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023-01-07张杰
张杰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十分显著,不仅实现了舒适安全居住环境的营造,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推动力。建筑施工环节,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就是钢结构,钢结构不仅不会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也能够达到高效施工目的,且具备十分良好的抗震性能,能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切实减少施工安全隐患。但从当下钢结构施工实际情况来看,质量控制不当问题已然存在,致使在工程施工中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面对此种情况,必须要将钢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好,使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规避。对此,相关质量监管人员要将施工队伍建设工作做好,基于钢结构工程施工环节各要点的熟练掌握,进而以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为依据开展施工操作,如此才能为钢结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切实规避施工中的各种常见问题。
1 钢结构的特点分析
钢结构就是使用钢材制作的结构,是现代建筑中的主要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材具有高强度和自重轻、刚度大等特征,在超高及超重型的建筑物施工中十分适用[1]。钢结构优点具体如下:钢材具有良好的均质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弹性体,且材料具有较好的塑性及韧性,变形较大,在动力荷载方面可达到良好承受目的;钢结构施工效率高,也具有较高的工业化程度,且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化生产目标也能顺利达成;钢结构的加工具备较高精度和高效化特征,具备良好密闭性,能在气罐及油管、变压器等建造中应用。对比来看,钢结构的缺点为不具备良好的耐火性及耐腐蚀性。
2 钢结构施工工艺
2.1 钢结构选材
钢结构的优势十分显著,但也有一定不足存在,其不足具体如下:存在较大的导热系统,不具备良好的耐火性[2]。实际选材环节,要明确国内钢结构的常用钢材分类,如以化学成分为依据,钢材一般会分为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等;再如,以屈服强度为依据,钢种具体有4 个等级。具体要与钢结构施工的具体要求相结合针对性选择型材及钢板,进而从选材方面为钢结构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2.2 箱型柱制作组装
(1)放样号料。具体放样的过程中,留出5mm 加工余料的工件为进行铣、刨加工的工件,在进行号料时应注意材料的节约,并为切割、零件质量提供保障,取料过程应以规定方向为依据。
(2)下料切割。采用多头自动切割机的方式进行下料,下料对象为箱体4 块主板,同时打坡口时要以机械形式为主,具体可选用滚剪倒角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矫正所下板件,该环节应选用立式液压调直方式及矫正机等,为板件平整度提供保证。
(3)箱体组装。组装内隔板的过程中,需要先将工艺隔板及加劲板在装配平台上进行装配,具体是装配上一箱体主板上,一般来说,工艺隔板和主板两端头的间距应为200mm,而工艺隔板间距应控制在1000~1500mm 的范围内;进行u 型组装时,先焊工艺隔板和加劲板、主板,之后进行组装;焊接内隔板和主板时,要以焊接工艺要求为参照依据,进而选择针对性焊接方式,即具体选用手工电弧焊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3]。
(4)焊接箱体4 条主焊缝。该环节的焊接要先进行打底,打底焊接法可选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方式,之后盖面填充时可选用埋弧自动焊方式。焊缝两端应注意引弧、引出板的设置,并保障其材质及坡口形式等同于焊件;完成焊接操作的后期,需进行打磨平整。
2.3 钢柱制作安装
超高层建筑中,竖向构件钢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对层高及建筑总高度,具体加工和制造钢柱的环节,需符合现行规范验收标准。钢柱为100m 时,构件一般分为8~12 节,钢柱翻样下料制作中,要注意焊缝收缩变形、压缩变形等情况。控制钢柱标高时,方式一般有两种:①以相对标高为依据,钢柱制作安装长度误差为3mm 内,无须考虑焊缝收缩变形、竖向荷载所引发压缩变形等问题,该环节仅保障建筑物总高度满足各节柱子制作允许偏差总和等即可[4]。②12 层以上且精度要求较高的层高中,应根据土建标高进行安装,这一过程要统一每节钢柱累加尺寸和设计要求总尺寸。针对每节柱接的收缩变形、压缩变形等来说,需在每节钢柱加工长度中计入,不论选择的安装方式为哪一种,都需要在翻样下料制作环节进行充分表达,同时需要与设计要求总高度相符。
2.4 框架梁制作安装
H 型钢主要是应用在高层及超高层框架梁中,而连接框架梁和钢柱时,最好是选用刚性连接方法,钢柱以贯通型为主,将横向加劲肋设置在框架梁上下翼缘处。连接框架梁和钢柱时,为确保连接处节点具备良好延性且能够可靠连接等,工厂制造环节,就应在悬臂梁的设置方面提高注重程度,如将其设置在框架梁处,与此同时,悬臂梁上下翼缘和钢柱具体连接操作环节,也应注意环节方式的可续选择,该环节一般为剖口熔透焊缝法,并配合贴角焊缝科学开展腹板的处理。连接框架梁和钢柱悬臂梁短牛腿时,要在上下翼缘连接方面予以重点关注,该环节的连接最好选用衬板全熔透焊缝法,副板则借助高强螺栓进行连接。借助高强螺栓群进行连接时,需注意孔位精度,只有为孔位精度提供保障,才能实现可靠、预期的连接目标。目前,制孔形式一般为模板制孔、多轴数控钻孔等,二者相比后者具备较高精度,所以应对后者进行优先考虑[5]。选择模板制孔方式应用的过程中,要保障模板精度,切实满足高强螺栓组装孔等对精度的实际需求;在孔位存在局部偏差现象的情况下,闸刀扩孔是仅允许使用的方法,该环节气割扩孔的方式应严禁使用。
2.5 梁及连接板的加工与组焊
①下料。型钢下料时,要选用型钢切割机,且钢板下料时,要选用半自动切割机,在进行下料的后期,清渣修磨应积极开展,且在归类放置的过程中要进行编号。②钻孔。钻孔环节要先在构件上使用划针、钢尺等工具,将孔中心、直径划出,并将4 只冲孔打在孔的四周,在钻孔后要及时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③处理高强度螺栓摩擦面。该环节要借助喷砂处理方法,具体可利用电动砂轮机在钢板表面开展打磨操作,这一过程要确保砂轮打磨方向和受力方向呈现出垂直状态。
3 钢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
3.1 构件生产制作问题与解决对策
门式钢架往往是以薄板件为主,且最薄可达到4mm,薄板下料环节,剪切方式为首选,火焰切割方式应积极避免,原因在于火焰切割会导致板边有较大的波浪变形产生。目前,H 型钢焊接多以埋弧自动焊或者半自动焊的形式为主,但在控制不当的情况下焊接变形极易发生,最终导致构件出现弯曲或者扭曲问题。
该方面钢结构施工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具体如下:严格把控整个过程施工质量。首先,下料前要开展针对性的检验工作,具体是围绕钢板尺寸及材质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等进行检查,同时要观察外观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具备齐全的质保单,也要检查焊剂是否匹配所焊钢板等[6]。具体下料环节,要清除切割表面铁锈及污染物,为切割件干净、平整提供保障,而在切割后,要将熔渣、飞溅物及时清除。
3.2 柱脚安装问题和解决对策
(1)预埋件问题。该方面问题具体有如下表现:预埋件的整体或局部存在偏移现象,标高不当,未采取保护措施处理丝扣等。问题处理过程,需要钢结构施工单位和土建施工单位协同配合,将预埋件工作完成;浇捣混凝土前,应注意相关尺寸的积极复核。
(2)锚栓不垂直问题。该方面问题具体表现为框架柱柱脚底板不具备良好的水平度,锚栓并未呈现出垂直状态,在基础施工后预埋锚栓水平存在较大的偏差;安装柱子后并未在一条直线上,有东倒西歪的现象,导致房屋外观不具备美观性,也会致使钢柱安装存在误差现象,影响结构受力的同时,也与施工验收规范要求不符[7]。应对处理过程,措施具体如下:安装锚栓的过程中,坚持使用下部调整螺栓来调平底板,之后使用无收缩砂浆开展二次的灌浆填实操作(国外施工方法)。对此,锚栓施工环节,要固定锚栓,固定过程要选用钢筋或角钢,之后焊接成笼状,并在支撑方面进行完善,或者是基于其他有效措施应用,使浇灌基础混凝土时可能会出现的锚栓移位现象有效规避。
(3)锚栓连接问题。问题有如下表现:柱脚螺栓的拧紧度不够,垫板和底板之间并未开展焊接操作;部分锚栓未露2~3 个丝扣。问题的对应处理方式为将锚杆和螺帽进行焊接处理;化学锚栓外部应进行防火隔热处理,有效避免发生火灾时对锚固性能的影响;注意基础沉降观测资料的积极补测。
3.3 连接问题和解决对策
(1)高强螺栓连接问题。螺栓装配面与要求不符,导致螺栓安装难度增加,或螺栓紧固度与设计要求不符。此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螺栓表面存在杂质,如浮锈及油污等,加之螺栓孔壁存在毛刺及焊瘤等杂物时也会出现该方面问题;此外,经过处理的螺栓安装面仍有不足、缺陷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连接问题[8]。处理措施如下:逐个清理高强螺栓表面浮锈及油污、螺栓孔壁不足等,具体使用前,要开展防锈处理操作,且对于拼装所用螺栓来说,正式拼装时要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螺栓。安排专人保管、发放螺栓;装配面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装顺序的考虑,使重复现象有效避免,同时要尽可能在吊装前开展针对性处理操作。
(2)螺栓丝扣损伤问题。该方面问题会导致螺杆向螺母中的自由旋入受到影响,给螺栓装配带来阻碍,此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丝扣严重锈蚀所致。问题处理过程,在螺栓使用前要注意仔细挑选,并进行清洗除锈操作;螺栓存在丝扣损伤问题时,不可当作临时螺栓进行应用,且强行打进螺孔的行为应严格禁止;要按套存放预先选配的螺栓组件,且在具体使用过程随意互换现象应避免。
3.4 构件变形问题和解决对策
(1)运输过程构件有变形现象发生,导致构件死弯或缓弯问题由此产生,最终难以安装构件。该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制作构件过程,受焊接影响导致变形出现,一般该方面变形是以缓弯为主;在构件处在待运状态时,并未设置合理的支垫点,如在上下垫木并未呈现垂直状态、堆放场地有沉陷发生时,构件死弯或缓变形问题就会随之产生;运输构件时,受碰撞因素影响导致变形问题产生,该方面变形通常为死弯[9]。问题处理对策如下:前期要选择减小焊接变形的措施进行应用;组装焊接环节,采用的措施为反方向变形等,并服从焊接顺序规划组装顺序,具体组装过程要使用组装胎具,并注意足够多支架的设置,使变形得到切实防止;构件待运和具体运输环节,在垫点的合理配置方面提高注意程度。后期处理环节,在面对出现死弯变形的构件时,治理方法一般为机械矫正。
(2)在拼装完钢梁构件后,全长扭曲比允许值大,难以保障钢梁安装质量。该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下:使用了不合理的拼接工艺;拼装节点尺寸与设计要求不符。问题处理对策为构件拼装环节,注意拼装工作台的设置,定位焊的工程中,要找平构件底面,使翘曲现象有效避免[10]。梁端或梯道最后组装时,需在定位焊后开展变形调整处理,并为节点尺寸与设计要求相符提供保障,避免构件扭曲现象产生;在构件自身不具备良好刚性时,进行翻身施焊之前,要注意开展加固处理,且在构件翻身后找平应立即开展,使构件焊后无法矫正的现象切实规避。
4 结语
在现代建筑中,钢结构的大规模应用,为现代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也使得现有施工工艺的革新步伐随之加快。钢结构施工中,要想切实规避一些常见问题,必须要在钢结构施工的各个环节加强管控力度,基于常见问题的提前预防和有效应对,确保在施工中有效消除各种质量隐患,为钢结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