现代社区警务新模式。其工作特色和基本经验主要有:把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与“警网融合”工作有机结合,实现警格和网格力量在日常巡查走访、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三色”群防体系,织密社区安全网,社区民警深入辖区细致梳理社区情况,网格员侧重基础信息采集和源头安全隐患排查,义警侧重治安巡防联控;推行“1+1+N”运行模式,即1名公安网格员+1名综治网格长+N名其他部门力量,组成警网联动小组,以党建带队建,实现一格多员、一员多用。

3.南通海门市的“平安前哨”示范区:海门市按照《关于在全区深入推进“警网融合”工程的实施意见》《全区“网格+警格”联动融合建设、筑牢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前哨”工程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全过程立体化推进“平安前哨”工程建设,探索出了一条警格网格深度融合、网上网下密切联动的“警网融合”新路径。其工作特色和基本经验主要有:在组织保障上,由乡镇(街道)政法分管领导及村(社区)支部书记分别担任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网格办主任,社区民警担任网格指导员,全区配备网格长1141名、专职社区民警123名、社区辅警556名、专职网格管理员315名、兼职网格员3423名;在管理形式上,将各行各业管理骨干通过微信群组成虚拟网格,与实体网格互为补充、相互支撑,实现警格与网格、虚拟与实体的信息互通、力量共建;在运行模式上,公安机关安排专职民警常驻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增挂“警网融合联动指挥室”牌子,增设网格事件调度席,通过规范化运行机制、可视化分流调度、智慧化手段支撑,实现1+1>2的融合共赢效果。

(二)“警网融合”的发展困境审视

“警网融合”作为新生事物,虽然具有全域覆盖、贴近民生的先天优势,顺应了多元共治、联通共享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趋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地认识程度、资源禀赋和执行能力参差不齐,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

1.认识冷热不均、责权模糊泛化,直接影响网格治理效能发挥。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与网格管理相比,社区警务运行多年,其经验和模式更为成熟,管理范围也多大于网格区域,所以,社区民警往往自视“高于”网格长,对网格事情“不愿过问”“不太上心”;而就职能广度而言,警务工作只是网格化社会治理的一部分,网格职能涵盖公安业务,网格员对民警工作安排“忙不过来”“爱搭不理”,容易导致二者“人合心不合、形合神不合”,最终各说各话、独立循环,难以形成治理合力。二是权责模糊不对等。在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过程中,公安、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需求不同、赋权不一,常存在资源下沉不充分、业务融入不到位、条块协调不及时,以及多头指挥、重复建设等现象,遇到突发情况往往会推诿扯皮、信息空转、贻误时机,特别是在面对疫情防控密接排查、隔离转运、急诊就医等紧急情况时,掣肘十分明显。

2.风险虚实交织、压力堆积难释,联动快反能力仍是治理短板。一是风险意识不敏锐。前些年,环境污染、征地拆迁、融资诈骗等敏感问题牵涉人群广、社会关注度高,涉事群众往往倾向于利用网络刺激事态发酵,以网络舆情施压政府让步;近些年,借热点话题炒作造谣、获取流量等事件更为频发。加之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美西方对中国的打压遏制持续升级,利用国际问题、热点事件抹黑中国、丑化共产党的舆情煽动日趋频繁,鼓吹“颜色革命”“街头运动”的阴谋也更加隐蔽。网络舆情事件起因复杂、关联广泛、影响深远,基层人员能否快速反应、准确研判、深入查证、及时澄清,不仅直接关乎事态发展,甚至影响地方和政府形象。二是释压机制不健全。近年来,基层治理任务越来越重、考核更趋细化,很多工作被以“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为名下派到网格之中,导致网格功能日趋复杂,网格员承担大量走访、服务、宣传任务和台账数据登记核对工作,面对考核压力,网格员“真找问题、找真问题”的积极性下降,数据录入可用性较差。另外,由于疫情大考持续,公安、民政、卫健、社区、义工等群体长期承压、精神紧绷,如何优化机制、科学决策、帮助基层工作人员有效释压,是当前基层最大最迫切的需求。

3.融合层次浅、数据门槛多,制约基层数智治理实战能力。一是对接协同不紧密。网格巡查过程中常需要网格员深入企业、经营场所进行巡查核验,但是,由于网格员没有相应授权和执法权限,许多单位对于网格员巡查存在抵触情绪,经常发生“进不了门、找不到人”等情况。另外,实践中网格员参与警务工作常常会受制于警务信息保密要求的限制,为了保证案件的顺利办理、侦破,受案民警基于保密原则,很少甚至不能和社区网格员进行深入沟通,网格员的问题询问也接收不到民警的及时回馈,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社区网格员和民警在协调配合上的冲突,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下降、民警无法及时掌握网格内各项警务工作的开展情况。[7]二是数据共享不顺畅。当前,警格、网格APP及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不少,但各平台间功能整合还不到位,数据联通大多停留在通知、查询等浅表层次,网格员采集的信息经常要在不同平台间重复录入,耗费大量精力,增添无谓负担。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民警、网格员又需要在不同平台间调阅信息、反复核对,且由于授权不同和数据保密等原因,经常发生无权阅览、信息冲突等情况,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使用热情和实战效能。

4.队伍基础弱、创新服务少,与群众多样性民生需求差距明显。一是发展后劲不持久。由于网格员职业前景有限,整体薪酬缺乏吸引力,很多地方的网格员都是由社工兼任,物业保安、保洁员、退休人员等作为补充,年轻人大多是把网格工作作为临时跳板积累经验,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专职网格员极度短缺。另外,由于“警网联考”机制不健全,公安机关对网格员的考核权重不高、量化指标不细,加上“看面子”“大锅饭”等思想影响,考核动真碰硬力度不够,结果往往流于形式,影响队伍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创新服务不积极。由于基础弱、培训少,大部分网格员对于大数据的理解不够透彻,科技应用水平较低,对于各种新兴的软件、系统、平台,不能很好地组织实施和运用。很多人只能处理日常信息采集、社区巡防等简单工作,机械地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缺乏发现隐患、治安问题的能力,当发生突发情况时应变能力不足。[8]网格员完成硬性考核尚且勉强,主动深入企业、社区、学校上门服务较少,创新服务意愿明显缺乏,群众对民警、网格员“只知其名、未见其人”等现象比较普遍。

三、“警网融合”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化路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9]“警网融合”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无论是常态下的公共服务供给,还是应急状态下的疫情防控需求,都对其寄予了越来越多的期待并不断对其赋权。为进一步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服务效能、打造治理典范,新时代“警网融合”工作需要继续补短强基、拓展思路、优化升级。

(一)要以党建统领为制高点,高标推进“警网融合”体系建设

1.坚定法治引领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突出问题,构建长效机制,持续用好联动共治思维、融合聚力思路和协同治理手段,借鉴先行地区经验,加快网格治理立法进程,完善“警网融合”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权责清单、履职指引等制度建设,从人、权、财、物等多维层面持续加大对“警网融合”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权益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警网融合”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2.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加强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派出所、警务站与社区党支部的组织互动、学习互鉴和工作互融,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通过定期召开支部学习会、党政联席会、工作研判会和业务培训会等形式,让民警切实参与到社区议事决策之中,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排头兵、领头雁作用,带动引领民警、辅警、公务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同频共振,将网格治理与法治社区、文化社区、平安社区、生态社区、智慧社区等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治理效能。

3.完善指挥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警网联动指挥室、平安前哨工作站、警格网格员三级指挥体系和“863”工作机制(“8”即8大员:警格员、网格员、保安员、志愿员、物业员、快递员、信息员、联络员;“6”即6大机制:情报信息联动采送、风险隐患联动排摸、重点人群联动管控、矛盾纠纷联动调解、公共安全联动监管、政务服务联动协办;“3”即3项制度:联合指挥调度、指令接收反馈、重点工作推进),由派出所所长任警网联动指挥室主任,乡镇(街道)和民政、司法、卫健、城管、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指挥室成员,以社区警务室和网格服务中心为主体打造“平安前哨”工作站,建立轮岗值班制度,指挥长负责向“平安前哨”工作站及网格员派发指令、监督考核,把信息摸排、矛盾化解、治安巡逻、服务群众等非警务工作前移至警网终端,从运转机制上进一步强化警格与网格的深度融合,打造信息收集、风险排查、治安联防、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群众服务“六位一体”的前哨阵地。

(二)要以民生服务为交汇点,多措并举提高“警网融合”满意度

1.优化便民服务举措。深化“平安前哨”工作站窗口建设,将群众电话咨询、高频求助等事项纳入服务范畴,收集政策法规、单位职能、办事流程、办证须知等与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分类梳理、印制成册,为群众提供便捷咨询服务。积极推行群众事项网格员送办、老弱群体志愿者代办、帮扶对象村干部帮办、警务事项社区民警包办等机制,推动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同区通办、异地可办。发挥网格“信使”作用,巡查收集社情民意,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上报网格平台,由指挥室协调对接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跟踪处理和信息反馈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争做群众的“知心人”。

2.拓宽政务服务渠道。借助省市政务服务网、公安智慧警务云、社区网格管理APP等,打通公安专网与网格平台的信息栅栏,推进户籍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登记、群租房网约房备案等警务工作,以及户口迁移登记、身份证居住证核发、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危化品企业备案等监督事项“一网通办”,做好“掌上办理、指尖服务”,切实发挥警网联动平台的优势。开辟警务微信群、社区交流群等互动渠道,将“铁脚板”走访与“指尖上”服务相结合,形成网格问题线上采集、线下解决、群内反馈的工作闭环,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的满意度。

3.创新邻里守望模式。发挥警企、警校、警民联动作用,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定期对辖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帮扶慰问,深入居民区、治安复杂地段开展安全防范和法制宣传。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严格辖区流动人口登记备案制度,建立社区外流人口分布图,对照全国“高中低风险地区”动态地图,实时做好分类跟踪管理,认真落实流调溯源、隔离防控、政策宣讲和物资配送等任务,提醒辖区各单位、场所和返乡人员按照要求做好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对居民意见集中、反应较大的问题,及时跟进核查、整改反馈,让警网工作站成为困难时刻邻里互助的生力军和主心骨。

(三)要以平安建设为着力点,重点强化“警网融合”专业性

1.严格平安要素指标落地。紧扣平安建设关键点,夯实网格治理全要素,围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准确率、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登记率、治安责任知晓率以及落实寄递业“三个100%”制度、宾馆住宿实名登记制度、行业场所消防设施建设、危化品单位治安防范和安全达标创建合格率等各项管控指标,由“警网融合”指挥室牵头,联合社区综治、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采取专群结合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自治的网格安防体系,积极拓展政府购买、社会投入、网格定制的渠道,推动安保服务市场化运作,鼓励发展专业化精细化安保服务;由“警网融合”指挥室统筹区内网格员、保安队、巡逻队、志愿者等力量,协同开展治安巡逻,确保治安管控全方位、社区治理无死角。

2.抓实治安隐患清单整治。在借助警网力量分流非警务工作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抓实公安主责主业,聚焦打处重点,建立工作清单,围绕扫黑除恶、扫黄禁赌、食药安全、污染防治、网络诈骗、非法集资、净网行动等重点工作,以“零容忍”态度和高压严打态势从严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以打促防、长效整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安管控的能力和水平。紧盯可疑人群,管控敏感舆情,借助大数据分析和公安技术支持,对涉疫、涉警、涉军敏感信息和涉众型经济案件、平台活跃账号等予以重点关注,建立网络舆情风险“预警图”和“提醒单”,及时与属地政府、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及时阻断热点事件与网络舆情的双向传导,严防网络舆情向政治安全领域扩散蔓延。

(四)要以智慧安防为突破点,数据赋能治理效能新提升

1.积极搭建一体化数据平台。依托“警格通”“苏网通”等信息化平台,打通公安“一标多实”库与居住证系统、人口系统、场所行业系统等平台的数据壁垒,建立与综治、党建、司法、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传输共享通道,将社区人、事、物等网格要素与标准地址整合关联,实现基础信息一体化采集、数据资源一张网共享、智能运用一站式服务。为社区民警、网格员设置不同等级使用权限,按授权采集录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动态信息,形成前端采、民警核、后端查的数据管理模式和采集、核查、上报、办理、反馈的闭环机制,使各类数据全量汇聚、全程共享,提高智慧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2.加快推进智慧安防集群建设。按照“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治理思路,以智慧网格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雪亮工程”、感知“天罗”、场所“慧盾”等工程建设,借助智能探头、人像识别、视频门禁、WIFI嗅探、健康码管理等新技术新应用,实现“车过留牌、人过留影、码过留痕”等安全要素全息展示,积极打造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智慧安防微单元,发挥集群效应,体现大数据、智慧化赋能价值,提升平安建设实战能力。

(五)要以人才建设为支撑点,以队伍高素质保障治理高质量

1.优化警网人才选育体系。紧盯源头把关,在网格员招录标准中增加公安元素,科学考察应试者的法律法规、社会治理联防联控、“大网铁”工作机制等知识素养。吸纳各类群团组织、市场主体、乡贤能人、青年才俊参与社区网格治理,不断优化警网人才队伍结构。健全完善“警网双向”考核体系,将社区民警业务考核与网格工作实绩定向捆绑,在网格员考核内容中精准嵌入公安要素,突出网格员非警务类业务完成情况评估,借助月度联席会等形式对警网工作绩效进行“双网双考”,形成立体精准、全员全程考核体系。积极发挥杠杆作用,借鉴《南京市建邺区“警格+网格”融合建设网格员奖励办法(试行)》等经验,创新相关激励淘汰、评优评奖等制度和带薪休假、福利保障等措施,通过奖优罚劣促进“血液循环”,丰富基层人员释压路径,以人性化管理增强队伍凝聚力。畅通晋升渠道,定期推荐业务突出的优秀网格员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并择优选拔进岗入编,打破网格员职业“天花板”,激励优秀人才扎根基层、精研业务。

2.提升警网队伍实战能力。借助网格学院资源优势,将警网工作纳入网格学院培训计划,围绕基础信息采集、群众工作方法、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排查、违法犯罪发现等工作方法和技巧,定期举办“警格+网格”联动融合业务专场培训,分批次组织社区民警和网格员进行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督促提升履职能力和实战水平。选聘实战经验丰富、业务知识精通的优秀网格员作为网格培训实战教官,注重总结经验、挖掘典型,不断丰富网格培训教材案例,提升培训精准性、专业性和鲜活度。定期开展“警网融合”线上线下交流分享,通过选树典型、交流经验、案例推送等方式,让基层人员在交流分享中不断对标先进、取长补短、成长进步。

猜你喜欢

网格化警务网格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排堵保畅良策:共享汽车+网格化智能立体停车库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追逐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