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代视域下山水画创新性的思考

2023-01-06石岩王若棋

书画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性笔墨山水画

文_石岩 王若棋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内容提要:笔墨呈现一直是中国画艺术中最核心的部分。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新性发展过程中,笔墨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探析。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的山水画作品,流于浮光掠影和视觉冲击的图式呈现与观念表达,失去了山水画笔墨的精神内涵。山水画笔墨的创新性发展成了艺术表现的难点。因此,当代山水画创作必须打破观念之桎梏,发扬笔墨精神,平衡笔墨语言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结合新时代的思想内核以及人文关怀,强化当代山水画笔墨呈现的多元性与创新性,彰显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写意精神。

一、当代山水画笔墨呈现的境遇与现状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时期出现以来,历经千年的发展,逐渐呈现出独立且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当代山水画作品也以强烈的人文关怀与自我表达,塑造着山水画的新形态。当代山水画家不断创新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使传统艺术与不同文化交融,生发出更多的样式与形态。同时,当代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形成了不拘一格的新笔墨与新意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些年来的山水画作品中,林泉之意逐渐淡化,随之而来的是以细腻手法描绘的现代工业化建筑,或是现代化铁轨、列车等。题材的新颖固然带来了一些活力,但部分作品呈现出与传统笔墨相背离的趋势。诸如此类的新意象便是当代山水画笔墨表现的现状,主题性山水画成了大多数人正在研究的课题,造就了大量宏大的“展览化”作品。如何将这种困境打破,找到当代山水画笔墨创新的持续性与多样性,以及与当代艺术完美融合的方法,是本文想要进行探究与思考的问题。

今天,西方艺术仍然不断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各种新观念的出现给山水画带来了形式和审美上的改变,不断出现新的风格和创作方式。教育方式和信息接收方式的巨大变化,都会对创作思路和方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样的发展趋势也使当代山水画创作出现了新的问题。例如,简单地将山水画创作嫁接在西方艺术体系之上,出现了具有西方构成感的山水画。画面的聚焦点从审美意境、笔墨意识转变到了形式、视觉,注重于某一部分的极致描绘,写意性大幅减弱,笔墨的表现几乎被湮没。这样的方式确实使山水画出现了创新性与可能性,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但丢弃了中国山水画应有的写意精神和视觉传统,甚至将山水画创作带入了一条死胡同,造成与山水画笔墨精神南辕北辙的局面。如何平衡山水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在当代山水画创作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由于现当代艺术展览的丰富性,更多的艺术创作一味迎合展览主题,以达到入展的要求,使艺术作品逐渐变得展览化。很多艺术作品的创作并非从自身感受与表达出发,而是囿于主题限制。艺术作品逐渐趋同,内容单一,尺幅庞大。注重展览化这一现象并非不是好的方向。大多数人通过参加展览督促自身的发展,给自己提供更加明确的创作方向。同时,观众也从这样集中的展览中收获大量有效信息。但是,这样的局面也造成了一系列有悖于中国画发展的规律,同样也弱化了当代山水画创作本体的独立性以及笔墨的核心精神。

首先,主题性展览限制了艺术家的自我发挥,许多创作者被主题过度限制,以特定主题为出发点进行探索,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创作的主动性。传统山水画创作是从自然中获取灵感,而当代山水画创作同样可以将目光聚焦于自然与生活,再结合现实需求,这样作品形式与种类就更加丰富多样,减少作品雷同、单一情况的发生。其次,后现代艺术出现以来,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消失,创作形式变得复杂多样,例如数字印刷、复制、拼贴、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创作形式也自然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山水画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与提倡的。传统山水画创作大部分是画家在游历山水并有感后所作。山石树木由目之所及,到从心而生,是对山川高度概括的笔墨符号与图像呈现。如今,由于摄影技术的发达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画家可以收集大量的信息进行二次整理,从中精选素材来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增加灵感,但忽略了自身在山川之中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在材料和形式创新的过程中,画家难免会忽略山水画创作的笔墨底线。山水画创作的核心要义在于意境与笔墨,如果当代艺术的创新图像形式大于笔墨表现,就无法使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实现平衡。

笔墨呈现在中国画艺术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代艺术展览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以“工、细、整”为主要风格的艺术作品,这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一个主流,很少有气韵生动的笔墨呈现。当代山水画作品不仅要具有笔墨的自我表达,还要符合大众审美和时代精神,并且画面的构成、色彩、内涵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也尤为重要。艺术创作在不同时期会自觉地产生特定的艺术标准,符合标准的艺术作品则有机会脱颖而出,通过展览、批评、售卖等手段传播和推广。当代山水画艺术作品正快步走向多元化,这与社会文化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现代艺术思潮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当代审美的要求,推动着当代山水画向多元化发展。我们常见的当代山水画作品仍然可以分出几个不同的大方向:偏重写生的艺术风格;延续传统笔墨并将其创新性发展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偏传统的艺术风格;强调形式语言及主观意象、偏重构成的艺术风格;将传统笔墨符号提炼并纯粹化的抽象艺术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观念表现类风格;等等。这些风格来自当代社会环境与艺术思潮的影响。当代山水画创新性发展既要借鉴、吸收西方艺术文化,也要保持中国画独有的韵味和意蕴,从而彰显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

二、当代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创新与呈现

当代山水画语言的创新,一方面来源于形式与观念的突破,另一方面则是笔墨语言的创新[1]。艺术家不断地发现与体悟,了解自己笔墨技法的优点和弱点,扬长避短,利用自身优势找到突破口,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绘画风格与笔墨符号。

笔墨可谓是中国画之灵魂,当代山水画既不可一味摹古,也不能在求新的同时摒弃笔墨的底线,要在继承的同时摆脱传统山水画的旧形制与陈旧的画法,在不断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笔墨语言,开创山水画的新格局[2]。黄宾虹曾提出“五笔七墨”之说,他的山水画真正做到了将传统笔墨与创新相结合,展示了如何用笔墨表现自然物象,体现笔墨之美。所谓继承,并非照搬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新时代下的笔墨创新要结合民族精神内核及人文关怀,即“笔墨当随时代”。黄宾虹的作品正体现出了这一点。他以自然山川为创作对象,描绘了一系列气势磅礴、笔墨雄厚的作品,作品多用积墨、泼墨、破墨等技法,画面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效果。黄宾虹早期的山水画作品偏重对传统笔墨的继承,而晚年一系列作品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转折,找到了自我笔墨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符合当代艺术创作的新语境,也将中国山水画传统笔墨运用到极致,在笔墨美与构造美中间找到平衡,为山水画创新性笔墨的具体表现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将山水画创作推向了艺术的顶峰。

黄宾虹 西海门图纸本水墨 88cm×46cm年代不详

我们面对自然物象进行描绘时,最难做到的是“中得心源”。这要求艺术家具备大量的构思和丰富的情感,对所看到的自然物象进行取舍,从而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笔墨语言。例如解索皴和牛毛皴,就来自王蒙对青卞山的个人感受。画家寄情于景,用流动的线条和活跃的墨点组成层层山峦,以线积累成面,山势堆叠而气脉贯通,表现出参天之势。这种元素可能并非真实所见,但其与整体环境、画面意韵的融合恰到好处。当代山水画的创新也同样需要画家丰富自己的表现语言,利用不同的笔墨和形态特征,创造当代山水画的意境。

创新与突破是艺术创永恒的话题,而创新所需要的元素往往来自对现有物象的探索与思考。“搜尽奇峰打草稿”[3],写生仍然是山水画创作的一大灵感来源。通过写生可以得到最直观的自我感受,不同的感受会创造出不同的视觉元素,最终被运用到创作中。我们把这种创新的过程叫作视觉功能的能动性,创造个性化的笔墨符号与表现图式,需要强化对自然物象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认识,体悟自然的生命力,将自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最大化,充分体现出自我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觉醒,从而提取自然所藏匿的意趣与美感。

当代山水画创作者同样需要对相关知识领域进行了解,扩充知识面以增加创作题材与形式的更多可能性,例如对现代文化精神、科技等的了解,对全球不同艺术审美的理解与吸收,对不同材料特质的研究与尝试,这些都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突破口,从而产生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形式。山水画中独特的笔墨符号和艺术语言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重要标志,也是艺术家自我意识的重要体现。我们可以通过作品的笔墨形式及特点,感受艺术家独特的性情与格局。

在当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山水画大家。近现代山水画家陆俨少、李可染、黄宾虹等,在坚守笔墨传统的基础上,对题材内容与笔墨表现进行思考与研究,描绘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壮丽河山和时代画卷,赋予山水画以时代气息,为当代山水画的创新指示了方向。20世纪80年代后,山水画的创作形式愈发多样。当代山水画的发展应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不失笔墨写意精神,又不“老气横秋”。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创新性应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传承与创新类型的创作

作品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笔墨表现技法上有所创新,表现技法基本延续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同时重视山水画写生和山水画笔墨呈现的发展,强调笔墨与图式的表现,又不失传统山水画的古朴与意境。纵观此类作品,其山石、草木、云水在构图形式上注重客观表达,按照传统山水画布局之法进行创作,体现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和特征。作品以笔墨为核心,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变化;体现出来的是画者自身的山水观念,具有鲜明的个人绘画语言与审美观念;运用新颖、主观的构图方式结合新时代人文关怀,注重笔墨的写意性与自我意识的表达,继承传统山水画的林泉意趣,表达对当代生活的思考。

(二)抽象观念类创作

作品在表达与呈现上摆脱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超越自然图式,利用墨色的微妙变化或色彩渲染营造出空间感或特定语境;结合西方艺术思潮,以图像构成表现为核心,在笔墨与图式上大胆创新。画家注重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反思社会和自身的问题,追求用艺术创作来回应一些问题;将思想观念转化为艺术语言,利用艺术图像化的特性表达独特的观念,寻求艺术表达自我意识的更多可能性;强调自我意识与情感空间的表达,在形与神、作品与观众之间找到平衡。

综上所述,当代山水画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取”与“舍”、“守”和“创”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山水画的创新既要“笔墨当随时代”,又要“借古以开今”。在某些观念已被大众认可的同时,山水画家更应接受对新思潮与新观念的思考,不断探索山水画的创新性发展,强化当代山水画笔墨呈现的多元性与创新性。山水画的创新最终着眼于体现当代文化内涵的中国山水画笔墨精神、体现当代艺术风貌的正能量,为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力量,彰显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神。

猜你喜欢

创新性笔墨山水画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笔墨童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